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烨盯着屏幕,光标停在“标记为进行中”的任务条上。系统界面安静了几秒,又开始自动加载数据。左边是技术研发进度,墙体结构优化还没动笔,右边的供应链监控区已经跳出新的提示。
水泥价格还在涨。
他没急着点开,先把水杯放下,手指按在键盘边缘。昨晚那些信息重新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涨价幅度、运输改道、供应商集体停单,这些事单独看都不奇怪,但凑在一起就不对劲。有人在动手脚,而且目标明确。
他调出系统后台,找到“风险溯源模块”。输入关键词:水泥、钢材、跨省运输。页面刷新后,五条关联信息并列排开。华中某建材集团收购地方厂、铁路专线临时检修、三家合作商库存不足、多个项目延期开工、匿名账户批量订购基础材料。
他一条条往下看,目光停在最后一条。匿名采购量不小,时间集中,手法专业。这不是散户行为,是有人在有计划地收货。再结合铁路调度变动,运输卡脖子,逼着别人高价拿材料。典型的围堵策略。
他靠在椅子上,手肘撑着桌面。这种事以前没遇到过,但逻辑不难懂。谁都知道林家村要搞新项目,图纸虽然没公开,可前期勘探和设计消息早就传出去了。现在突然断供加涨价,就是冲着成本来的。只要拖住材料,项目就得停摆。
他不能让这事发生。
鼠标移向“供应链沙盘推演”功能。这个选项前几天刚解锁,能模拟不同应对策略的结果概率。他把当前库存、未来两个月需求预测、现有合作商名单全输进去,加上刚才看到的异常数据。
十几秒后,系统给出三种方案评估。
A方案按原计划采购,成功概率41%,工期延误风险高,成本超支预计达27%。这条路走不通。
b方案提前大批量下单,成功概率68%,但会暴露需求规模,可能引发进一步围堵。一旦被盯上,后续压力更大。
c方案分散采购加隐名代理,成功概率83%,执行复杂度中等。需要启用非主渠道资源,但能避开主流视线。
他选了c方案的详细说明。系统列出操作步骤,其中一项写着:“建议参考历史物资调配体系,寻找未纳入主流供应网络的生产单位。”
他记得昨天兑换过一份旧资料。翻进记录,找到了《全国物资调配参考名录(1965年修订版)》。打开后是一份扫描件,上面列着当年各地国营厂和社队企业的联系方式。
他用关键词搜索“水泥”,筛选出距离林家村五百公里以内的厂家。一共七家。再结合系统的信用评估工具,输入地理位置、供货稳定性、近年是否被并购等参数,评分最高的三家跳了出来。
其中两家位于山区县镇,产量不大,但从没参与过大规模商业竞标,外界关注度低。更重要的是,它们有自己的短途运输车队,不依赖铁路干线。
林烨记下这两家的名字和负责人电话。然后打开合作社的分支机构列表。他们在周边三个市设有五个下属单位,名义上做农产品收储,实际上空置了很久。
他决定用这些分支的名义去谈订单。每家下少量采购单,分批走货,不提林家村,也不签长期合同。这样既能拿到材料,又不会引起注意。
操作界面切回系统,在“执行中心”创建新任务:
【紧急供应链调整】
目标:确保001号项目基础建材供应不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
执行方式:通过非主渠道分散采购
监控指标:单价波动≤8%、到货准时率≥90%
任务生成后,系统自动分配了一个追踪编号,并提示:“已激活备用通讯加密通道,建议使用语音转录模式发送指令。”
他没说话,而是手动把采购清单拆成三份,分别填入三个分支机构的电子申请表。每张表都注明用途为“农用设施修缮”,金额控制在常规额度内。提交时选择了“延迟发送”,设定为明天上午八点自动发出。
做完这些,他调出地图视图,把两家备用厂家的位置标上去,连同现有的三条主供应线路一起查看。屏幕上很快出现了新的路径连线,呈淡绿色虚线状态,旁边标注“备用链路已激活”。
他又设置了两条自动提醒:
一条是当任意一种主材连续两天涨价超过8%时,触发二级响应;
另一条是如果某供应商突然停止发货,立刻推送替代方案。
最后,他在事件记录里新建了一条档案:
名称:首次外部经济干扰事件
等级:一级防范
归类:供应链安全
关联项目:林建技研-001号
点击保存后,系统弹出确认框:【事件已归档,是否同步更新企业风险数据库?】
他点了确定。
页面刷新,数据库图标旁多了一个小红点,表示已有内容录入。这意味着以后每次做采购决策,系统都会自动比对历史风险案例,给出更精准的建议。
他松了口气,身体往后靠了靠。窗外天色已经开始发白,屋里的灯还亮着。电脑屏幕分成左右两块,左边是刚刚完成的应急部署总结,右边仍然是001号项目的主文件夹。
他把鼠标移过去,双击打开设计文档。墙体结构那一栏需要再细化一下,尤其是蓄热层的填充比例。昨天想的秸秆和黏土混合方案还得做个实验模型验证。
正准备打字,系统界面又跳了一下。
这次不是红色警告,而是一条灰底文字:
【检测到用户连续处理高优先级事务,建议开启多线程任务管理界面】
他愣了一下。这不是标准提示格式。以前系统不会关心他忙不忙。
他试着输入:“开启多任务视图。”
几秒后,桌面布局自动重排,变成三个并列窗口:
第一个是技术研发进度,
第二个是供应链状态监控,
第三个是待办事项列表。
每个窗口都有独立刷新频率和提醒开关。
他没再动键盘,只是看着这三个区域慢慢加载数据。水泥价格还在涨,但他的备用线路已经跑通第一环。项目设计可以继续推进,不用停下来等材料消息。
他伸手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凉了。放下杯子时,手指在杯沿上顿了一下。
系统越来越不一样了。不再是他说一步,它动一下。现在它开始提前想,主动推,甚至能看出他没说出口的麻烦。
他重新看向屏幕中央的任务列表。
最上面那条写着:
【001号项目——今日目标:完成墙体结构优化初稿】
他把光标移过去,点击“标记为进行中”。
光标在文档空白处闪了两下。
他敲下第一行字:墙体采用三层结构,外层为预制混凝土板,中间为保温填充层,内层为防潮处理面层。
刚写完,供应链监控窗口弹出一条新提示:西北方向铁路货运调度出现微调,原定今日发往华东的建材专列推迟十二小时。
他停下打字,盯着那条信息看了两秒。
手指移到鼠标上,点开详情。
调度表更新时间是五分钟前,变更理由写的是“设备临时检修”。但他记得,这条线路昨天就标了检修通知,时间正好卡在涨价开始的时候。
两次变动,间隔不到二十小时。
他把两张调度截图并排拉出来对比,发现其中一趟车的车次编号变了。表面上是同一列车延期,实际上是换了车皮,路线也偏移了三百公里。
这不是检修。
是故意绕道。
他重新打开沙盘推演界面,把最新调度数据补进去。系统重新计算后,b方案的成功概率从68%降到52%,c方案仍维持在83%。
他没关掉页面,而是切换到通讯加密通道,手动发送一条指令:将原定明日八点的采购申请提前六小时发出。
发送完成后,他在任务日志里加了一条备注:所有后续采购动作,必须避开铁路干线调度高峰时段。
屏幕右下角弹出反馈:指令已接收,执行队列更新。
他坐回椅子,盯着三个窗口的数据流动。
技术研发区的进度条开始缓慢上升,供应链监控区的警报颜色由黄转绿,待办事项列表里新增了一条“联系南城实验室预约材料测试”。
他抬起手,揉了揉眼睛。
桌上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他低头看了一眼。
未读短信来自一个陌生号码,内容只有六个字:
“查一下李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