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有九大军工设计局,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是赫赫有名的,都设计过非常有名的武器装备。
数十年的军备竞赛,海量的资源投入,以九大军工设计局为核心,苏联建设了由上千家军工企业、数百万人组成的庞大军事工业体系。
而位于喀山的图波列夫飞机制造厂(喀山飞机制造厂),便是其中的战略核心军工厂。
李干率领二十多人组成的考察团抵达喀山飞机制造厂后,受到了规格极高的欢迎。
苏联军事工业委员会航空工业部部长乌斯季诺夫上将亲自过来迎接、陪同。
可见,苏方对东大考察团的重视程度,对于出口东大更多武器装备的渴望程度有多高。
巴里亚当前的执政理念非常简单,与其在与美国的争霸中没落,倒不如把东大扶起来,用利益把两国捆绑起来,与美国继续争霸。
说到底,都依然是同一种制度下的国家,苏联要维持国际地位,要继续把那么多同制度国家团结起来,东大的态度不可或缺。
毫无疑问,巴里亚的政策是相当务实的,而且是建立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的。
在乌斯季诺夫的陪同下,李干视察了总装车间,看到了完成组装的图-160、图-22m3这些庞然大物。
从生产情况就能看出一些端倪,苏联减缓了这两种战机的生产速度。
说明苏联把更多的资源投入经济发展和民生领域。
图-22m3是1976年服役的,已经生产了两三百架,是非常成熟的战略轰炸机。
这玩意儿和图-22是两码事,图-22m3虽然沿用同样的编号,但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新型号,苏联这么做是出于迷惑对手的考虑。
而图-160三年前才定型,正在密集试飞当中,是还没有服役的全新战机。
连自己还没有用上的图-160都拿出来卖,可见巴里亚下了多大的决心。
苏联空军的试飞员驾驶图-160做了飞行展示,李干得以登上这架飞机对里面进行查看。
如果开放的态度,让东大考察团很是惊奇。
当前,图-160的性能数据是高度保密的,美国情报部门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搞了几年,也没能得到确切数据。
而在驾驶舱里,乌斯季诺夫上将亲口告诉李干,“我们这个飞机的作战半径达到了7200公里,在1.2万米高空,拥有2.1马赫的速度。”
“以1.5马赫超音速突防的时候,作战半径仍然有2000公里,能够携带9吨弹药,并且具备空中加油能力。”
换言之,一次空中加油,这玩意就能飞到美国本土去执行打击任务,难怪美国佬紧张得半死。
“最大载弹量45吨,全部内挂,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4000公里的作战半径。”
乌斯季诺夫自豪地笑道,“图-160轰炸机兼顾了常规轰炸和超音速突防,是世界上最好的轰炸机,比美国的b-1b更加出色。”
李干不为所动,他问,“最大载油量是多少,150吨?”
“是的,李干同志,试飞得出的油耗是13千克每公里,我们的航煤价格是800美元一吨,每公里的燃油成本是10美元左右。”乌斯季诺夫说。
他知道李干想要知道什么,因此回答得很痛快。
李干心算了一下。
这玩意飞1000公里就得用掉1万美元,按照现在美元兑东大币的汇率1比5.5,那可就是5.5万东大币了。
这还只是燃油成本。
李干砸吧着嘴巴,有些肉疼。
乌斯季诺夫笑着提醒道,“李干同志,这是战略轰炸机。”
言外之意,你可千万别嫌弃使用成本高,这玩意是核反击能力三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极强的超音速突防能力,美国人的防空网络根本防不住。
李干微微笑着。
如果装备50架,编成2-3个旅,把后勤维护、人员成本、寿命成本都计算进来,每年得用掉50亿东大币。
1个亿1架。
这个成本不是高,是非常高。
看见李干犹豫不决,乌斯季诺夫退而求其次地说,“或者可以考虑图-22m3,这个飞机的使用成本要低很多,当然,性能方面是无法和图-160相比的。”
“李干同志,我们的部队还没有装备图-160,我们愿意想东大兄弟出售该飞机,并且可以进行技术上面的交流。”
“我们的诚意是满满的,如果采购数量足够,甚至可以帮助你们建立生产线,转让相关技术。”
李干动心了。
光是买,对喜欢自己掌握技术自己搞的东大来说,吸引力不大。这种吞金兽的后续后勤维护成本太他妈高了,老毛子也不是好相处的,他们肯定会想方设法让客户出血。
但是如果能转让技术,那就另当别论了。
李干问,“你们想卖多少钱?”
乌斯季诺夫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李干同志,请移步会客室详谈。”
一行人便走下飞机,乘坐嘎斯吉普车前往办公区的会客室那里。那里已经进行了非常隆重的布置,两国的国旗摆在那里,规格是国家级的。
这还是李干第一次在这么正式的场合进行双边会谈。
针对图-160,乌斯季诺夫开出了1亿美元的单价,而图-22m3则是7000万美元的单价。
转让技术的前提是,一次性采购70架。
李干当即道,“这个价格、这个条件是不能接受的。”
乌斯季诺夫说,“可以谈。”
李干摇头道,“即便包含转让技术,70亿美元都是一个极为高昂的价格。”
“上将同志,你应该知道,我们有研发战略轰炸机的能力,图-160也好,图-22m3也罢,不是唯一选择。”
乌斯季诺夫说,“李干同志,请说说你的条件。”
李干干脆利落地说道,“我们可以按照1亿美元的单价采购12架图-160,另外再支付3亿美元的专利技术转让费。”
“这个条件,是我们不能接受的。图-160的研发经费,已经投入了超过10亿美元。”乌斯季诺夫摇头说。
李干摊手笑道,“那就没有继续往下谈的必要了。”
乌斯季诺夫的眉头皱了起来,这个路数和他预设的情况相差太多了。
根据他们判断,东大是非常需要战略轰炸机的,很难抵挡得住引进图-160这个巨大诱惑。
李干的态度,是谈判策略呢,还真的是对图-160无感?
乌斯季诺夫一下子没了主意。
出乎意料的是,李干不再就引进图-160、图-22m3这件事情继续谈,而是转而提到了远在基辅那边的安东诺夫设计局。
他说,“上将同志,我们还想去基辅的安东诺夫设计局看一看,还请提供方便。”
乌斯季诺夫一愣,说,“当然没有问题,我国九大设计局全部对东大兄弟开放,这是总统定下来的。”
“事不宜迟,现在就出发。”李干笑着说。
乌斯季诺夫犹豫了一下,最终没有再提图-160的事,不过,他决定亲自陪同李干和考察团前往基辅。
不买战略轰炸机,买运输机也行,有得是好东西。
基辅距离喀山才一千多公里,运-10专机只用了两个小时,就降落在了安东诺夫机场。
这是安东诺夫飞机制造厂的机场,降落的时候,李干就看到那一排停机位上停满了安-124战略运输机。
李干不由咽了咽口水。
大型军用运输机研发很顺利,也就是运-20项目,随着有机会从苏联获得大型运输机技术,项目推进速度会更快。
此前,东大技术人员对c-17有了非常深入的研究,也得到了部分技术。
现在,李干的任务是,想办法引进苏联的大型运输机技术。
如此一来,两者一结合,运-20项目的技术起点会很高。
和战略轰炸机相比,大型运输机技术更加迫切。
运-10的主要领域是民航客运、高价值商品货运,在军用领域,改成加油机、预警机、电子侦察机这一类特殊用途的飞机来用,还算合适。
可是,运-10是无法当做运输机来使用的,因为其采用的是窄体机身设计,而且没有大型货仓门。
在远景规划来,东大军用运输机要建成由战术运输机、战略运输机、超大型洲际运输机组成的军用运输体系。
当前,东大正在研制的大型运输机和c-17是同一个量级的,即最大起飞重量270吨,最大载重80吨。
而超大型洲际运输机还是空白的,即对标安-124、c-5这两种军用运输机的型号。
安-124刚刚服役,是全新型号的飞机。
而c-5运输机早在1970年就服役了,在一些设计上,安-124是优于c-5的。
两者的性能数据差不多,最大起飞重量都是400吨级,最大载重在150吨左右,c-5的最大载重要少一些,只有130吨,而安-124达到了150吨。
李干更加倾向于学习安-124的技术,它独特的前后货仓门设计,使得其能够容纳更多种类的货物。
而150吨的最大载重,使得该机能够搭载2辆60吨级的主战坦克和1个步兵连的士兵,进行4000公里距离的飞行。
李干打定主意,价格合适的情况下,他会多买一些,把技术连同整机都买回来,满足空军急切的需求。
相对于图-160,安-124可就便宜太多了。
在飞机上,随同考察的国防装备发展局局长唐德功悄悄低声对李干说,“李局长,战略轰炸机是国防装备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和战略核潜艇有同等意义,上面一再强调,要补足这块短板。”
“老毛子开价是贵了一些,但价格不是没有得谈,就这么放弃,太可惜了。以后可就不知道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国防装备发展局是政府部门,和李干担任局长的军事装备发展委员会是不同的,后者更关键,因为党管一切。
李干的众多职务中,有两个是极其关键的,一个是军事装备发展委员会技术审核处处长,这是军队系统,另一个是国防工业拨款委员会项目管理局局长,这是最高统帅部的组成机构。
后者最为重要,分量最重。
李干很明白唐德功的担忧,毕竟两国以后的关系会变成什么样子,谁都无法预测。
按照苏联内部现在的情况,换个领导人就换个政策,阴晴不定的,抓住现在的好时机赶紧的多搞点好东西,这是对的。
尽管现在苏联内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因为经历过一次,李干非常清楚他们的内在隐患的严重程度。
因此,他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判断——这个时空的苏联还是会解体,至于时间,恐怕就不会和另一时空一样了。
到了那个时候,现在要1个亿的东西,恐怕也就值个100万美元而已了。
无非等那么个几年时间,何必去浪费宝贵的外汇。
李干只得说,“先抻一抻他们,我们先把运输机也看了,都选好了之后,打包一起谈,价格肯定还能往下压一压。”
唐德功一想,很有道理,他便暂时不纠结了。
稍作休息后,李干等人不顾疲惫,立即对安-124运输机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了解。
安东诺夫飞机制造厂的人更加热情,因为本身东大和乌克兰之间就有着非常好的合作基础。
此前,南港造船厂在航母项目上面,得到了黑海造船厂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即便是现在,仍然有上千名技术人员、工人在南港造船厂工作。
而且,东大海运公司给黑海造船厂下了5艘油轮的订单,极大地改善了黑海造船厂的业务结构。
安东诺夫飞机制造厂的热情,甚至让乌斯季诺夫都感慨万千。
尽管同属一个联盟,但是俄罗斯和乌克兰毕竟是两个国家,之前远东叛乱时,乌克兰的态度就比较暧昧,对于参与远东战争不太积极。
对他们来说,远东太远了,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利益羁绊。
黑海舰队的态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证明。
看了一圈之后,李干大感惊讶的是,安东诺夫飞机制造厂的情况相当的不理想。
这个厂子规模非常大,有几万人,可是,只有三分之一的车间在运作。
这说明这个厂子得到的生产计划任务数大幅下降了。
乌斯季诺夫没有藏着掖着,他直白地说道,“我们缩减了生产任务,在经济建设上面投入了更多的资金,所以安东厂目前只能维持三分之一的生产。”
“安-124的产能是没有问题的,价格好说,如果采购数量达到100架,我们只需要五年时间就能完成交付。”
李干微微摇了摇头,说,“我们不会买很多整机,还是那句话,我们要整套技术和生产线。”
乌斯季诺夫显然是得到了授权的,他说,“36架整机,36架组装,200架授权生产,你觉得怎么样?”
李干依然摇头,“授权生产意义不大,我们要全套技术。”
乌斯季诺夫想了想,说,“但要作出限制,你们只能自用,不得出口。”
闻言,李干笑道,“起飞重量400多吨的战略运输机,除了东大、苏联、美国,有哪个国家用得起?上将同志,这样的限制,完全没有意义。”
乌斯季诺夫也笑了,的确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