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算要说,也是到老两口的屋里悄悄的说。

杨老头没见到儿子和孙子有些失望,同时知道现在不年不节的,大儿媳回来指定是有什么事儿,于是直截了当开口:“老大媳妇,你回来有事儿就说吧!都是一家人,不用遮遮掩掩。”

赵翠嘿嘿笑了一下,指指老两口的屋子:“爹娘,我们到里面说。”

老两口闻言,从猪圈鸡圈出来,从水缸里舀水清洗一下手脚,才慢悠悠进去。

杨老头进去率先点了旱烟吸上,才开口问:“老大媳妇,说吧,到底是什么事儿。”

杨老太坐在一边听着。

赵翠二话不说就跪下来恳求:“爹娘,救救你们大孙子吧!他被赌坊的人设套,欠下一大笔银子,现在被赌坊的人拘在手上,让我们快点还钱,如果不照做的话,还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说着说着,声泪涕下起来。

她其实也不知儿子是不是被人设套,但这么说的话,指定没错。

杨老头闻言,刚吸进去的旱烟就这么喷了出来,尽数飘到赵翠脸上。

赵翠被烟呛到,顾不得哭了,不受控制的咳嗽几声。

杨老太急了:“好好的孩子怎么就沾上赌了?”

她一个老太太都知道,这东西粘上,严重的话是要家破人亡的。

赵翠只低头啜泣,嘴里重复说着:“爹娘,你们救救你们孙儿吧!再不凑银子,孩子就没命了啊!”

杨老太上回打了杨老头一巴掌,自觉理亏,加上老伴儿有购地的打算,就将家里大部分银子交给他了。

她现在手里顶多有一两多的银子,还不知道差多少银子。

大儿媳既然求到家里,意味着她和老伴儿之前补贴的一百两不够。

想到这儿,从她脸上也带上了愁容。

还不知道要补多大的窟窿呢!

杨老头也想到了这点,就问:“老大媳妇,你说实话,还差多少银子。”

看老两口有松口的意思,她如实回答:“加上我们小家的积蓄还有你们补贴的,一共有一百二十多两,我在县城时找二弟妹借了五两。

满打满算只有一百三十多两。

赌坊的人开口要二百两,现在还差七十两的缺口。”

听完大儿媳的话,杨老头和杨老太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以前没分家的时候,家里攒了许多年才攒得二三十两银子,现在家里积蓄多,有能耐补贴儿子,是因为养女命好,加上孝顺他们两个老的。

才终于有了如今的家底,现在却要这么突然的没了。

如何心痛,自不必言说。

“老头子,这怎么办呐!”杨老太拍着大腿,哭天喊地起来。

这就是个无底洞呐!

杨老头皱眉。

突然,杨老太想到了什么,问赵翠:“你去找你二弟妹借了银子,就没去找你四弟妹吗?”

要是老大媳妇去找四儿媳借了银子,他们老两口也能少掏一些银子出来。

此时,她没有想到老伴儿居然会狠心的不愿意出银子。

这可是她们老杨家的子孙啊!

“我找了两遍四弟妹都没找到,四弟一家人都不在家,可能出门办事儿去了。”赵翠解释着。

杨老太在心里暗骂,个狼崽子,找他办事儿的时候居然不在。

那现在只能将家里银子拿出来了,催促:“老头子,你快去拿银子啊!”

杨老头一动不动,哀伤的说:“老大媳妇,不是我跟你娘不帮忙,是家里实在没那么多银子了啊!

家里的银子前几天都拿来买地了,现在我们手里就剩六两银子,实在无能为力。”

杨老太拍着地板的手顿住,用不可思议的目光看向杨老头。

明明那五十多两还没拿来买地。

现在只是看好了。

还没有落契。

因为老头子想试试,看看能不能再将价格压低一些。

赵翠眼中也满是震惊,明明老两口都很疼他两个儿子的,怎么现在大儿子出事儿了,他们就不愿意帮忙了呢。

杨老头开口说着他的想法:“老大媳妇,要不你回你娘家借银子吧!你娘家富庶,拿出这笔银子简简单单,一点压力也没有。”

毕竟之前买宅子的二十多两银子说掏就掏了。

有补充,“要是你娘家不愿意借你这个外嫁女,你就将你家镇上的房子卖了,也能有个四十多两,剩下的三十多两看看还能找谁借借。”

要是听他的话,早早将镇上的宅子卖了,重新在县城买一个,现在哪会有真多事。

赵翠眼睛通红,木着一张脸看着公爹的嘴一张一合,说出来的话让她觉得冰冷刺骨。

同时又觉得恶心,恶心他因为常年抽旱烟而变得发黄发黑的牙齿,恶心他现在说的话。

等他说完后,她愣愣开口:“爹,就算买地了,手里也会留下一些当做日常花用吧?”

这个杨老头没有否认,“我们还剩五两银子,可以给你四两,自己留一两花用,这样够可以了吧!”

“四两……”赵翠忍不住呵呵两声,“四两!”

四这个字刺耳极了。

抹了一把脸上的泪,伸手,声音冷淡,“爹,银子拿来吧!”

将银子拿到手后,赵翠头也不回的跑走了。

“你个杀千刀的!”杨老太尖叫,“咱们明明就有几十两银子,还没有买地,为什么拿出来帮帮老大家的!”

一边尖叫,一边想用她藏有泥沟的指甲抓他的脸。

自从上次被杨老太打了脸后,他就有所防备了。

因此,他在老伴儿扑上来的时候眼急手快的闪身离开。

“你冷静点!”

见杨老太仍然不依不饶,杨老头忍不住怒喝。

杨老太是怒上心头才会不管不顾,此时见他不帮忙,还一副自己有理的模样训斥自己,忍不住坐在床边抹眼泪。

嘴里还不忘嘟囔,“我这都是为了谁,他可是你们老杨家的子孙。

要不是真心为了你们杨家好,我这些年用得着这么掏心掏肺吗?

现在有不容易有个出息的,眼瞧着就要熬出头了,你不帮忙,就是在毁了他们家啊!”

杨老头揉了揉发疼的太阳穴,“这道理你这妇道人家都懂,我这个大老爷们岂会不懂?”

他反问老伴儿。

“你既懂里面的门道,为何不愿意帮忙,而是欺骗老大媳妇说家里的银子都用来买地了?”

她反问杨老头。

杨老头重新抽上旱烟,眼里有些得意,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模样。

“你不觉得老大媳妇这行为有些蹊跷吗?”杨老头用他那聪明的脑瓜子分析,说的话在杨老太看来,还挺像回事儿。

“既然是关乎小杰生死和前途的大事儿,为什么最后只有老大媳妇自己回来了,老大却没回来?

说不定是老大媳妇在外面惹了什么是非,摆平不了,才想着拿小杰当借口来诓骗我们手里的银子。

你想想小杰平日里的为人,是不是很懂事?

他那么努力读书的一个人,怎么会和赌粘上关系?

这事儿只要有脑子,都会怀疑这事儿的真假。

况且,如果情况真的如此危急,那老大怎么会不一起回来?

等着吧!

如果事情是真的,老大到时候没办法了,一定会回来求我们,到时候再将银子给老大不迟。”

“老大媳妇虽然嫁进杨家十几年,但她终归姓赵不姓杨,跟我们就不是一条心的,这么大一笔银子,咱是要防备一些的。

而且,你平时补贴老大,是不是直接将银子给老大?几乎很少将银子给老大媳妇。”

当然,数额小的另说。

“你说的……的好像有点道理。”

杨老太愣愣听完后,有些抽噎着回答。

但是她心里有些不舒服。

老大媳妇不姓杨,嫁进杨家十几年了都还是外人。

那自己呢?

嫁进杨家几十年,赡养老人、生儿育女都做到了,自己在老伴儿的眼里到底算是杨家人还是外人呢?

杨老太十分不合时宜的产生这个疑惑。

“不是有点,是十分有道理!”杨老头纠正。

旱烟吸完后,躺到了床上,双手枕着脑袋,翘起的二郎腿还一晃一晃的:“你瞧着吧!小杰肯定一丁点儿事都不会有!”

他十分肯定的说着。

“那、那我们再看看情况。”杨老太平时在几个儿媳面前十分威风,但很多时候都是狐假虎威,家里的事情基本都是老头子决定的。

顿了顿,又补充,“要是真的,你得将银子拿出来,帮帮老大一家,让他们快点度过难关。”

“那还用你说!”杨老头白了她一眼,“老杨家的子孙,我肯定是在意的。”

老伴儿没了,他老杨家的子孙都不能出事儿。

当然,这话他没说出口。

要是说出来,这得理不饶人的老婆子肯定又想抓他脸。

这要是让外人知道了,他多没面儿呀!

赵翠走的时候,杨玉梅打了猪草回来,正好跟她迎面遇上了。

杨玉梅见到大伯母红着眼睛,只要不瞎就能看出她刚哭过。

怯怯喊了一声大伯母后,就快步进院子,拿出比她手腕粗的菜刀和一块木板切起猪草。

赵翠看到杨玉梅,本来打算回娘家借银子的脚步一转,去作坊那边找三弟妹借银子。

她心里也忐忑着,毕竟自己和三弟妹的关系不好。

她肯定巴不得自家不好。

王芳看到大嫂红着眼来找她的时候,觉得稀奇极了,知道的她要借银子,本想直接开口说没银子的,但想着上回她生产时,她还带了东西来探望。

算了,借吧!

她都主动低头许多次了,孩子也已经找回来,自己也不能一直端着不放。

毕竟两人是妯娌,打交道的时候还蛮多的。

于是不情不愿开口,“你要借多少?”

赵翠现在不敢张口就说要借几十两了。

慎重且小心翼翼询问:“你能借多少?”

“顶多二两!”怕对方嫌少,王芳补充:“这是我和我男人好几个月的月钱了,家里还有个读书的,开销大,攒不下什么钱,你别嫌少。”

听到三弟妹如此干脆的愿意借银子给自己,赵翠的眼泪不受控制的流了下来。

三弟妹和自己的关系不好,都愿意借自己二两银子,但爹娘呢?

平时口口声声为了他们好,嘴里说着最偏心大房的话,但是到了关键时候,却不愿意帮忙,这样的偏心有什么用。

又听到她后面的解释,赵翠连忙摇头摆手,又哭又笑的说:“不嫌弃不嫌弃,你愿意施以援手就十分讲道义了,怎么会嫌弃呢?”

“我借银子是要写借条的,亲兄弟明算账。”

这大嫂平日里在她们几个妯娌面前,仗着自己男人是读书人,是十分高高在上的。

现在乍然见到她这低声下气小心翼翼的模样。

说实话,心里挺不是滋味。

“我们去村长家,让帮忙写借条,然后你按手印,我再回家给你拿银子。”

赵翠深深对着王芳鞠了一躬,十分认真的道谢:“三弟妹,多谢你!”

“干什么干什么,你这样做不是让我折寿吗?再说了,是借给你的,银子以后是要还得。”王芳看到她向自己鞠躬,往旁边侧了侧身子。

拿到从三房借来的银子后,赵翠丝毫没敢松懈下来,心里仍觉得十分沉重。

深一脚浅一脚往镇上赶去。

打算剩下的银子让爹娘借给她。

要是爹娘也不肯,那就只能将镇上那处宅子给卖掉。

着急出手,卖出去肯定会被压价。

赵家的兄弟媳妇看到出嫁的赵翠又来娘家打秋风,不屑的撇嘴。

发现对方脸色苍白,就知道她找上门肯定没好事儿!

于是让男人看着铺子,她去偷听对方回来到底想干嘛!

赵翠的大哥其实对妹妹总会回娘家打秋风也是心存不满的,爹娘多补贴妹妹一分,以后到他手里的东西就少了。

归根结底,损害的是他利益。

所以对媳妇儿的行为也没制止,还叮嘱她小心一些,别让人给发现了。

不然最后挨骂的还是她。

赵大哥原本对妹夫考上秀才也是高兴的,因为有个秀才妹夫,说出去都有面儿。

但很快他就意识到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