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快穿之生子躺赢 > 第43章 思宁教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思宁温柔地抚摸着他的头发。

……

唐治在一旁听着,不由颔首微笑。

他接过内侍奉上的奏折,展开一看,是河南道呈报的蝗灾消息。

他眉头微蹙,正待细看,却听思宁柔声对唐昭道:\"昭儿,父皇要处理政务了,我们去偏殿可好?\"

“不嘛。”

小太子唐昭扭了扭身子,眼巴巴地看着唐治手中的奏折,“昭儿想,看看。”

唐治心情颇佳,招手道:“无妨,让他在这儿吧。来,昭儿,到父皇这儿来。”

小太子也不要宫人内侍帮忙,立刻欢快地爬下椅子,动作利索。

蹬蹬蹬跑到榻边后,被皇帝唐治弯腰一把抱起放在身侧。

小家伙好奇地探着小脑袋,看着那份写满字的奏折。

“昭儿看得懂吗?”唐治见小家伙这模样,忍不住逗他。

小太子唐昭摇摇头,指着奏折上“蝗虫”二字中的“虫”:“这个,是虫字。”

思宁走近,温声解释:“这的确是“虫”字,奏折上禀报的是蝗虫,是一种会吃庄稼的害虫。

现在河南道的田里出现了很多蝗虫,百姓们种的粮食就要被吃掉了。”

闻言,小太子唐昭睁大了眼睛,带着婴儿肥的小脸上露出担忧的神色:“那……百姓,饿肚子?”

他年纪虽小,其实也跟随过父皇母后出宫,见过那些“百姓”的。

百姓里也有和他这般小的小人,他们当时在玩黑布遮眼摸人的游戏,他当时很想一起玩。

父皇当时不同意,还是母后替他和父皇说话,父皇同意了。

他至今还记得当时和小哥哥们玩得可高兴的心情。

那是和宫中小太监一起玩不一样的感觉。

在他心里,百姓,其实也就是和小哥哥们划上了等号。

“是啊。”

思宁借机教导,“所以你父皇现在就要想办法,怎么帮百姓除掉这些蝗虫,保住他们的粮食。”

唐治看着儿子似懂非懂却认真关切的模样,心中慰帖,对思宁道:“你平日便是这般教导昭儿的?”

思宁浅浅一笑:“臣妾不过是见缝插针,将些道理融入日常闲话中。

昭儿还小,深奥的道理听不懂,但‘民为邦本'这四个字,须得从小印在心里才是。”

“先帝也曾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话,让昭儿从小受此影响,才能更好继承先帝以及……陛下您的志向。”

思宁一开始说的话,还挺大道理的,但说到后面,就忍不住情意绵绵的望着皇帝唐治。

唐治伸手握紧思宁的手,心里很是触动。

若不是现在是白日,若不是皇儿就在跟前,怕不是要发生点大人间亲密事情。

小太子很是敏感的察觉到父皇和母后之间那种暧昧情意,似乎两人之间再也插不进去旁人。

小家伙很不高兴,感觉自己被撇下了。

挣扎着小身子,插入父皇和母后之间,并把父皇和母后交握的手分开。

唐治无奈的松开宁儿的手,揽住怀中挣扎的小唐昭的奶香身子。

随即,回归正题,他指着奏折对思宁道:“你来看看这份奏报,河南道观察使请求调拨款项,采购鸭苗赴灾区灭蝗。”

思宁接过,快速浏览一遍,却不急着发表意见,而是取来那张特制的浅黄纸条,一边书写概要,一边轻声对皇帝唐治怀中的小太子唐昭解释:

“你看,这位大人想了个好办法,用鸭子去吃蝗虫……”

她将灭蝗的原理、所需款项、可能的效果,用最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给儿子听,同时手下不停,已将奏折要点清晰罗列。

唐治在一旁听着,看着,心中感慨万千。

宁儿作为他的“首席文书”,不仅将政务归纳、处理得井井有条。

更难得的是,她时刻不忘教导太子,将治国理政的道理,化作春风细雨,滋润着储君幼小的心田。

“陛下,”思宁将写好的概要和建议递到他面前。

“臣妾以为,此法可行,但需派人核实灾情严重程度与所需鸭苗数量,以免虚报浪费。

另,可令当地官府组织百姓自救,按捕杀蝗虫数量给予补偿,双管齐下。”

条理清晰,思虑周全。

唐治满意地点点头,提笔批红。

小太子唐昭看着父皇写字,忽然仰头问思宁:“母后,鸭子,能吃饱吗?百姓,能不饿肚子吗?”

以前陪他玩的小哥哥们,会不会饿肚子?

思宁握着他的小手,郑重道:“有父皇和诸位大臣想办法,一定会好的。

昭儿也要快快长大,学好本事,将来帮你父皇分忧,让天下百姓都不饿肚子,好不好?”

“好!”小太子唐昭响亮地应道,用力点头。

唐治看着这对母子,只觉满心柔软。

他仿佛看到,在宁儿和他的悉心教导下,一颗仁爱的种子,已在这未来帝王的心里,悄然生根发芽。

夏去秋来,皇帝的风疾在思宁的精心照料下,虽未根治,却也未再严重发作。

前朝对于皇后协助处理政务一事,从最初的疑虑、观望,到如今已渐渐习以为常。

这日,中书省内,几位官员正在闲聊。

“听说昨日陛下批复陇右军饷的折子,又是皇后娘娘先做的条陈?”

“可不是嘛,如今六部呈上的重要奏折,都要先在甘露殿偏殿过一遍手。”

“说来也怪,皇后娘娘理政这小半年,竟从未出过纰漏,反倒替陛下省了不少心力。”

一位年长些的郎中捋须道:“皇后娘娘确实是个有分寸的。

你可见她何时越过陛下独断专行?

何时安插过自家亲信?

便是娘家林氏、外家谢氏子弟,也未见格外提拔。

桩桩件件,都是为了替陛下分忧,且事事请示,处处维护陛下权威。”

“确实如此。”

另一人接口,“而且娘娘心思缜密,那些图表之法,着实省了咱们不少事。

户部老王还说,自从用了娘娘创制的柱形图比对赋税,往年对账要半个月,如今三五日便清楚了。”

“最难得的是,娘娘的心思似乎更多放在教导太子上。”

“哦,有何说法?”

“你们是没看见,前几日我在紫微殿议事,小太子……”

话音未落,忽见门外小吏匆匆来报:“诸位大人,陛下驾到!”

众人慌忙整衣冠出迎,却见陛下精神颇佳,牵着小太子的小手,缓步走入中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