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省委小会议室。
窗外的晨光尚未完全驱散薄雾,会议室里已经坐了不少人。长条形的会议桌擦得锃亮,倒映着天花板上柔和的灯光,也映着一张张神情各异的脸。空气里弥漫着新沏龙井的清香,混杂着纸张和墨水的气息,构成了一种独属于权力中枢的庄重氛围。
省发改委的李主任和省经信委的王主任来得最早,两人并肩而坐,面前都放着一个厚厚的文件夹。他们偶尔低声交谈一句,眼神交汇间,流露出一种尽在掌握的默契。在他们的【情绪图谱】上,[志在必得]的标签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旁边还点缀着一丝对即将到来的“辩论”的[期待]。
他们身后,各自带来的法规处专家正襟危坐,如同两尊门神,怀里抱着的文件比主任的还要厚实。
陆续有其他相关厅局的领导走进会议室,各自找位置坐下。每个人面前的桌上,除了会议议程和崭新的笔记本,都还放着一份刚刚印出来,油墨味尚未散尽的《江东日报》。
这是周良宇书记秘书小张的“杰作”。他没有等到会前,而是在领导们进入会议室的必经之路上,就让工作人员“不经意”地将报纸递了过去,理由是“今天的头版,书记很关心”。
李主任起初并未在意,他习惯性地拿起报纸,目光准备一扫而过。可当他的视线触及那黑体加粗的头版标题时,手指却不由自主地顿住了。
《一个让985大学院长都答不上的问题》
标题像一根针,精准地刺破了他准备好的那种公事公办的平静。他皱起眉头,快速地阅读起来。文章不长,却字字诛心。从一个学生的提问切入,将江东省高端人才严重流失的现状,血淋淋地剖开,展现在所有读者面前。文中引述了江东大学张校长的原话:“我怎么回答?我一个字都答不上来啊!”那份无奈与痛心,跃然纸上。
李主任的脸色,肉眼可见地沉了下去。他放下报纸,看了一眼身旁的王主任。王主任也刚刚读完,脸色同样难看。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恼怒]。
这篇报道,来得太巧,太不是时候了。它像一记闷拳,打乱了他们预设的,那种纯粹围绕“规矩”和“程序”展开的会议节奏。
“雕虫小技。”王主任压低声音,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他头顶的[轻蔑]标签微微一闪。在他看来,这不过是林望在会前搞的小动作,试图用舆论来转移视线。
李主任微微点头,伸手抚平了自己面前文件夹上的一丝褶皱。他对自己准备的“天罗地网”依然充满信心。舆论是虚的,条文法规才是实的。年轻人想靠一篇报道就搅乱一池春水?太天真了。
林望和王林是踩着点走进会议室的。林望依旧是那副温和的模样,手里只拿了一个薄薄的笔记本。王林则跟在他身后,目光沉稳,看不出任何情绪。
两人落座,林望的目光在会议室里环视一圈,将各位领导头顶的标签尽收眼底。大部分人头顶都是[好奇]和[观望],显然,那篇报道勾起了他们的兴趣。而李、王二人头顶的[恼怒]与[轻蔑],则清晰地告诉林望,对方已经收到了他送出的“开胃菜”,但显然并不觉得这能改变什么。
会议由分管经济的副省长主持,他清了清嗓子,正准备宣布会议开始。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敲开,副省长的秘书快步走了进来,俯身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副省长的眉头立刻蹙了起来,他看了一眼秘书递过来的便签纸,神情变得有些严肃。
“同志们,会议开始前,我先通报一个情况。”副省长放下便签纸,目光扫过全场,“就在刚才,省委总值班室连续接到了好几个电话。江东大学的张校长、江东理工的刘校长,还有东风集团的李董事长……他们都打来电话,对今天《江东日报》头版关于人才流失的报道,表达了高度关切。”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如果说一篇报道只是“舆论”,那么,全省最顶尖的大学校长和最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在同一时间、因为同一件事,不约而同地将电话打到省委,这分量就完全不同了。
这代表着,人才问题,已经从一个“纸面上的问题”,演变成了学界和商界共同的“燃眉之急”。
李主任和王主任的脸色更加难看了。他们感觉自己像是精心布置好了一个棋局,准备将死对方,结果还没开局,棋盘外就围上了一圈指指点点、分量十足的“观棋者”,让整个棋局的性质都变了。
“好了,我们言归正传。”副省长敲了敲桌子,将众人的注意力拉了回来,“今天的协调会,主要是应发改委和经信委同志的提议,讨论一下新成立的数字经济办公室的部门职责划分,以及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管问题。下面,先请发改委的李主任,谈谈你们的意见。”
李主任迅速调整好情绪,他推了推眼镜,打开了面前那个厚厚的文件夹。会场的气氛,瞬间又被他拉回到了熟悉的轨道上。
“各位领导,同志们。”李主任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充满了不容置疑的专业性,“我们发改委认为,数字经济办公室作为省委新设的议事协调机构,其职责边界必须清晰。根据《省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管理办法》第三条、第七条的规定,凡是涉及到全省重大项目立项审批、固定资产投资规划的,其最终审核权,理应归口于省发改委……”
他开始引经据典,一条条、一款款地念着那些繁琐的法规条例。他身后的专家,还不时地翻开另一本文件,用红笔标出关键条款,递到他面前。
整个会议室,只剩下他那不疾不徐的声音,和纸张翻动的沙沙声。一些对这些条文不熟悉的领导,已经开始显露出[无聊]和[茫然]的标签。
王林坐在林望身边,手心微微有些出汗。他知道,这是对方最擅长的“规矩战”,用密不透风的程序和法规,将你的手脚捆死。他看向林望,发现林望并没有看李主任,而是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着什么,神情专注,仿佛一个正在认真听课的学生。
李主任足足讲了十五分钟,终于将“职责划分”这一块阐述完毕。他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准备接着阐述更要命的“资金监管”问题。
就在他准备开口的瞬间,副省长的秘书又一次行色匆匆地走了进来。这一次,他手里拿的不是便签,而是一个平板电脑。他快步走到副省长身边,将平板递了过去。
副省长只看了一眼,瞳孔便微微一缩。他抬起头,目光越过众人,直接落在了林望身上,眼神里充满了探究。
“李主任,你先停一下。”副省长打断了他。
李主任一愣,脸上闪过一丝不快。
“我这里刚收到一个消息。”副省长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就在五分钟前,江东大学的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同时发布了一则公开声明。”
他将平板电脑转向众人。屏幕上,一个醒目的标题冲击着所有人的眼球。
《破局之问,破局之举——江东大学关于联合共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基地”的倡议书》
倡议书?!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得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高校对社会问题表达关切很正常,但以官方名义,发布一份目标明确、指向清晰的“倡议书”,尤其是在省委正在开协调会的节骨眼上,这极其罕见!
副省长继续说道:“倡议书中,张校长代表江东大学,正式向省委省政府、全省兄弟院校以及各大企业发出倡议,建议立即启动‘政校企’三方联动机制,共同组建服务于全省数字经济战略的‘人才培养基地’,从根本上解决我省的人才困境。”
话音刚落,秘书的手机又响了。他接听了几秒,脸色变得更加精彩,他再次俯身对副省长说:“领导,江东理工大学、江东师范大学也发布了联合声明,响应江东大学的倡议!还有,东风集团、华海重工的官网,也转载了这份倡议书,并表示将作为首批企业,全力参与基地共建!”
轰!
如果说江东大学的倡议书是一颗深水炸弹,那么,这接二连三的响应,就是一场连环爆炸。
整个会议室的空气,仿佛都被点燃了。
李主任和王主任彻底懵了。他们呆呆地坐在那里,手里那本厚厚的法规文件,此刻显得无比沉重,也无比滑稽。他们准备了屠龙之术,却发现根本没有龙,人家直接从天上召唤来了一场陨石雨,把整个战场都给砸了。
他们头顶的[志在必得]和[轻蔑]标签,早已被震得粉碎,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错愕]和[慌乱]。他们终于意识到,自己从一开始就错了,错得离谱。
他们还在纠结于存量权力的分割,而林望,却早已联合了整个江东最顶级的外部力量,创造了一个他们从未想象过的巨大增量。
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集中到了林望身上。
只见林望放下了手中的笔,抬起头,脸上依旧是那副平静温和的笑容。
副省长看着他,眼神复杂,他沉声问道:“林望同志,对于高校和企业界提出的这个‘人才培养基地’,你们数字经济办公室,是什么看法?有没有……具体的想法?”
这个问题,像一道聚光灯,将林望彻底推到了舞台中央。
李主任和王主任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他们知道,会议的主动权,已经彻底、完全、不可逆转地,转移到了这个年轻人的手中。
王林看着身旁的林望,激动得拳头都握紧了。他看到,林望不疾不徐地合上了自己的笔记本,然后站了起来。
“报告副省长,各位领导。”林望的声音清晰而沉稳,回荡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确实有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事实上,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人才瓶颈,我和王林同志昨天晚上,连夜草拟了一份计划。”
说着,他拿起了桌上那个一直没打开过的,唯一的文件夹,轻轻放在了桌子中央。
“这,就是我们关于‘江东省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的初步构想,请各位领导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