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官场沉浮:开局我就能看穿人心 > 第274章 省财政厅的与[担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4章 省财政厅的与[担忧]

云州市,兰亭会所。

包厢内,名贵的红木餐桌上杯盘狼藉,空气里混杂着茅台的酱香和雪茄的醇厚气味。

孙德发弓着腰,双手举着酒杯,脸上的肥肉堆砌出谦卑的弧度,正对着主位上的王伟。

“伟哥,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那小子,邪性得很,不知道从哪儿翻出来的陈年烂账,当着全车间人的面给我抖落出来,差点没把我吓死。”孙德发一想到白天的场景,心有余悸,“他现在就扎在厂里,搞了个什么攻关小组,我看他就是想把手伸进咱们的采购和设备维护里头!”

王伟没有立刻说话。他慢条斯理地用雪茄剪剪掉茄帽,拿起桌上的喷枪火机,专注地烤着雪茄的切口,仿佛在雕琢一件艺术品。金丝眼镜后的那双眼睛,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阴沉。

他就是经信委王主任的亲弟弟,王伟,云州最大的工业设备供应商之一,云钢集团超过三成的设备采购和维护订单,都牢牢攥在他手里。林望的“数字化转型”,要的就是数据透明,要的就是打破信息壁垒,这无异于在他王伟的钱袋子上捅刀子。

电话接通,王伟的声音瞬间矮了半截,充满了敬意。

“哥,是我。没打扰你休息吧?”

电话那头传来王主任略带疲惫和不耐的声音:“什么事?说。”

“哥,跟你打听个人。省里是不是来了个叫林望的,很年轻,说是数字经济办公室的。”王伟的语气很随意,像是在闲聊。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即,王主任的声音带上了一股压抑不住的火气:“怎么?他找到你头上了?”

“那倒没有。就是今天在云钢那边,闹了点动静,我听说了,就问问。”

“哼,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毛头小子!”王主任的声音里充满了轻蔑,“在省里捅了马蜂窝,以为跑到云州就能搅起什么风浪?他那套花架子,也就骗骗外行。你不用管他,让他折腾。云州的水有多深,他很快就会知道。他想搞数字化,连最基本的数据都拿不到,我看他怎么搞!”

王主任显然还沉浸在协调会上被林望当众“打脸”的恼怒中,在他看来,林望不过是靠着一点舆论和高校的“场外援助”侥幸赢了一局,真到了地方上,面对盘根错节的实际利益,必然会撞得头破血流。

“我明白了,哥。”王伟挂断电话,脸上的恭敬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冰冷的笑意。

他看了一眼满脸期待的孙德发,将刚刚点燃的雪茄在烟灰缸里按灭。

“我哥说了,让那小子自己玩儿。”王伟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他想玩,我们就陪他玩。你回去,什么都别做,也什么都别拦。他要人,你就给;他要场地,你也给。但是,核心的生产数据、采购记录、设备台账……这些东西,给我看得死死的。明白吗?”

孙德发立刻心领神会,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伟哥您放心!我懂!他就是个外来的和尚,想念我们云州的经,门儿都没有!”

……

深夜,云钢集团招待所。

林望并没有沉浸在突破技术瓶颈的喜悦中。他站在窗前,看着远处高炉顶端不灭的火焰,脑子里正在飞速复盘。

二号转炉的成功,只是一个点。而他要的,是整个面的铺开。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王林的手机。

“老王,是我。”

“怎么样?云州那帮地头蛇没给你使绊子吧?”王林的声音里透着关心。

“刚来,送了份见面礼,暂时还算客气。”林望笑了笑,话锋一转,“老王,我需要钱,一大笔钱。”

王林在那头愣了一下:“钱?专项资金不是批下来了吗?”

“批下来,和拨下来,是两码事。”林望的声音沉了下来,“安平县的传感器和宽带升级要钱,临江区的孵化器要给那些好苗子提供启动资金也需要钱,云州这边,要把张师傅他们的经验变成标准化的软件,更是一笔巨大的投入。我们不能总靠着一腔热血让下面的人白干活。办公室那点行政经费,杯水车薪。”

王林沉默了。他知道林望说的是事实。改革,说到底,改的是利益,靠的是投入。没有真金白银,再好的蓝图也是空中楼阁。

“财政厅那位钱厅长,不好打交道。”许久,王林才缓缓开口,“他是省里有名的‘铁算盘’,省委书记亲自点头的项目,到了他那儿,也得被他用放大镜看上三遍。每一分钱的去向,他都要问得清清楚楚。你这次要的数目不小,又是投在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他那关,难过。”

“再难也得过。”林望的语气很平静,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心,“我明天就回省城,亲自去会会这位‘铁算盘’。”

次日下午,江东省财政厅厅长办公室。

办公室的陈设简单到了极致,一张老旧的办公桌,几个装满了文件和报表的铁皮柜,桌上的茶杯是那种最常见的白瓷杯,杯沿甚至还有一小块磕碰的痕迹。唯一的装饰,是墙上挂着的一幅字,写着“粒米皆辛苦”。

厅长钱世仁,一个年近六十,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男人,正低头审阅着一份预算报告。他看得很慢,手里的红笔不时在纸上画着圈,眉头紧锁,仿佛在跟每一个数字较劲。

林望能清晰地看到,他头顶的标签很简单,也很纯粹。一枚是代表着他职业本能的深灰色标签——[审慎],旁边还有一枚几乎占据了他整个情绪图谱的金色标签——[责任]。

这是一个把看好省里的“钱袋子”当成天职的人。

“钱厅长。”林望轻轻敲了敲门。

钱世仁抬起头,从老花镜上方看了林望一眼,眼神平静无波。他显然已经知道林望的来意。

“是林望同志啊,坐。”他指了指对面的椅子,没有起身,也没有客套的寒暄。

林望也不绕圈子,直接将一份申请报告递了过去。

“钱厅长,我今天来,是为数字经济的专项资金来的。这是我们根据三个试点地区初步摸排情况,制定的第一期资金使用计划。”

钱世仁接过报告,扶了扶老花镜,一页一页地翻看起来。

办公室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声音。

林望安静地坐着,他能看到,随着钱世仁的阅读,他头顶那枚淡淡的,代表着对省委决策支持的[支持]标签,正在被越来越浓厚的[担忧]所吞噬。

终于,钱世仁看完了报告。他摘下眼镜,用手指揉了揉眉心,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发出一声轻微的叹息。

“林望同志,你知道我们省去年的财政收入是多少吗?”他忽然问了一个不相干的问题。

林望微怔,随即答道:“报告钱厅长,是八千六百二十三亿。”

钱世-仁点了点头,眼神里闪过一丝赞许,显然对林望能随口说出这个数字感到意外。

“八千多亿,听起来不少。但是,全省公务员的工资,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教育、医疗、交通……哪一项不是嗷嗷待哺的巨兽?我这个财政厅长,每天一睁眼,想的不是怎么花钱,而是怎么省钱。每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

他的目光重新落回到那份报告上,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你这份计划,我看了。安平县要搞智慧农业,开口就是五千万,用来铺设光纤和采购传感器。临江区的大学生孵化器,要成立一个三千万的种子基金。云州钢厂的软件开发,预算更是高达一个亿。”

他抬起头,目光直视林望,那双略显浑浊的眼睛里,透出一种会计师特有的锐利。

“林望同志,我不是不相信你,也不是不支持数字经济。但是,你得让我这个当管家的,心里有个底。”

“安平县的传感器,报告里说,一个月就坏了一大半,还有被人偷走的。我们这五千万投下去,会不会变成一堆没人管的废铜烂铁?”

“临江区的大学生,你报告里也写了,大部分项目都是小打小闹。我们这三千万的种子基金,会不会最后就孵化出一堆校园外卖App?”

“最关键的是云州。”钱世-仁的手指,重重地点在报告上,“一个亿,去开发一套软件。成了,当然好。可要是不成呢?这个责任,谁来负?是你,还是我?”

他的话,句句都打在要害上。没有一句是官话套话,全都是最实际、最尖锐的问题。

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钱世仁看着眼前的年轻人,等待着他的回答。他见过太多来要钱的干部,有的拍胸脯打包票,有的讲情怀画大饼。他想看看,这个被省委书记寄予厚望的年轻人,会怎么应对。

林望没有立刻回答。他知道,任何空洞的承诺和激情的演说,在眼前这位“铁算盘”面前,都毫无意义。

他沉默了片刻,然后从自己的背包里,拿出了一个笔记本电脑,轻轻放在了钱世仁的办公桌上。

“钱厅长,”林望开口了,声音平静而自信,“您刚才问的每一个问题,都问到了根子上。我今天来,也没打算跟您讲情怀,画大饼。”

他打开电脑,屏幕亮起,映出了他清澈而坚定的眼眸。

“我只想请您看几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