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3章 陈松年:你看如何?

房间外,霍华站在原地,像一尊沉默的雕塑。

地上倒着的椅子还歪在那里。

他听着门内隐约传来的、仪器旋钮被快速拧动的轻微咔哒声,还有笔尖在纸上疾书的沙沙声。

他眼底翻涌的情绪慢慢沉淀下去,最终凝结成一片深潭。

他缓缓弯下腰,扶起那把椅子,动作一丝不苟地将其摆回原位,仿佛在进行某种仪式。

一股难以言喻的涩意猛地攫住了霍华的心脏。

他最后沉沉地看了一眼那扇紧闭的储藏间木门,门缝下透出一线惨白的光。

里面仪器轻微的嗡鸣和按键声还在持续,仿佛里面的人正在与一个无形的敌人紧张交战。

霍华一言不发,猛地转身。

军靴踩在水泥地面上,发出沉重而压抑的声响,一步一步,走向属于他的、漆黑冰冷的卧室。

客厅里,只剩下那碗早已凉透、凝了一层白色油脂的红烧肉,在昏黄的灯光下,沉默地散发着最后一点油腻的香气。

第二天一早,霍华已经熬好了粥,摊了鸡蛋饼等着明昭起来吃。

明昭见到霍华还是不太自在的模样,眼神里带着闪躲。

霍华没有对昨晚的事情解释什么。

也没有追问明昭。

只是告诉她,抓紧吃早餐。

明昭吃的很慢,不时悄悄抬眼偷摸看一眼霍华。

她的演技很是拙劣,以至于霍华都不忍心拆穿她。

吃完饭后,明昭收拾着自己的包袱。

“你要去哪里?”

“今天去研究所报道。”

“那你等我一下,我把碗洗了,就送你去。”

明昭脚步一顿,手指在布袋的肩绳处摩擦着。

她低垂下眼睑:“我自己去也行的。”

霍华碗已经洗好了了。

高大的身体靠近来,带着属于异性的灼热,衣服牢牢贴合在他的身上。

不知怎么,明昭突然想起之前看到的裸着上半身的霍华。

她的眼神朝着霍华鼓囊的胸口处游离,脚步也往后撤了两步。

霍华紧跟着再靠近两步。

“昭昭……”

太近了,明昭觉得有些不适应。

她伸出手放在两人中间作为阻挡。

霍华看着那只小手,眼底也带着笑意,再往前踏了一步。

明昭的小手直接按在了霍华的胸口处。

掌心下是灼热的肉体,附带着稳定的心跳一下一下的传递给明昭。

明昭的手仿佛被烫到一般,立即后撤。

却被霍华抓住手掌,死死的按在胸口。

“要不要继续一下,昨天的话题?”

“昭昭,你想和我做夫妻吗?”

明昭眉头一皱,昨天问的明明不是这个?

抬眼望进霍华眼底,那里只有明昭不自知的通红小脸。

“我……”

霍华期待着小姑娘的答案:“嗯?”

“我要去上班了。”

这句话让霍华有些猝不及防。

他眼底的专注转而变得有些无奈。

按住明昭的大手也些微用力的揉了揉明昭的小手。

霍华放开明昭的手。

“走吧。”

被揉捏的感觉还停留在手上。

明昭收回手,下意识在另一只手处蹭了几下。

霍华看见后手又觉得有些痒痒了,刚刚那温软的触感也让他的手怀念不舍。

看向明昭的眼神,侵略性十足。

将明昭送到研究院之后,霍华揉了揉她的头。

“晚上我来接你。”

温热的鼻息吐在明昭耳畔,激起一片细密的汗毛与嫣红。

明昭忽视周围人好奇与打趣的目光。

木着脸魂游似的走回自己的研究室。

等到她终于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笔下的图纸画的是昨晚看见的霍华。

明昭急忙销毁罪证。

“明昭同志。”

门口传来敲门声。

张明远这时候派人来,带着明昭去会议室开会。

会议室内,烟雾缭绕,气氛却有些微妙。

头发花白、戴着厚眼镜的张明远院长清了清嗓子,向在座的七八位核心研究员介绍。

“这位是明昭同志。霍团长家属,但大家别小看,在通讯方面很有想法。”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聚焦在明昭身上。

她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工装,身形纤细,安静地站在张院长旁边,眼神清澈平静。

面对这么多审视的目光,没有丝毫局促或紧张,仿佛只是换了个地方而已。

“小同志看着年纪不大嘛。”

一个四十多岁、面庞方正的男人率先开口,他是负责材料供应的老赵,语气带着点长辈的审视。

“明昭同志之前有些巧思,帮部队解决了个通讯保密的小难题。”张明远试图铺垫。

“哦?小打小闹?”

坐在右侧首位,柳文君旁边,约莫三十五六岁的女人抬了抬下巴。

她叫王爱,原是武器研发组的骨干,眉眼间带着技术骨干特有的锐利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倨傲。

“通讯保密可不是小打小闹能解决的。张院,您说的项目,具体是?”

“是这样,”张明远推了推眼镜。

“上级对我们自主研发、具备高保密性的便携式通讯器需求很迫切。明昭同志在原型机改造上有突破性思路。

我考虑,这个通讯器研发项目,就由明昭同志独立负责。”

“独立负责?”

一个年轻些的研究员李卫国失声叫了出来。

随即意识到失态,脸涨红了,但眼神里的不服气却藏不住。

“张院,这……这是不是太草率了?通讯器项目可是重中之重!牵扯到编码、电路、材料、保密协议……她……”

他话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她一个看着像学生的小姑娘,凭什么?

一位五十岁上下、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面容温和儒雅的男人缓缓开口了。

他是所里公认的通讯技术权威,陈松年教授。

“明昭同志的想法,之前张院跟我提过一二,确实很新颖,有启发性。”

陈松年声音平缓,带着长者特有的包容感,目光温和地看向明昭,像在看一个值得鼓励的后辈。

“不过呢,独立负责一个如此重要的项目,压力和责任都太大了。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但也需要历练。”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最后目光落在张明远脸上:“这样吧,张院。项目负责人,还是我来担着。我这把老骨头,经验多一些,上面沟通、资源协调也方便。

明昭同志呢,就作为项目组的特别技术顾问,担任副手。

这样,既能发挥她的奇思妙想,又能让她在我们这些老家伙身边,系统地学习一下项目运作的完整流程,积累些实战经验。

你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