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官场破局 > 第305章 家庭温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六上午,阳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洒在陆文渊和赵晓颖家的客厅里,暖洋洋的。这是一个难得的两人都能完全放松的周末。

赵晓颖盘腿坐在沙发上,膝盖上放着笔记本电脑,正在修改书稿的最后一部分。陆文渊则坐在旁边的单人沙发上,捧着一本厚厚的法学专着,时不时用笔在上面做着批注。空气中只有书页翻动和键盘敲击的细微声响,宁静而惬意。

过了一会儿,陆文渊放下书,揉了揉有些发酸的后颈,看向赵晓颖:“晓颖,中午想吃什么?我去买菜。”

赵晓颖从屏幕前抬起头,想了想,眼睛一亮:“嗯……有点想吃你做的红烧排骨了!还有,好久没喝山药玉米汤了。”

“好,那就红烧排骨,山药玉米汤,再炒个清炒芥蓝。”陆文渊站起身,动作利落地开始换外套,“排骨要选肋排,炖出来才软烂入味。山药得买铁棍山药,粉糯。”他嘴里念叨着,像个经验丰富的老厨师。

赵晓颖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忍不住笑了:“陆教授,你这买菜的经验,都快赶上你的法学理论水平了。”

陆文渊也笑了,带着点小小的得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嘛。搞好家庭后勤保障,也是重要课题。”他拿起购物袋,“我去了,大概一个小时回来。你别一直盯着电脑,起来活动活动。”

“知道啦,陆大妈。”赵晓颖调皮地冲他摆摆手。

门轻轻关上。赵晓颖并没有立刻回到书稿上,她放下电脑,走到阳台,给那几盆绿萝和吊兰浇了浇水,又伸了个懒腰,享受着独处的片刻宁静。阳光照在身上,暖融融的,让她从内到外都感到一种松弛。这种有人惦记、有人为你洗手作羹汤的寻常日子,对她而言,是经历过风雨动荡后最珍贵的馈赠。

一个多小时后,陆文渊提着大包小包回来了。塑料袋里装着新鲜的排骨、带着泥土芬芳的铁棍山药、金黄的玉米,还有翠绿的芥蓝和一些配料。

“我回来了。”他在门口换鞋。

赵晓颖迎上去,接过他手里的一部分东西:“买这么多?”

“难得周末有空,多做点,晚上热热也能吃。”陆文渊说着,径直走进厨房,开始系围裙,“你忙你的,厨房交给我。”

赵晓颖却没有离开,她靠在厨房门框上,看着陆文渊熟练地系好围裙,开始清洗排骨,给山药削皮。“我帮你打下手吧,剥剥蒜什么的。”

“行啊,”陆文渊头也没抬,专注于手上的活,“蒜在左边那个抽屉里。”

厨房里很快响起了有节奏的切菜声、水流声。陆文渊处理食材的动作有条不紊,透着一种学术研究般的严谨。赵晓颖则安静地在一旁剥蒜,偶尔递个盘子,或者按照陆文渊的指挥从柜子里拿出需要的调料。

“料酒。”

“给。”

“老抽。”

“这儿。”

“冰糖……”

“早给你准备好了。”

简单的对话,默契的配合。小小的厨房里,弥漫着食材的清香和一种无需言语的温馨。这不仅仅是准备一顿午餐,更像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共同创造美好的过程。油烟机的轰鸣声,锅铲与铁锅的碰撞声,在此刻都成了生活最动听的交响。

与此同时,在城市的另一端,周海书记难得地推掉了一个非必要的应酬,在家陪妻子和刚刚放假回来的小孙女婷婷。

“爷爷,爷爷!你看我画的画!”五岁的婷婷举着一幅色彩斑斓的画跑过来,扑到周海怀里。

周海放下手中的报纸,慈爱地抱起孙女,接过画:“让爷爷看看我们婷婷画了什么……哦,这是房子,这是树,这是……太阳?画得真棒!”

“这是我们的家!这是爷爷,这是奶奶,这是爸爸,这是妈妈,这个小小的是我!”婷婷用小手指着画上歪歪扭扭的小人,认真地介绍着。

“好,好!把我们全家都画进去了!真厉害!”周海笑得合不拢嘴,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他抱着孙女,感觉所有的疲惫都在这一刻被治愈了。

妻子在一旁看着祖孙俩其乐融融的样子,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你爷爷啊,也就婷婷能治得了他。平时在单位板着个脸,一见到孙女,什么原则都没了。”

周海哈哈一笑:“天伦之乐,要什么原则。”他逗着孙女,“婷婷,中午想吃什么?让奶奶给我们做。”

“我想吃奶奶包的饺子!韭菜鸡蛋馅的!”婷婷大声说。

“好,就吃饺子!”周海一口答应,对妻子说,“看来我这把老骨头,也得帮忙和面擀皮了。”

妻子嗔怪地看了他一眼:“你就别添乱了,你那手艺,擀出来的皮厚的厚,薄的薄。你和婷婷玩,我来弄。”

“那不行,家庭活动,必须全员参与。”周海挽起袖子,一副要大干一场的架势,“婷婷,走,跟爷爷洗手,咱们帮奶奶包饺子去!”

“好耶!包饺子咯!”婷婷兴奋地拍着手。

厨房里,三代人围在一起。妻子熟练地调馅、和面,周海虽然动作笨拙,但认真地学着擀皮,婷婷则用小手捏着各种奇形怪状的“创意饺子”,弄得满脸面粉,笑声不断。面粉飞扬中,是寻常百姓家最朴实、也最珍贵的欢乐。对于日理万机的周海而言,这样的家庭时光,是高压工作最好的缓冲,也是他为之奋斗的意义所在——守护千千万万个这样平凡而温暖的家庭。

在李正峰省长的老家,他兑现了承诺,下午准时赶到。他先去花店精心挑选了一束父亲生前最喜欢的白色菊花,然后驱车前往郊区的陵园。

陵园肃穆安静。李正峰将菊花轻轻放在父亲的墓碑前,看着墓碑上父亲带着微笑的遗像,深深鞠了三个躬。

“爸,我来看您了。”他低声说着,用手帕仔细擦拭着墓碑上的浮尘,“妈身体挺好的,就是总念叨您。我工作……也还顺利,没给您丢脸。”

他没有说太多官场上的事,只是絮絮叨叨地说着一些家里的近况,母亲的饮食起居,工作上一些不涉密的、值得欣慰的进展。仿佛父亲只是出了一趟远门,此刻正静静地听着儿子的汇报。

山风轻轻吹过,松柏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回应。在父亲面前,李正峰卸下了所有的头衔和光环,只是一个心怀思念与愧疚的儿子。这份沉默的陪伴,是跨越生死的亲情纽带,给予他内心最深处的安宁和力量。

在陵园待了将近一个小时,李正峰才搀扶着母亲,慢慢走下山。母亲的手有些苍老,但握得很紧。

晚上,李正峰亲自下厨,做了几道母亲爱吃的家常菜。虽然手艺远比不上专业的厨师,但母亲吃得很香,脸上一直带着满足的笑容。

“正峰,你也多吃点,看你又瘦了。”母亲不停地给他夹菜。

“妈,我自己来。您吃您的。”李正峰心里暖暖的,这种被母亲当做孩子一样关怀的感觉,是他无论走到多高的位置都无法割舍的眷恋。

饭桌上,母子俩聊着家常,说着亲戚邻里的琐事,气氛温馨而融洽。没有繁文缛节,没有前呼后拥,只有最纯粹的母子亲情。这顿简单的家常便饭,对于李正峰而言,是比任何山珍海味都更能滋养身心的盛宴。家庭的温暖,在这里具象为母亲关切的眼神和碗里热乎乎的饭菜。

夜幕降临,陆文渊家的餐桌上,摆好了色香味俱全的三菜一汤。红烧排骨色泽红亮,香气扑鼻;清炒芥蓝碧绿清脆;山药玉米汤汤汁乳白,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开饭啦!”陆文渊解下围裙,招呼道。

赵晓颖帮忙摆好碗筷,两人相对而坐。

“辛苦了,陆大厨。”赵晓颖夹起一块排骨,咬了一口,肉质软烂,咸甜适中,她满足地眯起眼睛,“嗯!好吃!比饭店做的还好吃!”

陆文渊看着她满足的样子,心里比自己吃了还高兴:“好吃就多吃点。汤也喝点,暖胃。”

两人边吃边聊,话题从书稿的进展,聊到学院里的趣闻,又聊到最近看的一部电影。没有严肃的时政分析,没有沉重的案件讨论,只有轻松愉快的分享和交流。餐桌上方温暖的灯光,将他们的身影笼罩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名为“家”的完美画面。

饭后,赵晓颖主动承担了洗碗的任务,陆文渊则负责擦桌子和打扫厨房。分工合作,其乐融融。

收拾停当,两人窝在沙发里,赵晓颖头靠着陆文渊的肩膀,一起看一部轻松的文艺片。屏幕上光影流转,客厅里安静温馨。陆文渊的手自然地环着赵晓颖的肩膀,赵晓颖则握着他另一只手,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他掌心的纹路。

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仅仅是依偎在一起,感受着彼此的体温和心跳,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这种日常的陪伴和肌肤相亲的温暖,是爱情最坚实的模样,足以抵御外界的一切风霜。

电影片尾曲响起时,赵晓颖已经有些昏昏欲睡。陆文渊轻轻拍了拍她的脸:“困了?去床上睡。”

“嗯……”赵晓颖含糊地应着,赖在他怀里不想动。

陆文渊笑了笑,俯身,一个轻柔的公主抱将她稳稳抱起。赵晓颖惊呼一声,随即笑着搂住他的脖子:“干嘛呀……”

“伺候我们家领导就寝。”陆文渊抱着她,稳步走向卧室,小心翼翼地将她放在床上,盖好被子。然后自己也躺在她身边,将她揽入怀中。

“晚安,晓颖。”

“晚安,文渊。”

相拥而眠,呼吸相闻。家庭的温暖,在这一刻,达到了顶点。它弥漫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存在于每一盏为归人点亮的灯火里,每一张团聚的餐桌上,每一次温暖的拥抱中。正是这无数个微小却确定的温暖瞬间,汇聚成了推动社会前行的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