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984年5月1日。

莫斯科大使馆区,列宁街十字路口,格列夫斯基酒馆。

五月份的莫斯科,天气乍暖还寒,林罗恒穿了一件黑色风衣,坐在酒馆靠里面的位置。

他神色略显焦急,不时地抬起手腕看时间。

瓦西里提供了一条极为重要的信息,安德洛夫健康情况恶化,苏联政局极可能出现很大的变动。

到东欧司工作后,林罗恒便常驻莫斯科。

他在这里发展了几个“朋友”,瓦西里是其中一位位置比较特殊的——他是克宫里的厨师。

只付出了每个月1500美元的代价,林罗恒就和瓦西里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远东战争结束后,苏联政局极度脆弱,但是,因为少了许多包袱,国内经济反而出现了好转的情况。

因为东大的关系,苏联从国外获得了很多粮食,终于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候。

安德洛夫的确是有魄力的,他对内实施了强有力的改革,推行经济模式转变,把发展重点集中在了欧洲部分。

他利用克格勃全面清晰了保守派,而随着远东叛军被彻底剿灭,安德洛夫这一派人牢牢掌握了苏联政权。

而之所以说政局极度脆弱,是因为埋下了很多隐患。

一场阿富汗战争,一场远东战争,耗尽了苏联的精血,也让各个加盟国心思动荡,内部就像是一个火药桶,稍有一些火星就会发生大爆炸。

安德洛夫一旦死了,苏联肯定会大乱起来。

这对东大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东大需要一个稳定的苏联挡在前面。

林罗恒是盛唐计划的成员之一,他非常清楚李干的谋略逻辑,火中取栗也好,剑走偏锋也罢,都有一个大的前提。

那就是苏联既不能再次强大,也不能立即倒下。

要把握好这个度,极难。

安德洛夫具体什么情况,林罗恒要当面向瓦西里了解清楚。

等了三十多分钟,瓦西里才神色匆匆地出现,他戴了一顶帽子,把半张脸给挡住了。

“情况有变化?”林罗恒警惕地问。

瓦西里低声说,“我得马上走,你承诺的2万美元,我今天就要拿到。”

林罗恒说,“2万美元没有问题,把你知道的情况都告诉我,克宫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瓦西里以极低的声音道,“安德洛夫已经陷入了昏迷状态,巴里亚封锁了总统办公室,他已经控制了军队。”

林罗恒浑身一震,他意识到大麻烦来了。

“安德洛夫确定是昏迷状态?有没有可能人已经死了?”林罗恒低声问。

瓦西里摇头说,“没死,这是可以确定的。不过,恐怕也就这几天的事情了。”

“好,钱会立即打到你的国外账户里,你什么时候走?”林罗恒说。

瓦西里道,“立即走,先去罗马尼亚,再转到希腊,再不会回来了。”

二人道别。

林罗恒立即赶回大使馆向国内发电汇报。

这条消息第一时间送到了李干的手里。

是陆近山亲自送过来的,他还带来了其他情报。

在鼎级综合训练基地的办公室里,陆近山说,“风雨飘摇的苏联,又要大乱了。”

李干皱着眉头看情报,然后把一条关于苏联军队动向的报告拿出来,说,“苏军组建了西伯利亚方面军,兵源是罪犯?”

陆近山点头,“是的,以两万多名罪犯为主,这支部队大量装备了坦克装甲车,高度机械化,目前正在往欧洲方向调动。”

李干轻轻敲着桌子,目光投向了墙壁上的世界地图,沉声说,“他们这是要放手一搏了。”

“你认为苏联会进攻欧洲?”陆近山浑身震了震。

李干沉默着。

并非没有这个可能。

苏联进攻欧洲,意味着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

美国绝对会下场抵抗苏军的侵略。

苏联会这么疯狂吗?

若要使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

沉思了许久,李干说,“不能发生世界大战,老陆,赶紧通过秘密渠道把这些情报递给美国人。”

“我现在就去,你最好也和贝希小组通个气。”陆近山起身就走。

李干直接给贝希打电话,要求他们尽快到天府去,有紧急情况要通报。

贝希小组三人立即赶到了天府金牛宾馆,他们比李干还要早到达位置。

见面后,李干开门见山地说,“安德洛夫已经昏迷,克宫的情况很不稳定,苏军利用罪犯组建了西伯利亚方面军,这支部队正在源源不断地调往欧洲。”

“我们的判断是,苏军很有可能会进攻欧洲,一旦开战,将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威尔逊皱眉道,“会吗?”

显然,他们也得到了类似的情报,但是,他们的判断是苏军不会动手。

李干说,“不排除苏联孤注一掷的可能性。如果欧洲爆发全面战争,对大家来说都是只有害处而没有好处的。”

贝希等人面面相觑。

贝希说,“李先生,我们应该一起给莫斯科施加压力,避免欧洲陷入战火。”

“当然,我们东大是爱好和平的国家。”李干说。

非常简短的会面,贝希小组立即乘坐专机回国,这件事情事关重大,他们要直接面见总统进行汇报。

李干也飞了一趟京城,就这件事情,和最高统帅部开了两天的会,制定应对策略、调整盛唐计划。

综合分析认为,开战的可能性极大,要做好应对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准备。

李干提出了三步准备方案。

如果开战,应该如何把战事控制在欧洲境内,如果无法控制战事的规模,又应该如何应对。

李干提出,针对世界大战的危机,应当加强与美方之间的协作,必须要两个大国一起施压。

根据这个战略,东大和美方立即展开了工作。

5月3日,莫斯科时间凌晨3时05分,安德洛夫逝世。

1个小时后,苏军三个方面军开进了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其中西伯利亚方面军7万余人,3000多辆坦克装甲车抵近了奥地利边境。

如此,苏军便对西德的侧翼形成了威胁。

从地图上可以看得很清楚,华约国家的领土占据了大半个欧洲大陆,而且地理位置都很好。

这也是北约国家深感压力山大的原因。

美国立即发出警告,如果苏军进攻欧洲,美军将第一时间参战。同时,东大发出警告,要求苏军立即停止挑衅行为。

苏军继续调兵遣将,到了5月15日,苏军在欧洲方向集结了50多万陆军部队,飞机1000架,坦克装甲车多达5000辆,各式火炮3000多门。

这个规模,占了苏军常备军事力量的二分之一。

什么体系作战,老毛子表示我不玩那个,我主打的就是简单粗暴、量大管饱。

欧洲各国惊恐万分,一片哀鸿。

在短短的两周时间里,法、德、意等国的有钱人们,大规模跑到英美等国。

北约联合作战司令部宣布提高防御等级,各国开始动员军队,全力向边境进行部署,同时,身为前线的奥地利、西德,宣布进入了战时状态。

欧洲的经济由此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到了5月底,双方已经在边境地区集结了高达80万人的部队,进入了对峙状态。

欧洲的剧变,让全世界的人们瞠目结舌。

一时之间,人们惊呼,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到来。

5月30日,根据联合国决议,东大组建了维和部队,派遣到阿尔及利亚北部地区。

这支维和部队由2个伞兵师、5个航空旅、3个陆航攻击机旅组成,显然,这是以空军为主的维和部队。

另外,还有其余十几个国家的步兵部队,整支维和部队人数多达5万人。

联合国决议,双方必须立即撤军,解除当前的紧张状态,否则联合国维和部队将会介入。

面对5个精锐的东大空军航空旅多达300架战机,对峙一线的状态有所缓和。

宣布继任总统的巴里亚终于释放出了一些态度来。

他发表公开讲话时说,苏军的行动是在策划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旨在检验部队训练的成果,并无侵略他国的意图。

随即,巴里亚主动撤回了两个方面军,调到了乌克兰平原,在这里举行了10万人规模的超级军事演习。

但是,西伯利亚方面军那两万多罪犯组成的先锋军团仍然停留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始终威胁着西德的侧翼。

尽管局势有所缓和,但西德面临的威胁没有改变,美军不得不在那里保持重兵驻守。

就在众人认为,事情还会进一步发生变化的时候,局势就这么诡异地保持了下来。

苏军既没有下一步进攻动作,也没有把西伯利亚方面军撤回来,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精力被极大地牵扯在了欧洲这边。

反倒是苏联内部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

巴里亚不但沿袭了安德洛夫的改革政策,反而加大了力度。

他出台了国有化经济与私营经济相结合的政策,扩大了对外经济合作。

巴里亚选择的第一个对象就是东大。

和安德洛夫相比,巴里亚的态度更加开放。

他放开了包括核工业、航天航空工业在内的重工行业合作限制,出台积极政策鼓励企业和东大进行合作。

这一系列的举动表明,巴里亚壮士断腕、重新开始的力度、勇气、魄力,都相当的大。

最厉害的一点是,巴里亚主动要求和东大进行边界谈判,不但公开承认了东大收回远东地区的事实,还隐约透露出,愿意将远东地区其他部分也归还给东大。

当然,这是有条件的。

对于东大来说,远东地区北部是否存在收回来的意义,那一片地区人迹罕至,是不适合人类生活生产的地方。

如果是好地方,老祖宗早就打下来了。

当然,如果条件合适,收回来比不收回来好。

作为军用机械设备技术进出口办公室的主任,李干在完成了歼-20试飞后,脱下军装换上便装,开始考察苏联的重工业,寻找合作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