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妾此前不是年幼的昭儿画了许多画册吗?
臣妾想着,昭儿年幼,看图画比看文字更容易明白。
灵光一闪,便想着此法或也能为陛下分忧,让您阅览时更省些精神。”
她将功劳轻描淡写地归因于育儿心得,既显露出为人母的细心,又巧妙避开了干涉政务的敏感话题。
唐治听在耳中,只觉得贴心无比。
前朝那些原本准备犯颜直谏的大臣们,得知皇后竟是如此行事的:
不决策、不专断,只做整理、归纳、建议的辅助工作,所有最终裁决权依旧在皇帝手中,且桩桩件件都替陛下考虑周详,为陛下节省了大量精力。
大臣们面面相觑,一肚子劝谏的话竟无处可说。
“咳咳,皇后娘娘……此举,倒真是有分寸。”一位老臣捋了捋胡须,握拳干咳两下后,叹道。
“陛下龙体欠安,太子年幼,有如此悉心辅佐且能谨守界限的皇后,于国朝而言,未尝不是幸事。”另一位也微微颔首。
“且再看看吧……”
就这样,大多数的反对声浪,就在思宁这种极富智慧的分寸感中,悄然平息了下去。
虽然还有些小的反对声浪,但所有人都不在乎这些,甚至是忽视。
就这样,尽管协助处理政务占用了思宁不少时间,但不管是后宫事务,还是教养儿子等等事情,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宫内外皆知,皇后娘娘并未因此沉溺权柄,她投入更多心血的,依旧是对小太子唐昭的教养。
自从住进甘露殿偏殿,皇帝唐治有时也会在身体尚可时,于紫微殿召见心腹大臣商议要事。
偶尔,思宁会带着小太子唐昭一同前来。
这一日,徐世忌、许敬元等几位重臣奉召入紫微殿议事。
刚至殿外,便见皇后牵着小太子的小手从侧殿回廊走来。
小太子今日穿着一身缩小版的杏黄朝服,头戴小金冠,粉雕玉琢的小脸上学着陛下往日的神情端肃,竟真有几分储君的威仪。
“臣等参见皇后娘娘,参见太子殿下。”几人连忙躬身行礼。
思宁微微颔首:“诸位大人免礼。”
令人惊讶的是,不等思宁提醒,小太子竟也学着陛下平日的样子,抬起小手,用稚嫩却清晰的声音说道:“英国公、许大人……免礼。”
徐世忌和许敬元俱是一怔。
徐世忌虽然在小太子未抓周前见过,但中间隔了一年多没见面。
最近一次见面,是他和许敬元等一众陛下的心腹大臣们在月前的一次觐见中,依礼向这位小太子做过一次自我介绍,此后并未多见。
没想还未满三岁的小太子竟能准确无误地叫出他们的爵位,姓氏与官职!
许敬元忍不住弯下腰,带着几分惊奇和逗弄,笑问:“太子殿下竟还记得微臣?”
小太子唐昭认真地点点头,乌溜溜的大眼睛看着许敬元:“许大人,上次,说,漕运。”
他竟然连上次许敬元奏对的主要内容都记得!
虽然只是简单的两个字,却足以让在场众人心中巨震。
小太子记忆力与辨识力之强,远超寻常孩童!
进入殿内,皇帝唐治倚在软榻上,正准备和臣工商议西北兵备之事。
思宁则带着小太子唐昭坐在稍远一些的窗下软榻上,以免打扰他们。
宫人奉上一盒精心制作的榫卯积木,零件繁多,结构复杂,这是一套八角凉亭拼搭模型的木构件。
小太子唐昭安静地坐在母后身边,开始专注地摆弄起来。
他小手灵活地挑选着木构件,尝试着不同的组合方式。
臣子们虽在议事,眼角余光却不自觉地被那小太子的动作吸引。
只见他极少出错,拿起一块,若发现不对,会仔细观察接口与形状,略一思索便放下,再寻另一块。
那专注沉静的神态,逻辑清晰的尝试过程,全然不似一个未满三岁(虚岁)的稚童。
只见,一盏茶的功夫后,一座小小的、结构严谨的八角凉亭已初见雏形。
中途,内侍奉茶时,不小心衣袖带到了小太子的积木,刚搭好的部分散开了一些。
小太子竟然也不哭闹,只是抬起小脸看了看那慌忙请罪的内侍,又看了看母后。
皇后揉了揉小太子发顶,柔声道:“无心之失,下次小心便是。昭儿,你自己可能重新搭好?”
小太子唐昭点点头,竟真的低头,一丝不苟地重新开始拼接,耐心十足。
议事间隙,唐治心疼儿子,招手让他过来。
小太子唐昭从椅子上滑下来,迈着小短腿走到御榻前,先是像模像样地对几位大臣拱了拱手,这才扑到父皇身边。
唐治将他抱上榻,笑问:“昭儿,积木模型好玩吗?”
“好玩。”
小太子唐昭依偎着父皇,奶声奶气却条理清晰地回答。
“亭子,有八个角,柱子,要一样长……”
小太子唐昭在试图用自己的语言,向父皇解释刚才搭建时遇到的难点和解决方法。
几位重臣看着这聪慧灵秀、举止得体的小太子,再回想那已被废黜、平庸怯懦的前太子,心中皆是感慨万千。
同时也对国朝的未来,充满了更坚实的信心。
徐世忌退出紫微殿时,对身旁的许敬元低语道:“皇后娘娘不仅自身贤德有度,于教导太子一事上,更是用心良苦,成效卓着。
此,实乃我大理之福。”
许敬元深以为然地点点头。他看着殿内那个依偎在帝后身边的小小身影,仿佛已能看到一棵参天大树,正在这深宫之中,沐浴着智慧与关爱的阳光,茁壮成长。
时光在指缝间悄然流逝,转眼已是初夏。
甘露殿内,冰鉴散发着丝丝凉意,驱散了渐起的暑气。
这日午后,皇帝唐治小憩醒来,觉得精神尚可,便命人将几份亟待处理的奏折取来榻前。
思宁正坐在窗下,指导唐昭认字。
“昭儿看,这是‘民'字。”
思宁执着一支小巧的玉管笔,在宣纸上工整地写下字迹。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意思是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才能安宁。”
小太子唐昭趴在案几上,胖乎乎的小手指着那个字,奶声奶气地跟着念:“民……邦本……”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