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宛儿性情刚烈,不堪受此奇耻大辱。她曾试图逃跑,却被肖芳芳抓了回来,遭受了更残酷的对待。肖芳芳还嘲讽她自不量力,说她不过是肖建人的玩物,这辈子都别想挣脱。”
说到此处,青鸾猛地抬头,眼中满是悲愤。
“三日前的深夜,林宛儿趁看守不备,在房间里悬梁自尽了。她临死前,用发簪在墙上刻下了‘肖建人、肖芳芳,血债血偿’八个字,字字泣血,触目惊心。肖建人得知后,生怕事情败露,便让肖芳芳连夜处理了尸体,对外只宣称林宛儿‘突发恶疾去世’,还威逼利诱了所有知情的下人,不许泄露半句。”
苏玉瑶沉默着,目光落在卷宗中林宛儿的画像上。
画中的女子眉眼清秀,带着江南女子的温婉,可眼底的倔强却清晰可见。
很难想象,这样一位女子,最终竟落得如此下场。
“我亲自去肖芳芳的住处,找到了她登记贿赂的账本,还有她胁迫那些女子签下的‘自愿侍奉’的文书,上面的字迹,大多带着颤抖,显然是在威逼之下所写。”
青鸾补充道:“我还找到了林宛儿的贴身香囊,里面有她写给母亲的绝笔信,信中详细记述了肖建人和肖芳芳的罪行,还有她遭受的折磨,这些,都是铁证。”
苏玉瑶拿起那封绝笔信,信纸已经有些泛黄,上面的字迹娟秀却凌乱,字里行间的绝望与不甘扑面而来。
“好一个肖建人,好一个肖芳芳,竟敢如此无法无天,草菅人命,尤其是肖芳芳简直罪大恶极,同为女人,何苦坑害女人?此女太过恶毒,其心可诛。”
她低声怒斥,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怒火。
“尚宫,肖建人权势滔天,党羽众多,肖芳芳又行事缜密,若不尽快将他们绳之以法,恐怕还会有更多无辜女子遭殃。”青鸾急切地说道,“只是仅凭我手中的这些证据,恐怕还不足以撼动肖建人。”
苏玉瑶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火,眼神变得坚定。
“你做得很好,这些证据至关重要。肖建人在宫中经营多年,根基深厚,此事确实不能操之过急。我们必须小心行事,收集更多确凿的证据,才能一举将他们扳倒,为林宛儿,为那些受苦的女子讨回公道。”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她身上,勾勒出她挺拔的身影。
“你先回去歇息,后续的事情,本座明日会禀明皇上。”
青鸾点头道:“是!属下遵尚宫令,属下告退。”
青鸾转身离开值房,夜色依旧浓重。青鸾抬头望了望天边的残月,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肖建人和肖芳芳血债血偿,还那些无辜女子一个清白。
她的身影再次融入夜色之中,如同暗夜中的孤鹰,继续追寻着正义的光芒。
而尚宫局的值房内,苏玉瑶重新坐回案前,将卷宗和绝笔信小心翼翼地收好。
烛火下,她的眼神锐利如刀,一场针对肖建人和肖芳芳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苏玉瑶再琢磨,这件事可否需要缓缓在禀明皇上?再搜集一些证据?
不需要,这些罪证足可要了肖建人狗命,早点将老狗正法也能少浪费大兆一粒粮食。
想至此,苏玉瑶立刻赶往龙祥宫,龙祥宫内烛火通明。
皇上李昭正临窗而立,手中摩挲着他的至宝白玉扳指,目光投向窗外沉沉夜色,似在思索朝政,眉宇间带着几分倦意,却依旧难掩帝王的威严。
苏玉瑶来到皇上近前,神色凝重,眉宇间带着难掩的悲愤,轻轻一个万福礼,声音恭敬却坚定。
“微臣苏玉瑶,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玉瑶平身吧!”
李昭抬手,目光落在她身上,见她神色异常,心中已有几分预感。
“玉瑶你形色匆匆所为何事啊?”
苏玉瑶起身,从怀中取出早已备好的卷宗、账本以及林宛儿的绝笔信,双手奉上,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
“皇上,您让彻查大太监肖建人一案以查出罪证,是一桩惊天恶事,太监肖建人目无王法,狼子野心,所作所为已严重触犯我大兆律令,更害人性命,罪该万死!”
苏玉瑶将手中卷宗放至皇上书案上,李昭展开卷宗,目光扫过其上的字迹,起初还带着几分平静,可越看,脸色便越发阴沉,周身的气压也渐渐低了下来。
“皇上请看,肖建人身为宫中太监总管,竟在宫外私自置办豪宅,广纳女子,名为侍奉,实则将她们当作玩物肆意凌辱。我大兆律令明文规定,太监不得私自购置田产宅院,不得与外臣私交过密,更遑论如此明目张胆地圈养女子,形同妻妾成群,”
苏玉瑶缓缓开口,字字清晰。
她顿了顿,想起那些无辜女子的遭遇,声音添了几分悲愤。
“更令人发指的是,肖建人借助其名义上的干女儿肖芳芳之手,大肆收受贿赂。宫外官员想要攀附于他,便以探望‘干女儿’为名,将金银珠宝、珍稀古玩源源不断地送入肖芳芳住处,再由肖芳芳登记造册,暗中转交肖建人。而肖芳芳不但是贱贱人的玩物,更是他作恶的帮凶,主动为其物色年轻貌美的良家女子,以营救家人、提供生计为诱饵,将她们骗入肖建人的私宅。”
“那些女子一旦踏入牢笼,便再无脱身之日。肖建人对她们百般凌辱,肖芳芳则负责看管,稍有不从便施以酷刑。江南书香门第之女林宛儿,因父亲蒙冤入狱、母亲重病缠身,走投无路之下被肖芳芳诱骗至此,遭受了非人的对待。肖建人言而无信,不仅未兑现营救其父亲的承诺,反而变本加厉地折磨她。林宛儿性情刚烈,不堪受此奇耻大辱,最终悬梁自尽,临死前在墙上刻下‘肖建人、肖芳芳,血债血偿’八字,字字泣血!”
苏玉瑶说着,将林宛儿的绝笔信递到李昭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