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京中又动荡起来。
胤祚的日常生活还是那么简单,甚至有些枯燥,整理整理文书,学习学习前辈的笔记,多是文职工作。
京中的一切,对他的影响好似并不大。
可等着事态愈演愈烈,临近年底,风声鹤唳,胤祚也没法儿再过这样平静的生活了。
无他,战事将近。
噶尔丹那边贼心不死,这几年东山再起,竟是又虎视眈眈,盯着大清不放了。
又要打仗了……
胤祚心里默默道。
上一次战事,他年岁尚幼,帮不上什么忙,或者说,当时的皇子们都太年轻,几乎都没成年呢,除了皇长子和太子都被排除在外。
这次可不一样,兄弟们都长大了,汗阿玛将委以重任。
反正是不可能让他们闲着。
这次是个很好的历练机会,也事关家国,不可能再放他们于京中事不关己。
初冬时节,胤祚却觉得很冷很冷,或许不是身上冷,而是心里冷。
今年的冬日,还不知道如何。
战争,实在是太可怖了。
当年战事,他并未亲眼得见,可消耗的药材……药品是他负责的,此类消耗,他还是知道的,由此可窥见一二,前方惨烈。
他沉默着往宫里去,汗阿玛让他进宫,共同商议事务。
大军筹备,汗阿玛有意歼灭准噶尔,今天早朝汗阿玛摔了奏折,当着群臣的面发了不小的火,胤祚猜他有意再次御驾亲征。
可是……帝王亲征,何等凶险,还是要从长计议。
胤祚沉默着,只是骑着马,闷头向前,紧紧夹着马腹。
他往乾清宫去,乾清宫,这路他再熟悉不过。
宫里烧着地龙,暖融融的,胤祚觉得热,请安后脱了端罩,康熙才拉着他说话。
宫内不仅他们父子二人,还有太子胤礽,大阿哥胤禔等,他们兄弟也是齐聚一堂。
这会儿来的人还不齐,但是胤祚早发现了在那站着的沉默身影——五哥胤祺。
太后病了,胤祺侍疾并未去上朝,这会儿却也是在乾清宫,面色严肃。
父子俩说了几句话,康熙放了手,胤祚就往兄弟们中间走。
胤祚本想站到胤祺身边,胤佑身前,康熙却示意他到太子身边去。
这么一个站位,却是在胤礽和胤禔中间了。
这……怎么合适?
胤祚敬重哥哥,往后站了半步让胤禔在前,康熙见他谦让,也没说什么,胤禔却是抬手压着他的肩,让弟弟就站在了那。
他是愿意捧这个弟弟的,何况今日,汗阿玛特意叫来他们兄弟总不会是想儿子了,有大事相商,胤祚在此位,他和太子好暗中提醒。
要不胤祚到他后面去,被挡着,太子小动作不行,总不能扯着嗓子嚷嚷,也不能公然手舞足蹈,他还是怕自己反应不过来的,在这场合,太子有用。
康熙又等了一会,人才到的齐了。
胤祚看着风尘仆仆的三哥和四哥,两个哥哥到的比他稍晚些。
胤祚仔细看了,八弟也在,但也是……就到八弟吗?胤禟他们不见人影。
开始了。
胤祚收回视线,认真的听康熙说话。
康熙开门见山,并不让他这儿子们猜他的用意。
“准噶尔屡屡来犯,犯我大清国威,不可纵容。”
一句话就奠定了基调,表明了康熙的态度。
打!
还是打!
此话一出,胤禔最先附和,他想都不想,箭步一迈,醒目的出列跪在康熙身前,主动附和,“汗阿玛说的极是,小人猖獗,其害不可估量,儿子请缨,愿为先锋!”
康熙并不言语,视线扫过剩下的儿子们。
各皇子若有所思,可大哥已表明态度,他们也不好踌躇不前。
太子也出言相和,“汗阿玛和大哥所言极是,前些年准噶尔之乱,是祸事,如今贼心不死,若不趁早除去,乃是心腹大患。”
太子和皇长子都明态,剩下的人自不可不言。
纷纷言明该战,竟是无一人怯战。
无论个人内心想法如何,康熙心怀战意,两个兄长都赞同,他们再跳出来说主和,那真是没有眼力,其人难登大雅之堂,免不得被皇父斥责,甚至厌弃。
无人敢出言反对。
胤祚自然也是支持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准噶尔一日不除,大清一日不得安宁。
就应该一举击溃,不让其有还手之力,怎能放虎归山,竟是让其养精蓄锐,反水重来。
实在是不该,上次……唉。
此次必定一举歼灭,不能再留有后患。
胤祚也主动表明想法,康熙满意颔首。
“六子虽幼,见识却不凡,此言甚合朕心,可谓是朕肺腑之言。”
胤禔也已起身,热腾腾的身躯贴在胤祚背后,坚定的支持他。
太子挡在他的身前,主动道:
“汗阿玛之见,兄弟们深以为然,唯有汗阿玛深谋远虑,护大清安宁。”
胤祉见太子开口,也跟着夸赞附和,“准噶尔猖獗近十载,屡屡犯边,乌兰布通让狡贼北逃,此次必定大胜归来,扫清贼人!”
诸皇子纷纷开口附和,群情激愤。
康熙的视线扫过身前的皇子们,反应尽收眼底。
他早朝就表明了态度,这次不过是重申一下,主要还是安排事情。
他还算满意,清了清嗓子,阿哥们纷纷收声,静听指挥。
“准噶尔再犯喀尔喀!朕当亲帅三军,肃清蒙古,令我大清边境,无人敢犯!”
康熙声音铿锵有力,斩钉截铁。
胤祚看着上首父皇的坚定神色,慢慢的,也眼神愈发坚定。
不是好战,而是必须战,战胜,则开万世之太平,肃清强敌,安定,是立国之根本。
慷慨激昂的表明了态度,接下来就是具体的谋划。
如何领兵,如何分配,前锋后援,兵马粮草……多的是要考虑的地方。
这些东西现在就要准备起来了,仓促行兵要不得,处处短缺,事事掣肘,可是要命的。
行兵……其势千变万化,却也是早有预谋。
这次,康熙不欲让皇兄皇弟各领两路,他也是觉得,还是他麾下悍将比较合适。
这次的将军,他心中有所决定。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事情,看着站得满满当当的一串儿子。
都是从小骑射不断,兵马娴熟的大小伙子。
他的儿子这次不可躲在后方,这是千载难逢的磨砺机会。
康熙有意让他们历练一番,也是……康熙想着也都不小了,成婚的成婚,订婚的订婚,没有爵位也不好开府。
封爵,还要看他们的功劳,这次若是立下军功,封爵,也是顺理成章。
对这些孩子的安排,康熙还算了解他们的性格和能力,已经有了点打算。
只不过,看着目光坚定,双目炯炯有神的盯着他的胤祚。
康熙一顿,随即移开视线,先安排别人吧。
胤祚不好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