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124使用了4台p-18t涡扇发动机,每台推力23.4吨,总推力达到了93.6吨。
这使得该机最大起飞重量高达405吨,比c-5的379吨多了26吨,后来改进的c-5m才超过安-124,达到了418吨。
安-124能搭载213吨燃油,按照每小时油耗10吨计算,满载燃油的情况下,能够进行21小时的飞行,转场距离高达公里。
所谓转场距离,即满载燃油不载货的情况下,飞机从A机场到b机场的最大距离。
这个飞机的方方面面性能非常适合东大的实际情况。
当前,就陆地领土而言,从最南边的琼岛到最北边的伯力省北部,直线距离长达5500公里。
如果从曾母暗沙算起,这个距离将会是惊人的7000公里!
没有一款长航程的大型运输机,根本无法满足这么大一片国土的安全保卫需求。
如果全部用来搭载步兵部队的话,一架安-124就能塞进去三个满编连,这样的装载能力是非常有实用性的。
10架安-124就能投送30个连,也就是6个营的兵力,当然,这是纯步兵的数量。
哪怕是投送合成营,10架安-124也能拉着2个合成营飞出去四千多公里。
有了这种运输机,东大军队才具备全球投送能力。
另一时空经历过大地震的李干,非常清楚大型运输机的战略意义,无论是军事用途还是其他用途,都是不可替代的。
李干仔细考察了安东诺夫飞机制造厂的实际产能,他发现安-124的年产量绝对做不到年产20架,乌斯季诺夫的话水分很大。
他现场对乌斯季诺夫说,“你们的年产量不会超过5架,上将同志,考察团里包括我,都是行业里的专家。”
乌斯季诺夫没有丝毫的难为情,他笑道,“开足马力生产,年产量20架是能够做到的。”
李干不可置否地摇了摇头。
这是,乌斯季诺夫忽然说,“大型运输机我们还有伊尔-76,这个飞机也非常适合你们的需求。”
“其次,我们正在搞六发运输机,载重量250吨,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投入一笔钱,我们优先为你们生产。这个飞机已经进入制造阶段了。”
李干微微愣了一下,说,“安-225吗?”
“是的。”乌斯季诺夫没有否认,也没有意外。
安-224计划不是什么秘密,西方情报机构早就知道了。
李干笑着摇头,“安-225对我们来说性能过剩了,这个飞机对机场的要求太高,实际意义不大。”
简单地说,安-225就是安-124的放大版,增加两台发动机,机身尺寸更大,最大起飞重量高达640吨,是世界上最大的飞机,什么都大!
这个飞机有三副油门杆,每一副油门杆控制两台发动机,在空载的情况下,哪怕只剩下两台发动机,也依然能够飞回机场。
老毛子搞安-225是为航天服务的,属于特种需求飞机。
安-124已经是完全够用的了,即便是老毛子,也就打算制造几架安-225,批量生产是不可能的。
乌斯季诺夫把李干当小白,忽悠他投钱进来,等到东西生产出来交付了,扫眼一看,我尼玛,国内能起降安-225的机场就那么三两个……
安-124不同,这个飞机采用了非常耐操的起落架结构,满载的起飞滑跑距离不超过1800米,标载情况下的滑跑距离也不超过900米。
4c级跑道通常在1800米-2400米之间,因此,在极端情况下,安-124甚至可以在4c级机场进行起降。
东大当前正在大搞基建,其中就包括三十几个4E、4d机场,跑道长度都在3200米以上。
如此一来,安-124基本上可以飞任意一个省份的。
东大空军的许多机场的跑道长度都很理想,扩建个几百米也是很简单的事情。
李干不接招,乌斯季诺夫也就打消了继续忽悠的想法。
他当然了解过李干,知道李干是绝对的专业人士,想要忽悠他是极难的。
当晚就在基辅市区里休息,次日,双方举行了会谈。
经过长达五天的拉锯式谈判,关于东大采购安-124以及引进该机技术的谈判告一段落。
不过,在确认签约的这一天,李干突然提出,将图-160的引进谈判纳入进来,打包起来作为一个计划来进行重新谈判。
这时,乌斯季诺夫才如梦初醒。
之前的五天谈判,底子都让人摸得差不多了!
老毛子当然愿意卖图-160,这个项目投入了太多的钱,他们已经明显感觉到力不从心了。
按照当前的状态持续下去,图-160起码得搞五年以上的试飞才能达到服役的水平。
原因很简单,没钱了!
图-160是为了抗衡、对标美国的b-1b战略轰炸机研制的,两者不但外形很相似,就连性能数据都差不多。
美苏争霸的核心内容是军备竞赛,冷战的标志是两个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
现在,巴里亚执行的虽然依然是与美国抗衡的政策,但是在主次上,他将经济建设放在了主要位置,刮骨疗伤、治疗内伤。
在军事工业上的投入大幅缩减的情况下,如何保证那么多在研项目继续顺利推进不至于下马,他们的解决办法是与东大合作。
三十年前可以帮助东大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那个时候甚至连核武器都帮助研制,现在只不过是重复当时的那套办法罢了。
而且,现在尤为不同的是,东大有钱了,去年的外汇储备就高达2000亿美元。
相当于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六年的全国生产总值。
而苏联去年的外汇储备仅有300多亿美元,大部分用在采购粮食、轻工业产品上面。
李干开出了他的条件,道,“36架安-124以及相关技术、生产线,12架图-160以及相关技术、生产线,我们出价100亿东大币。”
“但是这笔钱不直接交付你们,而是在我国设立一个特别账户,用于支付你们在我国进口的商品和粮食。”
“零关税,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给予5%的优惠。”
李干说,“乌斯季诺夫同志,这是我们能够给出的最优厚的条件了。”
乌斯季诺夫等人沉思起来。
这个方案是很有吸引力的,反正每年都要从东大进口几十亿美元的商品和粮食,外汇到底是要花出去才有价值的。
只是,他们想要凭借这项军贸,来获取更多的利益。
乌斯季诺夫提议休会,他和身边的人低声讨论了一个多小时,和莫斯科那边反复沟通了几次,谈判继续进行。
乌斯季诺夫道,“我们可以答应你方提出的条件,但是我们也有一个新的附加条件。”
李干示意他畅所欲言。
乌斯季诺夫说,“我们计划建设一条输油管道,从西伯利亚的秋明油田一路向东通往贵国的阿泰地区。双方要签署一项长期的石油供应协议。”
“东大每年需要从苏联进口不少于1000万吨的石油。”
这一招,对老毛子来说是在抢中东地区的生意,因为当前东大进口的石油,大部分来自中东地区。
老毛子的石油开采难度大,成本高,品质也比不上中东地区的,在国际市场上没有优势。
当前能看到的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以及地区,美国第一,欧洲第二,其次就是东大了。
老毛子要扩大石油出口,唯一的选择就是东大。
但是,需求总会饱和的。
乌斯季诺夫掌握的情报显示,当前东大的石油终端市场已经非常稳定了,增加从苏联进口,就得减少从中东地区的进口量。
显然,这是很难下的决心。
然而,这一点对李干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他最清楚东大经济发展的迅猛,石油需求激增不是三五年,而是持续整整三十年!
别说新增1000万吨进口量,就是乘以10,也远远满足不了东大市场的需求。
老毛子主动提出来建设输油管道,正合他意。
现在抓紧建起来,免得等到苏联没了,和大毛打交道又各种扯皮,折腾十年八年,输油管道连影子都没一个。
唐德功拽了拽李干的衣袖,写了一个纸条放在李干面前。
上面只有几个字——国内市场饱和了。
李干看了眼,拿起笔在下面写了四个字——石油储备。
没错,有了这新增的1000万吨石油,直接在西北地区建石化基地,把国家石油储备体系给建起来。
根据国防的实际需求,东大必须要保证有90天的石油储备,才能达到能源安全的基本线。
小日本自己是没有石油资源的,它们的石油储备是30天。
要是被切断海上运输线,30天后小日本们就全都得回到原始生活状态。
能源安全太重要了,仅次于粮食安全。
李干装作与唐德功低声交流了几句,略显为难地说,“原则上,我们是可以答应这个条件的,不过,秋明油田的开发,必须要有东大石油企业的参与。”
“我们得保证输油管道有足够的流量。”
这个条件太不算什么了,当前老毛子迫切希望和东大加深经济层面的合作交流、扩大贸易规模,巴不得东大企业前来投资。
双方一拍即合,各得其所,立即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