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巴图虎 > 第708章 驯虎戍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708 章:驯虎戍边(至元三十二年春?白虎城周边)

至元三十二年春,脱脱与使虎部落首领巴图共同勘察虎营选址。最终定在白虎城西北三里的缓坡地 —— 背风向阳(避贝加尔湖冬季寒风),靠近水源(有天然溪流),且地势高于周边(便于观察四周动静)。巴图用脚丈量地形:“此处开阔无遮挡,虎群活动范围够;坡下有密林,可模拟实战环境,训练更有效。”

营区规划按 “三区制”:东侧为 “驯练区”(开阔场地,设障碍物),西侧为 “栖息区”(虎舍与遮阳棚),南侧为 “饲料区”(储存与加工饲料)。周显带着工匠勘测地基:“虎舍需建在高台上,防雨季积水;地下要埋三尺深松木桩,防虎刨土逃脱。” 他特别叮嘱:“三区之间留五丈隔离带,用矮墙分隔,避免喂食时虎群争食生乱。”

选址最终报请萧虎审定,萧虎查看图纸后批注:“需距主城三里,既便于支援,又防虎啸惊扰军民;周边五里设警戒桩,严禁闲杂人靠近。” 巴图补充:“按部落规矩,虎营中心需立‘虎神柱’(刻虎纹的松木柱),每月初一祭拜,保虎群平安。” 这些细节让虎营既符合军事需求,又尊重部落传统。

虎营围栏工程由李老栓主持,采用 “松木铁条复合结构”:主围栏用直径一尺的百年松木(从肯特山精选),每根立柱深埋地下五尺(用夯土夯实),柱间间距三尺,横向缠绕三道铁条(每根铁条粗如手臂,锻打成形)。“铁条要嵌入木柱半尺,用铁榫固定,” 李老栓对工匠说,“连接处涂防锈漆(桐油混合石墨),免得冬季结冰生锈断裂。”

为防虎群冲撞,围栏设双层防护:外层松木铁条栏(高丈五),内层竹编软栏(高八尺,缓冲撞击力),两层之间留三尺空隙(可观察虎群动向,避免直接冲撞主栏)。围栏转角处设 “了望台”(高两丈,木构,带护栏),士兵可登高监视,台上备铜锣(遇紧急情况敲击示警)。

完工后进行强度测试:赶三头壮牛冲击围栏,牛力竭而围栏无损;巴图又让成年猛虎 “山君”(部落最壮的雄虎)试撞,虎扑栏三次,铁条微颤却未断裂。李老栓在《工程验收册》记录:“围栏可承受千斤冲击力,符合‘三撞无损’标准,可保安全。” 脱脱查看后再加一道防线:“围栏外挖宽五尺、深三尺的壕沟,沟底埋尖木,双重保险。”

虎舍按 “冬暖夏凉” 原则建造:主体为半地穴式(深入地下三尺,防寒),地面铺厚木板(防潮湿),屋顶覆双层毡(中间夹羊毛),舍门用厚木外包铁皮(保暖且坚固)。每间虎舍面积三丈见方,足够成年虎转身活动,舍内 corner 设 “卧榻”(铺干燥稻草与羊皮,定期更换),另一侧设 “食槽”(石制,不易打翻)。

冬季保暖措施周全:舍内砌 “暖墙”(墙体中空,通地龙火道,烟从舍外烟囱排出),温度保持在十度以上;舍门挂双层棉帘(外层挡风雪,内层保暖),帘边缝铃铛(虎进出时响动,便于士兵掌握动态)。巴图检查虎舍时满意点头:“比部落的虎穴暖和,小虎崽冬天也冻不着了。”

夏季则注重通风:屋顶开可调节天窗(覆竹帘防晒),舍墙下部留通风孔(高两尺,设铁网防蚊虫),地面铺细沙(吸潮,便于清扫)。虎舍外附 “活动场”(每间虎舍配半亩地,围竹栏),场内设饮水池(石制,每日换水)、舔盐台(供虎补充矿物质)。士兵张三说:“这虎舍比咱营房还讲究,难怪老虎愿意住。”

虎营饲料由专人管理,按 “鲜肉为主、谷物为辅” 的标准筹备。每日需鲜肉三百斤(以鹿肉、羊肉为主,偶尔配鱼肉),由使虎部落负责狩猎供应,猎获后立即用 “冻储法” 保存(冬季自然冷冻,夏季存入冰窖)。饲料官李四在《饲料账册》记录:“每只成年虎日均肉十斤,幼虎五斤,肉需新鲜无变质,带骨投喂(助磨牙)。”

除鲜肉外,巴图加入部落传统饲料:“每月需喂两次骨粉粥(牛骨砸碎熬粥,拌少量青稞粉),补钙质;春秋换毛时加喂动物内脏(猪肝、羊肺,助毛色光亮)。” 饲料加工区设石臼(捣骨粉)、大铁锅(熬粥),加工后分装陶盆(每盆标虎名,避免错喂)。

储备采用 “三级存料法”:当日用鲜肉存于阴凉处,三日用量存于半地下冰窖(铺稻草隔冰),一月用量制成肉干(加盐腌制,晒干后储于通风仓库)。李四每日检查饲料质量:“冻肉解冻后需闻味,有酸味立即丢弃;肉干要防潮,仓库地面铺木板,板上放石灰缸。” 一次发现两斤冻肉变质,李四当即上报,巴图下令严查:“虎食不洁会生病,病虎难驯,危及戍边大事!”

驯虎师选拔从使虎部落与汉军士兵中进行,巴图制定 “三试标准”:一试 “胆气”(单独进入虎舍喂虎,不怯场者合格),二试 “耐心”(观察虎群动态两时辰,准确记录习性者合格),三试 “技艺”(用部落传统口令指挥幼虎完成简单动作)。首轮筛选三百人,仅留二十人,其中部落子弟十人(懂虎性),汉军士兵十人(通兵法)。

培训分 “理论” 与 “实操”:巴图教部落驯术(“虎喜顺毛摸,怒时耳后贴,识此可避祸”),汉军教头教军事知识(“巡逻路线、信号传递、敌情判断”)。每日辰时练口令(汉蒙双语指令,确保双方都懂),午时练实操(带虎散步、听令停行),酉时总结复盘(记录虎的反应与改进方法)。

士兵张三初学时被虎 “山君” 呲牙威胁,吓得后退,巴图当场纠正:“虎察人气,你退它便进,需挺胸直视,缓慢抬手示好,不可转身跑。” 张三按法重试,山君果然收敛凶态。三个月后考核,张三能用 “止步”“前进”“警戒” 等指令指挥山君,成为合格驯虎师,他在《驯虎日记》写道:“虎非猛兽,是通人性的战友,敬它畏它,方能同行。”

基础驯练从 “认主” 开始:每位驯虎师固定负责一只虎,每日亲自喂食、梳毛,呼喊虎名(山君、雪影、风啸等),让虎熟悉声音与气味。巴图强调:“虎记人靠味,每日需用同一香料(部落特制的松香)涂手,让虎闻香识主,不被外人惊扰。” 一个月后,虎听到主人呼唤便会主动靠近,用头蹭手示好。

接着训练 “基础指令”:用 “呼哨”(短哨停,长哨行)、“手势”(平举前行,下按卧倒)、“口令”(汉蒙双语 “停”“走”)三重信号,确保虎在嘈杂环境中也能识别。训练时循序渐进:先在虎舍练,再到活动场,最后到营外开阔地,每次增加干扰因素(如锣鼓声、旗帜晃动)。

山君初练时不听令,巴图让张三饿其半日,再用鲜肉引导,虎行进一步便喂一小块,反复练习 “前行” 指令,三日后方能熟练。张三记录:“虎性急,需奖罚分明,完成指令给肉,违抗则不理睬,不可打骂,免得记仇。” 基础驯练持续半年,虎群能准确响应五种指令,为军事应用打下基础。

军事训练围绕 “巡逻” 与 “预警” 展开,先划定巡逻路线(沿白虎城周边十里,设五个固定岗点),每队配两虎三兵(一驯虎师带两士兵,士兵持弓带刀,备信号箭)。训练 “岗点警戒”:抵达岗点后,虎卧地观察,士兵登高了望,虎发现异常(如陌生人影)会低啸示警,士兵立即发信号。

模拟 “遇敌场景”:让士兵扮成 “敌军”(穿黑衣,持木刀),在巡逻路线设伏,虎群发现后需按指令 “威慑”(立起炸毛,低吼)而非攻击,待士兵发出 “攻击令”(特定长哨加红旗)才扑向目标(训练用假人,避免真伤人)。脱脱观看演练后道:“虎的作用是威慑与预警,非必要不伤人,免得激化部落矛盾。”

夜间训练更关键,因北境多夜袭。虎夜视力佳,训练其在月光下识别敌我(友军披特定颜色披风),士兵持火把照明,虎跟随后保持三尺距离,遇敌时虎围敌,士兵射箭示警。驯虎师李四说:“夜间虎眼发光如灯,既是照明,又是威慑,敌军见了多半吓退。” 半年训练后,虎群可独立完成昼夜巡逻,响应速度比纯士兵巡逻快三成。

为确保协同安全,周显制定《兵虎协同规范》:士兵与虎保持 “三尺安全距”(近则易被误伤,远则难指挥);虎颈系 “指挥绳”(长五尺,末端系铜铃,拉动铃响示警);士兵穿 “防虎衣”(外层厚帆布,防虎爪误刮)。训练时反复强调:“虎兴奋时会扑跳,见虎尾高举需止步,那是进攻前兆。”

信号体系分 “日常” 与 “紧急”:日常用呼哨、手势;紧急时士兵发 “响箭”(不同哨音代表不同敌情:单响遇袭,双响需支援),虎则用 “啸声” 回应(短啸安全,长啸示警,连续啸声求救)。一次演练中,士兵误发信号,虎群立即警戒,驯虎师巴图当即纠正:“信号错则军心乱,虎也会困惑,必须熟记于心!”

协同演练每月一次 “全流程”:从虎营出发,沿边境巡逻,遇模拟敌情,发信号,虎威慑,士兵布防,直至返回营区。萧虎检查后强调:“兵虎协同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士兵要懂虎性,驯虎师要知兵法,方能真正戍边。” 张三在演练后感慨:“开始怕虎,现在知它比战友还可靠,从不偷懒,从不误事。”

虎群开始边境巡逻后,效果立显。商队头领王掌柜反馈:“以前过边境常遇盗匪,如今见虎兵巡逻,盗匪影子都没了,商路安全多了。” 周边部落牧民也不敢越界放牧,侦察兵报告:“过去每月见越界者十起,如今仅一起,且见虎兵就退回,不敢争执。”

使虎部落的威慑力让小部落主动示好:有部落送来马奶酒,求见脱脱,愿按规矩纳贡,只求虎兵巡逻时 “手下留情”。脱脱趁机与部落定 “互市盟约”:“不越界放牧,不扰商路,可入白虎城交易,虎兵护你们安全。” 部落首领见虎兵纪律严明(只巡逻不扰民),放下戒心:“虎兵在,我们也能安心放牧了。”

但也有不服者,某游牧部落曾试图驱赶虎群,被虎低吼威慑,士兵弓箭上弦警告,部落首领见状服软:“早知虎兵厉害,不敢再犯。” 巴图对脱脱道:“虎威在,规矩才立得住,但需恩威并施,不可全靠吓唬,不然逼急了会拼命。” 脱脱随即下令:“虎兵只巡逻,不主动挑衅,遇安分牧民可友善示意,示好而非示强。”

随着驯虎戍边初见成效,萧虎下令编撰《驯虎戍边手册》,由巴图(部落经验)、张三(士兵实践)、周显(工程规范)共同编写。手册分 “营舍篇”“饲料篇”“驯术篇”“协同篇”“应急篇” 五卷,汉蒙双语对照(汉文记方法,蒙古文注术语解释)。

“驯术篇” 记录核心指令:“短哨一声停,长哨两声行,红旗指东向,黄旗示警戒”,附手势图解;“应急篇” 详述突发情况处理:虎受惊时用 “安抚哨”(低沉长音),虎受伤时用 “隔离法”(诱入单独虎舍,军医诊治),遇虎攻击人时用 “驱虎药”(特制草药粉,撒向虎鼻可暂时麻痹嗅觉,使其退避)。

巴图坚持加入部落口诀(“春喂肝,夏喂盐,秋喂骨,冬喂棉”—— 不同季节饲料调整),张三补充军事细节(“巡逻时虎在前,兵在后,遇沟虎先过,兵随后”),周显则标注数据(“围栏需每月检查,铁条松动超过半寸即维修;虎舍温度低于五度需烧地龙”)。手册编撰历时三月,脱脱作序:“驯虎非戏法,乃戍边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