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萧晏跪着不起来。

皇上:“……怎么,你要谋反了?”

萧晏低头,声音低沉:“回皇上,微臣犯的是欺君之罪。”

原来是这点小事吗?

“那朕赦你无罪,起来吧。我不想低头跟你说话,脖子疼。你也别弄那可怜样儿,不就是给我下套吗?”

别吊人胃口,有话赶紧说。

“回皇上,您,有了个孙女。”

“我?有了个孙女?谁生的?”皇上懵了。

萧晏说这话,他的感觉竟然是,萧晏给他生了个孙女。

荒谬。

“你是说俭儿有孩子了?你帮忙瞒着?”皇上想了想后又道。

不对啊。

他这么开明的父皇,儿子为什么要瞒着他?

皇上觉得很受伤。

“是。”萧晏道。

“到底谁生的?孩子呢?抱来我看看啊!”皇上有些急躁地道,“萧晏,我从来没发现,你是这么不爽快的人。”

把话说明白啊!

“是皎皎生的。臣替她取名萧铮。您做祖父了,而臣是外祖父。”

皇上脑子完全反应不过来了。

许久之后,他终于艰难地在脑海中生成了事情的大概走向。

“……你是说,皎皎和俭儿他们两个……是皎皎回京的时候?”皇上一脸的不敢置信,“然后皎皎回去生了?这俩孩子,什么时候在一起的?他们也太胆大妄为了!”

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私相授受,还整出个孩子,这不是贻笑大方吗?

“回皇上,并非太子的过错,都是小女的错。”

皇上:“???”

跟他说反话是不是?

萧晏如实地把当日的事情说了,“是小女打晕了太子殿下,强行……”

皇上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

“子不教,父之过。”萧晏道,“女儿也是一样。这件事确实是皎皎的错,只是大错既然已经铸成,只能求皇上网开一面。”

皇上站起身来,来回踱步,半晌后才道:“萧晏,你没骗我吧。”

“微臣不敢。”

皇上让人去宣刘俭。

“来来来,等俭儿来的功夫,你跟朕重新理一下这事。”皇上亲自过来把萧晏拽起来,“你别给我弄那低头认罪,其实心里一点儿不服的样子,骗谁呢?”

年少相识,一起摸爬滚打,出生入死,谁不知道谁呢?

弄这出以退为进,糊弄傻子呢。

“都是小女的错。”

“别给我说那些。我又不是傻子。我就没听说过,哪个男人昏迷的时候还能做那事。”皇上没好气地道,“不是,这俩孩子什么时候好的?我怎么一点儿也不知道,俭儿也不说啊。”

“没好。”萧晏淡淡道,“那件事,纯属意外。”

皇上:“……你的意思是,俭儿愿意的,但是皎皎完全是因为那日中药的缘故?”

萧晏沉默。

但是分明就是那个意思。

皇上更不乐意了,“俭儿是我从小带大的,哪里也不比人差。皎皎为什么不愿意?总不能,现在他们两个孩子都有了,还不想成亲吧。”

“太子殿下什么都好,但是他是太子,只能留在京城。但是留在西北,替皇上守护疆土,是皎皎此生追求。”

不是每个人,都是恋爱脑的。

他的女儿,没有一个恋爱脑。

“但是现在孩子都已经生了……”

“铮姐是个女孩。”萧晏道,“日后并不会影响皇位继承。”

“可是她是皇家血脉,总不能流落在外。而且,无论把孩子留在西北,还是送回京城,总会骨肉分离。倒不如,让皎皎回来嫁给俭儿,一家团聚。”

“不,皇上,皎皎是要留在西北的。”萧晏态度坚决,“这件事,原本微臣是不想告诉您的。但是后来见到了铮姐,就生出了喜爱和怜悯……”

铮姐是皇室血脉,出身高贵,所以,她不能日后总顶着“父不详”的名声。

虽然眼下,也不是认亲的时候,但是现在就要在皇上这里过个明路。

让皇上知道,他有这个孙女。

“你,你还想瞒着我?我真是太惯着你了!”皇上气结,“你当了外祖父高兴,难道我当了祖父就不高兴?你是一点儿也不想让我高兴啊!”

皇上详细地问起铮姐的情况。

萧晏一一说了。

“和元仪差不多大,”皇上道,“要是在京城,她们姑侄女一起长大,感情定然不错。”

萧晏不为所动。

不可能的。

铮姐要在她母亲身边长大。

对女孩子来说,母爱是这辈子最难能可贵的灵魂滋养。

“弄那死样子给谁看?”皇上看萧晏面色严肃,不由骂骂咧咧,“你跟我说实话,你到底想干什么!”

萧晏道:“微臣想让皇上知道有了这个孙女,但是别影响皎皎和铮姐以后的生活。”

皇上气结。

说话间,刘俭也到了。

皇上开门见山地问:“萧晏说,皎皎给你生了个女儿,这件事,你可知情?”

刘俭愣了下,随后用力点头,同时跪下认错:“父皇,这件事,完全是儿臣趁人之危,和姐姐没有关系。”

“你趁人之危?萧晏怎么说,是皎皎强迫你?”

“不是,都是儿臣的错。”

萧晏面无表情,心里却在想,这小子,竟然敢承认,他一直知情。

或许可以自我安慰一点,倘若皎皎那日就是要找个男人,刘俭也算可以。

也算有点担当。

最大的错处就是,他不被皎皎所喜。

皇上摆摆手,“现在不是说对错的时候,是如何善后。皎皎还想留在西北,俭儿,你怎么想?”

刘俭道:“儿臣觉得姐姐所言甚是。前有侯爷余威,震慑西北蛮夷十年;后有姐姐女承父业,守护西北重地。儿臣不应该因为一己之私,就动摇江山。”

“那,孩子呢?”

“女儿是我的,这点永远不会变。但是现在她还小,需要母亲。况且京城这边,不见得就比西北更安全。父皇,这是我第一个孩子,活在万众瞩目之下,并非幸事。”

“你现在想怎么办吧。”皇上叹气。

“父皇,就让铮姐跟着她母亲留在西北。日后铮姐长大之后,再认祖归宗。眼下,这件事不要再告诉其他任何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