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茶中往事,笔下姻缘 > 第225章 活动展风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晨五点的风还带着凉意,沈知意把最后一个运输箱推进车后厢。车门关上时发出闷响,阿斑在副驾座上抬起头,尾巴轻轻摇了两下。

裴砚站在驾驶位旁,手里捏着一张路线图。他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沈知意拉开车门坐进去,手稿箱放在腿上,箱子边缘有一道新划痕,是昨晚搬运时留下的。

车子发动,一路向北。

展馆在城东新区,八点前必须完成布展。路上很安静,只有轮胎碾过路面的声音。小林和陈阳坐在后排,闭着眼睛养神,背包里装着备用U盘和登记本。

九点整,展馆入口排起长队。安检人员拦下他们的车,要求开箱检查。工作人员掀开最上面的防潮袋,看到里面包着棉布的陶罐,皱了眉。

“这里面是什么?为什么裹得这么严?”

沈知意打开随身包,取出一个小布袋递过去。“这是干燥剂,防止茶叶受潮。”

对方接过闻了闻,又摸了摸棉布。“这些东西不能直接放运输箱里,要单独申报。”

裴砚上前一步,拿出参展证明和产品清单。“这些茶是我们手工制作的,对湿度敏感。包裹只是为了保护品质。”

他说得很慢,每个字都清楚。旁边的小林也打开电脑,调出成分说明页面递过去看。

安检人员看了几分钟,点头放行。

展区在b区三号厅,展位编号A7。他们推着箱子走进大厅,地面反着冷光。陈阳负责找电源接口,小林去接电子屏,裴砚和沈知意一起拆箱。

陶罐一个个摆上展台,锡盒样品按顺序排列。宣传册放在架子上,封面写着“一杯茶的时间,回到你记得的地方”。

电子屏突然黑了。

小林立刻蹲下去查线路。陈阳发现插座接触不良,换了位置还是没反应。他掏出移动电源,插上线重新启动。

屏幕亮起,宣传片开始播放。画面里是桃溪村的清晨,桂花树下有人写字,茶汤升起热气。

第一批观众开始经过展位。有人拍照,有人驻足看宣传册,但没人停下喝茶。

沈知意走到茶台前坐下。她取出一只白瓷杯,放入茶叶,缓缓注水。茶香慢慢散开,像一层薄雾飘在空中。

一个白发老人停下脚步。他穿着深色外套,鼻子动了动,看向茶杯。

裴砚走过去,用手比划呼吸的动作,又指了指心口。“这茶,会让你想起一件事。”他说,“温暖的事。”

老人犹豫了一下,接过杯子。

他喝了一口。

眼睛忽然睁大,手指微微发抖。他的嘴唇动了动,像是在说话,却没有声音。接着,眼角湿了。

同伴赶紧过来扶他,脸色紧张。

沈知意轻声说:“他不是不舒服,是在回忆。”

她翻开手稿本,摆在桌上。第一页写着:“往事如雾,可散不可追。”

老人抬起手,按在胸口,然后竖起拇指。他用英文说:“home.”

周围的人安静了几秒。

接着,一个女人走上前。“我可以试试吗?”

沈知意点头,重新泡了一杯。

越来越多的人围过来。有人闭眼静坐,有人低声说话,有人笑着流泪。小林拿出处记录表,开始登记姓名和联系方式。

一位穿灰西装的男人喝了茶后,站了很久。他问这是什么原理,有没有可能合作推广。

沈知意看向裴砚。

裴砚从包里拿出笔记本,翻到一页空白,画了个简单的流程图。他在下面写下几个关键词:传统工艺、情绪感知、限量体验。

男人盯着看了很久,掏出名片递过来。裴砚接过,夹进本子,没有当场回应。

中午过后,展位前排起小队。每杯茶只供一人饮用,喝完必须离开十分钟才能再有人尝试。陈阳负责控制人流,小林记录反馈。

一位外国老太太饮茶后,双手合十放在胸前。她说她梦见了母亲,那个已经去世三十年的女人,正坐在厨房里煮茶。

她说谢谢。

沈知意回了一句谢谢。

下午三点,两个穿制服的工作人员走来,说主办方要统计合作意向单位。他们递来表格,要求填写潜在合作伙伴信息。

沈知意叫来小林。“你负责登记来访者资料,每人一栏。”

小林打开新文档,标题写成“展会联络记录”。第一行填上时间、姓名、国家、联系方式。

陈阳拿出封装说明单,准备给有兴趣的人发试饮装。每份附带一张空白卡片,上面印着一行小字:“写下你的记忆,寄回桃溪。”

裴砚站在展台侧边,胃部贴着暖贴。他已经站了六个小时,没坐下一次。笔记本上多了几页草图,有些名字被圈了出来。

沈知意泡完最后一杯茶时,阳光正斜照进穹顶。玻璃映出人影晃动,茶香还在空气中浮动。

她低头看手稿箱。盖子不知什么时候开了条缝。里面的新纸页露出一角,有字迹浮现出来。

她没读完,只是把手轻轻盖上去。

小林收好登记表,陈阳清点剩余茶样。裴砚合上笔记本,抬头看她。

两人目光碰了一下。

裴砚嘴角动了动,笑了。

沈知意也笑了。

这时,一个穿蓝衬衫的年轻人走到展台前,端起杯子就喝。

沈知意刚想阻止,他已经咽下了第一口。

他的身体猛地僵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