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玩意儿真能比老机子快两倍?”织了一辈子布的张婶,手指摸着机杼,眼里满是不信。

“您试试就知道了。”秦时凝让张婶坐下,手把手教她踩踏板。

张婶试着踩了几下,布梭子飞快穿梭,转眼就织出半尺布。

她惊讶地张大嘴:“我的娘哎!真快!这一天下来,能多织两丈布!”

围观的妇人都看呆了,七嘴八舌地问:“这机子咋做的?俺家也想弄一台!”

“秦小姐,能教俺们不?”

“有了这机子,俺们就能多换些粮食了!”

角落里,王二狗蹲在老树下,吧嗒吧嗒抽着烟,眼神阴沉沉地盯着织布机。

他身边站着个陌生汉子,是王二麻子的表哥,刚从县城来,手里揣着个油纸包,里面是几块银元。

“那机子真有那么神?”王二狗的声音压得很低。

“神个屁!”汉子啐了口,“我听县城的铁匠说,这机子的零件娇贵得很,用不了半年就得坏,到时候还得求着雪国的人修,那时候他们要多少钱,你们就得给多少钱!”

王二狗的眼睛亮了亮:“你的意思是……”

“找个机会,把那样机毁了。”汉子往他手里塞了块银元,“让他们知道,靠山村离了谁都能过,不用看外人的脸色!”

王二狗捏着银元,指腹蹭过冰凉的边缘,心里的邪念如同野草一样疯长。

他瞥了眼院子里兴高采烈的村民,嘴角勾起抹冷笑……等机子坏了,看你们还怎么高兴!

下午教的是农具改良。

莫沉在院子里支起个简易铁匠炉,亲自给村民们演示如何给锄头加钢刃。

通红的铁块在他手里如同面团一样听话,锤打的声音咚咚响,如同在敲鼓。

“这钢刃加在锄头尖上,入土深,还不容易卷刃。”

他举起打好的锄头,在地上划了一下,泥土如同被切开的豆腐,“种玉米、刨红薯,都省力。”

李满仓看得直咂嘴:“沉小子,你这手艺,比县城的铁匠还好!”

“雪国的铁匠有专门的淬火法子,”莫沉把淬火的水递给李满仓,“这水加了硝石,能让铁更硬。”

“等学会了,咱们村自己就能打农具,不用再跑县城了。”

村民们听得心热,有几个年轻力壮的,已经开始摩拳擦掌,想试试打铁的滋味。

傍晚散学时,秦时凝给每户发了一小袋雪国的麦种,让大家回去试种。

王大娘捧着麦种,如同捧着宝贝:“俺明天就把最好的地腾出来,种这个!”

虎子拉着秦时凝的衣角,仰着小脸问:“秦姐姐,等麦子长出来,能做你在雪国吃的那种甜馒头不?”

“能。”秦时凝蹲下来,摸了摸他的头,“等麦子收了,姐姐教你做。”

虎子欢呼着跑开,手里的麦种袋晃悠着,如同揣着颗小太阳。

回到王大娘的院子时,莫沉正在检查谷种仓库的门锁。

他眉头微皱:“锁被人动过手脚。”

秦时凝的异能探入仓库,看到角落里有个小布包,里面是些黑色的粉末。

能让谷种发芽率降低的草木灰和石灰混合物。

“是王二狗干的。”她的声音很平静,“他想毁了麦种,让大家以为雪国的种子不好。”

莫沉的眼神冷了些:“我去会会他。”

“别。”秦时凝拉住他,“现在戳穿他,只会让他更记恨。”

“咱们先把麦种收好,另外……”

她笑了笑,“我在麦种里掺了几颗特别的谷粒,是张砚儒培育的标记种,发芽后会带紫色,要是他动了手脚,一眼就能看出来。”

莫沉看着她眼里的狡黠,忍不住捏了捏她的脸颊:“还是你想得多。”

院子里的灯亮了,王大娘在厨房蒸了新麦馒头,是用秦时凝带回来的面粉做的,雪白松软,比靠山村的粗粮馒头精致多了。

“尝尝,”王大娘往秦时凝手里塞了个馒头,“跟雪国的一个味儿不?”

秦时凝咬了一口,甜味在舌尖散开,如同带着雪国皇后的温度。

她突然想起皇后送的那床锦被,此刻正铺在她和莫沉的炕上,柔软得如同云朵。

“王大娘,”她突然开口,把馒头递给王大娘,“等织布机推广开,咱们就办个布坊,让村里的妇人都来做工,挣的钱能给娃交学费,能给老人抓药。”

王大娘的眼睛湿了,拍着她的手:“好,好……俺就知道,你这丫头是来给靠山村带福气的!”

窗外的月光里,莫沉正对着图纸比划。

他画的靠山村新规划,哪里修水渠,哪里建学堂,哪里盖布坊,一笔一划都透着认真……

天刚蒙蒙亮,靠山村的炊烟就裹着腌菜的酸香飘了满村。

王大娘的院子里,十几个妇人围着大缸,手里攥着秦时凝画的腌菜秘方,笑得眼角堆起褶子。

“秦丫头,这雪国的法子真怪,腌黄瓜还要先晒半天?”张婶把水灵灵的黄瓜摆在竹匾上,阳光晒得瓜皮发亮。

“晒掉水汽才脆,”秦时凝往缸里撒着盐,指尖沾着的辣椒粉是靠山村自产的,比雪国的更烈,“再拌上咱村的花椒,味道比雪国的还香。”

王大娘蹲在灶前烧火,锅里咕嘟着新做的酱,是用雪国的酿造法,加了靠山村的黄豆:“这酱要是成了,能就着贴饼子吃三碗饭!”

说笑间,院门口传来轱辘声。

莫沉带着几个后生,推着辆新做的木车进来,车板上铺着雪国的防水油布,底下却用的是靠山村的老木轱辘。

“这是改良的运粮车,”莫沉拍着车帮,“油布防雨雪,木轱辘耐磨,比县城买的铁轮车省力气。”

后生们七手八脚地把腌菜缸搬上车,李满仓蹲在车旁瞅了半天,突然一拍大腿:“俺们村的老木匠能做!就是这油布得从雪国买,要不……让沉小子捎信回去,多弄些来?”

“不用捎信,”秦时凝笑着从屋里拿出封信,“昨儿刚收到皇后的信,说派了商队送油布和新茶来,还让御膳房的师傅跟着,教咱做雪国的点心。”

村民们听得眼睛发亮,围着信七嘴八舌地议论:

“皇后娘娘真是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