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官场沉浮:开局我就能看穿人心 > 第261章 专题会议上的[激烈辩论],林望舌战群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1章 专题会议上的[激烈辩论],林望舌战群儒

省委一号会议室。

这个轻易不会启用的地方,今天却座无虚席。厚重的紫红色窗帘将窗外的天光隔绝,室内灯火通明,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由高级香烟、陈年木香和无声的紧张混合而成的独特气味。

长长的椭圆形会议桌旁,坐着江东省权力的金字塔尖。省委书记周良宇居于主位,省长、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长……每一张面孔,都代表着一方权柄。

他们的面前,都摆着同一份报告。那份用最普通A4纸打印,没有任何花哨装帧的报告。

此刻,会议室里安静得能听到每个人克制的呼吸声。没有交头接耳,没有茶杯碰撞的轻响。每个人的表情都异常凝重。林望的【情绪图谱】系统里,这间会议室仿佛一片深海,海面上空,悬浮着大片大片的[凝重]、[警醒],以及在这些主色调下暗流涌动的[疑虑]、[权衡]与[抵触]。

林望和陈刚副省长并排坐在长桌的末席,这个位置本不属于他们,但今天,他们是风暴的中心。

“都看完了吧。”周良宇书记的声音打破了沉寂,他的声音不高,却像一块石头投入深潭,激起层层涟漪。“都谈谈看法。”

短暂的沉默后,分管工业和交通的常务副省长魏宏林清了清嗓子。他是个头发花白、面容清癯的老人,在省里德高望重,一向以稳健着称。

“书记,同志们,”魏宏林缓缓开口,语速不疾不徐,“这份报告,我看了三遍。可以说,写得很有锐气,很有激情,也确实点出了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些问题。报告里提到的杭城经验,也让人大开眼界。”

他先是给予了肯定,这是老成之人的惯用开场。会议室里几位年纪偏大的常委,都微微点头。

“但是,”魏宏林话锋一转,语气沉了下来,“我也有一些顾虑。报告的最后一章,用‘断崖式衰退’这样的词,是不是有些危言耸听了?我们江东的工业基础,是几代人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底子还在,韧性也还在。搞经济工作,最忌讳的就是头脑发热,自乱阵脚。”

他看了一眼林望的方向,眼神里没有敌意,更像是一种长辈对晚辈的审视。“报告里提出的‘数字赋能’战略,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建数据平台,要搞产业改造,要动人事制度。这需要多少钱?需要多少时间?会带来多大的社会震动?这些,报告里没有给出详细的答案。我个人认为,步子可以迈,但不能迈得太大,还是要以‘稳’字当头。”

魏宏林的话,立刻引起了一片附和之声。

“魏省长说得对,稳定压倒一切。”

“杭城是杭城,我们是们。盲目照搬,容易水土不服。”

发改委的李主任适时地补充道:“书记,各位领导,我做过一个粗略的测算。如果按照报告里的设想,初步搭建一个覆盖全省重点工业企业的数据平台,前期的硬件投入和软件开发,至少需要五十个亿。这还不包括后续的维护和升级费用。我们省今年的财政,恐怕拿不出这么大一笔钱来‘试错’。”

李主任头顶的标签,已经从单纯的[警醒],演化出了[借势施压]的色彩。他巧妙地将问题引向了最现实的“钱”上。

一时间,会议室里的风向,似乎又回到了林望提出构想之初的那个原点。质疑和求稳的声音,重新占据了上风。

陈刚副省长有些坐不住了,刚想开口,却被周良宇一个平静的眼神制止了。

周良宇的目光,越过一张张神情各异的脸,最终落在了林望身上。“林望同志,你是报告的主要执笔人。大家提出的顾虑,你怎么看?”

所有人的视线,瞬间聚焦在这个全场最年轻的身影上。

林望站起身,对着主席台和四周微微躬身,然后才不卑不亢地开口:“感谢魏省长和李主任提出的宝贵意见。各位领导的顾虑,恰恰证明了大家对江东未来的高度负责。”

他没有急于反驳,而是先戴上了一顶高帽。

“首先,我想回应魏省长关于‘危言耸听’的说法。”林望的目光直视着魏宏林,“报告的结论,并非凭空臆想,而是基于一个最简单的逻辑:当你的邻居已经换上了汽车,你还在坚持认为自己的马车跑得足够稳,这本身就是最大的不稳定。”

“我们江东的工业基础确实雄厚,但这就像一个体格健壮的巨人,如果神经系统出了问题,反应迟缓,肌肉再发达,也只能被更灵活的对手击倒。我们去看的c2m服装厂,三年前,它和我们省内任何一家纺织厂一样,面临着高库存、低利润的困境,濒临破产。它的底子,远不如我们雄厚。但今天,它的利润率是我们同类企业的五倍,人均产值是我们的三倍。请问,这是因为它所在的城市叫杭城,还是因为它换了一个‘大脑’?”

他的反问,掷地有声,让刚刚附和的几位常委,都陷入了思索。

“至于李主任提到的资金问题,”林望转向发改委主任,“五十亿,确实不是个小数目。但我想请教李主任,我们去年,为了盘活那些陷入困境的传统企业,一共投入了多少扶持资金、进行了多少税收减免、给予了多少贷款贴息?这个数字,恐怕远不止五十亿吧?”

李主任的脸色微微一变。

“我们花了这么多钱,结果呢?”林望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结果是大部分企业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性好转。我们就像一个医生,在给一个内脏已经开始衰竭的病人,反复擦拭皮肤上的伤口。这笔钱,花得不冤枉吗?”

“所以,投资‘数字赋能’,不是一笔‘开销’,更不是‘试错’。这是把过去那些治标不治本的钱,集中起来,做一次能根治病灶的‘心脏搭桥手术’!请问各位领导,是眼看着病人慢慢走向死亡更‘稳妥’,还是冒一点风险做手术,给他一个重获新生的机会更负责?”

“马车与汽车”、“心脏搭桥手术”,这两个生动而尖锐的比喻,让会议室里的气氛为之一变。一些原本持[疑虑]态度的领导,头顶的标签开始向[思索]转变。

经信委的王主任一直没有说话,此刻,他终于找到了一个自认为绝佳的切入点。

“林望同志的比喻很精彩。但是,做手术,也得看医生。杭城的经验,是建立在他们有全国最顶尖的互联网企业和人才储备上的。我们有什么?我们的人才都在往外流。贸然上马这么大的项目,最后很可能变成一个烂摊子,被外省的技术公司牵着鼻子走,沦为别人的数据殖民地。这种教训,我们不是没有过。”

王主任的话,阴险而毒辣。他不仅指出了江东的短板,还暗暗将林望的方案,打上了“引狼入室”、“丧失自主权”的标签。他头顶那枚[抵触]的标签旁,[借刀杀人]的阴冷光芒一闪而过。

陈刚副省长气得眉毛都立了起来,这简直是诛心之论!

林望却笑了。

“王主任提醒得非常及时,这也正是我最想强调的一点:‘数字赋能’的核心,从来不是买一套系统,而是建立一个生态。”

他转身,对着投影幕布的方向打了个手势,李悦立刻会意,将一份文件投射到大屏幕上。那是一个简陋的网页,正是陈默用开源代码复刻的c2m系统模型。

“各位领导请看。这个系统,不是我们花钱买的,而是我们调研组里一位叫陈默的年轻工程师,在返程的高铁上,用一个通宵的时间,自己搭建出来的。它很粗糙,但它证明了一点——核心的技术逻辑,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壁垒。”

“王主任担心我们被‘牵着鼻子走’,这个担心我完全理解。所以,我的建议,从来不是去杭城‘引进’一家巨头企业来包办一切。恰恰相反,我们要做的,是‘扶持’我们江东自己的‘陈默’们。我们要成立自己的数字经济办公室,我们要用产业基金去投资像‘拼团乐’那样的本土创业团队,我们要和省内的高校合作,定向培养我们自己的数字化人才。”

“我们学习杭城,不是要变成杭城,而是要找到一条适合江东自己的路。这条路的核心,必须,也必然,是‘自主可控’。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这番话,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王主任的脸上。他本来想攻击林望“崇洋媚外”,结果林望直接站在了“自主创新”的制高点上,把他所有后续的攻击路线,都堵得严严实实。王主任的脸色,瞬间涨成了猪肝色,头顶的[恼怒]和[屈辱]标签,几乎要燃烧起来。

会议室里,陷入了第二次,也是更彻底的沉寂。

魏宏林副省长看着林望,眼神里第一次露出了真正的欣赏。这个年轻人,不仅有思想,有口才,更有滴水不漏的逻辑和坚不可摧的内核。

李主任端起茶杯,默默地喝了一口,没有再说话。他知道,在道理上,他已经输了。

林望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他知道,最顽固的堡垒已经被攻克,但还不够。他要的,不是他们的默认,而是他们的支持。

“各位领导,我知道,任何变革都会带来阵痛。推动‘数字赋能’,必然会淘汰一些落后的岗位,也必然会冲击一些既有的利益格局。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它会催生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新岗位,会创造出一个更公平、更高效的新市场。”

“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一部分人暂时的不适应,就让整个江东,错失赶上这趟时代列车的最后机会。政府的责任,不是抱着那些注定要被淘汰的旧岗位不放,而是要创造条件,帮助我们的人民,去拥抱一个更有希望的未来。”

他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恳切,也带上了一种不容置疑的使命感。

“报告里所写的,不是我林望一个人的空想,而是我们江东省上百家企业的挣扎,是数以万计即将走出校门的年轻人的期盼,是时代给予我们的最后一次机会。抓住它,江东就能浴火重生。错过它……”

林望没有再说下去,但那未尽之言,却比任何警示都更加沉重。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

所有常委,包括之前言辞激烈的魏宏林副省长,都低着头,看着面前那份报告,神情复杂。他们头顶上,那些[疑虑]、[抵触]的标签,已经如冰雪般消融,取而代之的,是大片大片被点燃的[警醒]与[深思]。

林望的这一场舌战,以一人之力,扭转了整个省委常委会的风向。

周良宇书记始终靠在椅背上,一言不发。他静静地看着林望,那双深邃的眼眸里,翻涌着外人无法读懂的波澜。

直到林望话音落下,全场寂静,他才缓缓地抬起头,目光在魏宏林、李主任、王主任等人苍白而复杂的脸上一一扫过。

最后,他的目光,重新定格在林望身上。

他没有开口说话,只是拿起了桌上的那支红木签字笔。

笔尖悬在半空,没有落下。

整个江东省未来十年的命运,仿佛都系于这小小的笔尖之上。会议室里的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挤出水来。

突然,周良-宇动了。他没有在报告上签字,而是将笔轻轻放下,做出了一个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动作。

他站起身,对着全场的常委,中气十足地说道:“同志们,我提议,我们为这份报告,为林望同志和他带领的这支年轻队伍,鼓掌!”

话音未落,他第一个,重重地拍响了手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