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 第478章 典礼最后一日,荀彧得见帝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78章 典礼最后一日,荀彧得见帝王

荀彧明白,当今许都,掌军之权乃在大司马夏侯惇之手中。

皇城羽林军乃为曹丕亲自调遣,即便曹丕进位为魏王,这个官职亦交于其亲信曹泰之手,但多依曹丕亲令而行。

似乎整个许都在曹丕叔侄俩的掌控下都密不透风。

但荀彧十分清楚其中漏洞。

有些人多深受信任,很少有人知道他们仍心存汉室。

甚至于未能参加吉平、金祎的谋反,都甚感遗憾。

可叹的是,就连吉平、金祎这些振臂而起的忠烈之士,生前也未曾知晓,在他们之外,竟还有这般心向汉室却隐于暗处的同道中人。

但荀彧清楚。

坐镇许都时,长时间的观察,让他对这些人了如指掌。

譬如魏讽,其虽丞相府属官,是曹操的学生。

表面对曹操言听计从,但实际上他的一些行为和想法,与荀彧本身有相似和共通之性,皆以怀柔之态生为汉续命之心。

还有,曹丕的掌权,让张泉心生惶恐。

毕竟其兄长曹昂之死,与其族有着脱不开的干系。

难保某一天,曹丕不会秋后算账。

另外,王粲一族的覆灭,让同为荆襄人士的刘廙、刘伟兄弟看到了危险。

亦正欲寻求脱离许都的自保之机。

至于李当之,荀彧知道,其本就是忠义之士。

然这些人身份各异,目的也不同,却于殊途之中生出了同归之向。

荀彧就是要利用这一点,把汉帝刘协带出许都……

三日后,黄门禀报,汉帝刘协偶得急症,突然咳嗽不止,偶有痰血,脸色苍白,似有不治之兆。

按说,刘协若真病死于此,曹丕上位貌似更容易了。

但曹丕亦明白,就算刘协真的是病死的,于外人揣测,亦必死于其手。

污蔑千古难以摆脱。

皇帝活着,还要活得很好,才是对他最有利之事。

于是乃问李当之:“陛下所得何症?”

李当之回道:“陛下是忧思郁结、心神不宁之症。久被监察,疑神疑鬼,终日惴惴,夜不能寐,食难安味,皆因惊惧积久所致。”

华歆问道:“当以何医?”

李当之回道:“臣已为陛下配药调治,然此症根在心神郁滞,药物难除其本。需多予陛下自在空间,若能让他常与亲近之人相伴宽心,方是治本之道。”

华歆担心刘协病情愈重,难以行禅让之礼,遂将此事告知曹丕。

当下曹丕最在意的就是禅让礼成。

今见刘协十分配合和听话,自担忧其身安。

当下当即表态,愿将皇子暂留其左右相伴,且即刻撤去监视他的暗哨。

如此安排之下,刘协果然得了不少自在。

说来也奇,不过两日功夫,他脸上的气色便明显好了许多,精神也渐渐舒展。

这些话,曹丕乃闻曹节所言,自深信不疑。

心想,有阿姊相督,亦不会生出枝节。

眼见禅让大典日渐临近,魏讽却向曹丕进言,称戍守皇宫的侍卫中,恐有行止不轨、暗藏反心之人。

说罢便将拟好的嫌疑名单呈给曹丕,叮嘱务必多加提防。

魏讽本是曹操生前信任的旧部,向来得曹丕信赖,只是此番所言乃主观猜测,尚无实据,一时难以定罪拿办,又不能放任不理。

曹丕沉吟之下,当即调动皇城重兵,将宫中关键岗位的侍卫尽数换为心腹新人,以防不测。

然这些新人虽对曹丕忠心耿耿,却不熟皇城内里路径布局,一时难以周全巡逻,只得先在固定点位驻守待命。

反使卫尉张泉所部平添防备压力……

……

刘协也觉得蹊跷,为何会突然染病在身。

他亦积极配合医治,每日按时吃药,加紧锻炼,生怕会病死一样。

而他这般惜命的态度,恰恰让曹丕愈发安心。

一个如此怕死的人,又有什么不好拿捏的呢?

很快,禅让大典日期只剩三日,刘协终于恢复个八九不离十。

李当之郑重告诫曹丕:“此三日至关重要,万不可让陛下心绪生怆。稍有惊扰,恐致旧疾复发,届时若病倒不起,那可要耽误事了。”

曹丕也怕刘协关键时刻掉链子:“若大典之时受惊,岂不坏事?”

李当之叹了一口气:“并非无此可能。”

曹丕异常急切:“先生可有安保之法?”

李当之略一沉吟,又道:“王上,臣斗胆恳请,此三日允臣近身照料陛下。若能晨昏汤药、悉心调理,必能护持陛下心神安稳,不致临殿时有半分惊扰。”

曹丕闻言大喜,当即道:“有劳先生。”

……

此时此刻,许都禅让高台已经连夜筑成,台基层叠而上,旌旗仪仗环列周遭,望之威仪赫赫,气势恢宏。

这里只是成礼之地,大典过后,曹丕还要去洛阳理事。

当然,洛阳也不是魏都,魏都在邺城。

曹丕留驻洛阳,实为就近统筹调度临战要务,兼理军国诸事。

大典前一晚,曹丕差人问曹节,陛下如何?

曹节乃回:“陛下安好,正熟悉礼词。”

曹丕放了心。

却不知,曹节也说了谎。

这几日,她晨时醒来,多见刘协情绪愉悦,并无不妥。

却偶抚其枕,竟已湿透。

看着刘协强颜欢笑的样子,不知明日夫君读禅让礼词时,又会是怎样一副心境。

曹节不免有些心疼。

正这时,黄门乃报:“陛下,华先生求见。”

刘协淡然道:“不是说要给朕些自主的空间么?”

黄门沉吟道:“陛下还是见一见吧!”

“也罢!”

刘协伸个懒腰,嘴角浮起的笑带有一丝无奈和苦涩。

他又整理一下衣冠:“我便再见他一见!先生现在何处?”

“正在东书房相侯。”

“好,引朕前去!”

黄门遂引刘协至东书房。

打开房门,却不见灯火,只见暗处端坐着一人。

刘协虚眯着眼,欲看清对面坐着的是何人,却闻到一股淡淡的香味。

这香味让他无比熟悉,却又心生恐惧。

只因此事,全然超出了他能理解的范畴。

“荀……荀令君??”

“正是!”

那人起身,朝刘协躬身叩拜:“臣荀彧,参见陛下!”

刘协的脸登时煞白:“你……你没……死?”

荀彧抬起头,恰这时,乌云离退,月光显露,照入窗中。

映出的正是荀彧清癯却沉郁的脸:

“陛下,请允臣斗胆,带陛下离开许都这困沼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