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家里已经传话下来,让他一切听大小姐安排,可他辛苦经营多年的酒楼,一边被人商量着 “拆砸改造”,一边让一个小姑娘教一群经验丰富的大厨做菜,怎么想都觉得不靠谱。
他暗自咬了咬牙,还是客气地领着阿青和大厨们去了后厨。
没一会儿,掌柜的就被狠狠 “打了脸”—— 后厨里飘出的炒菜香味,顺着风弥漫到酒楼的每一个角落,连前厅的人都忍不住深吸鼻子。
大厨们更是瞪大了眼睛,伸长脖子盯着阿青的动作:大火翻炒间,她随手撒入一些白色粉末,那独特的 “炒” 法竟能让菜香如此浓郁诱人。
有几个心思活络的,已经盯着阿青手里那口薄沿铁锅,琢磨起香味出众的关键。
这边,庄金茂和庄草茂也已经商议妥当,过来向家丰和慕容炜彤汇报:“改造大概需要十五天左右,今天就能先拆卸一些影响布局的物件。酒楼一二层的大框架不用动,主要是按庄公子的要求,打造半开放式厨房和吧台;剩下的桌椅等家具,我们会在作坊做好后直接拉过来安装。”
“慕容小姐,你看这样安排可行?” 家丰转头问道。
“既然已经决定跟庄公子合作,自然是一切听你的安排。” 慕容炜彤笑着点头。
“嗯,那最后一件事,就是账目核算。” 家丰说着,拿出几本作坊日常的账本,“这个慕容小姐之前也见过,上面的数字和竖式计算方法,以后酒楼的账目就按这个来。需要让酒楼掌柜的先学学这套核算方式。”
东方青接过账本翻了翻,指着几处不清楚的地方问了几句,很快便点头赞同:“小姐,就按这个方法来!不仅是酒楼,以后慕容家其他产业的账目,都可以效仿此法,清晰又省事。”
慕容炜彤也深知这种数字计算的好处,略一思索便同意了。
双方商定,酒楼运营后每月查账一次,届时家丰会带人过来核对账目、计算利润分配;至于装修费用,按三七比例投入 —— 家丰这边出人力和技术,慕容家则承担各类原材料的费用。
两人仔细商议了近一天,最后家丰根据商定的内容,拟定了一份 “战略合作协议”。
“你我之间,还需要签这种东西吗?” 慕容炜彤看着协议上的条款,全是两人之前谈好的内容,有些不解。
“慕容小姐,在商言商。” 家丰笑道,“这份协议本质上是我和慕容家签订的,并非单纯的你我私交。”
“小姐,庄公子这是为你考虑。” 东方青在一旁提醒,“有了这份协议,能堵住族里那些长辈的嘴。”
他心里清楚,协议里还写了家丰承诺 “数月内让酒楼利润翻倍” 的条款 —— 这也是慕容炜彤纠结的地方,她怕中途出意外,没能完成承诺会给家丰带来麻烦。
慕容炜彤看着眼前这个相貌尚显少年气,神态却成熟稳重的人,轻声说道:“这个利润翻倍的承诺,要不就别写进去了?”
家丰抬眼看向她,目光都让她有些躲闪:“慕容小姐的好意我心领了,但这也是我给你的一个交代。若是连这份自信都没有,我倒不如留在村里折腾作坊,没必要来县城折腾酒楼。”
“嗯。” 慕容炜彤不知在想些什么,沉默片刻后,还是在协议上签了字。
其他人都在忙着对接后续事宜,家丰和慕容炜彤并肩坐在酒楼二楼的窗边,看着楼下喧闹的县城街道。
“庄公子,我在县城收拾几日,等蓝月过后,就要回郡城了。” 慕容炜彤语气平淡地说道。
“好,早日忙完早日回来看看。” 家丰笑着说,“到时候县城的酒楼,一定能给你一个惊喜。”
“看过你画的概念图,我已经能想象出它完工后的样子了。” 慕容炜彤浅浅一笑,话锋一转,“这次离开不知道要多久,庄公子可否把之前送我的那首诗补完整?”
家丰愣了一下 —— 送她的诗?想来是那句 “秀色掩今古”。
“其实那只是一首诗中的一句,剩下的不听也罢。” 家丰笑着摇头。
“为何?” 慕容炜彤盯着他,眼神里满是好奇,“我仔细琢磨过‘今古’二字,想来不是说我的貌美能流传后世,而是说古人的秀丽容颜流传至今,对吗?”
家丰默默点头,心里暗忖:跟古人玩文字游戏,真是容易把自己绕进去。
“倒也无妨。” 慕容炜彤轻笑一声,“不知是哪位女子如此秀丽,能让庄公子吟出这样的诗句?我倒是真想听听全诗。”
“嗯,这是李白的诗,名叫《咏苎萝山》。” 家丰见她神色坦然,便也不再推辞,缓缓吟诵起来: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千秋竟不还……” 慕容炜彤喃喃重复着最后一句,眼神里泛起一丝伤感,“自古女子离家,能重返故处的又有几人?更何况是西施这般以身许国的女子。就算是寻常百姓家的女子,出嫁后也是‘生是夫家的人,死是夫家的鬼’,若非特殊日子,轻易回娘家都会有损名声,惹人猜忌。”
“嗯?贵族女子也是如此吗?没有回娘家探亲的说法?” 家丰好奇地问道。
慕容炜彤有些奇怪地看了他一眼:“除了出嫁后几天的回门礼,也就过年后能回一次娘家,这都是世俗常礼,庄公子莫不是在装傻?”
“唉,这些常礼,我好多都不喜欢。” 家丰笑了笑,心里暗自感慨:这个时代的人,果然闲得没事,定了这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
两人又聊了许久,直到日头西斜,家丰才在慕容炜彤依依不舍的目光中,带着众人返回西岭村。
刚走到村口,家丰望着村外连片的新屋,忍不住惊叹:“居然已经盖了这么多新房子了?”
“可不是嘛!” 庄金茂在一旁解释,“附近乡镇总有些没地的人家,到处找活干。现在咱们村作坊多、用人需求大,他们自然就拖家带口搬过来了。”
家丰点点头,转头问身边的阿亥:“阿亥,现在各个作坊加起来一共有多少人了?”
平日里,一些日常账目家丰都交给阿亥打理,他自己主要看总账 —— 若有问题,总账上大多能体现出来。
“回少爷,各个作坊目前共有 51 人。” 阿亥立刻答道。
“作坊 51 人,运输队 5 人,乡民团 35 人,采购队 8 人,金茂大伯的建筑队 31 人,大哥乐君的养殖场 9 人…… 这么算下来,咱们直接管理的人,已经有 139 人了?” 家丰掰着手指一算,不禁有些感慨。
“是啊少爷,是你让这么多人有了生计!” 阿亥看着家丰,眼神里满是崇拜。
“这话不对,” 家丰笑着摆手,“大家都是靠自己的辛苦干活赚钱,可不是我养活的。”
他心里清楚,只要有人工作、有作坊运转,自然会产生辐射效应:单靠运输队的人砍伐树木根本不够,所以运输队会临时招募村民帮忙砍伐,自己只负责运输;除了砖块,盖房还需要沙石,又催生了临时的采石、采沙人员;作坊里做的小吃,也有邻近村民采购后拉到远处售卖 —— 这些人大多是三兵之前联系的小吃摊主。
随着西岭村的名声渐渐传开,甚至有人专门来木工坊买小吃车、到铁具坊买摊饼架子。
今天因为有蓝月,村口来往的牛车、马车比平时少些 —— 家丰之前在望江楼见过,平日里这里早已是车马络绎不绝的景象。
回到家里,家丰又被轩辕拉着,又训练了几天他说的“福气术”,小小年纪的家丰,被练的腰酸背痛。
训练间隙,轩辕柏舟问起家丰,乡民团以后要用什么武器。家丰便取来朴刀、长矛,还有一柄陌刀给他看。
轩辕柏舟盯着那柄陌刀,眼神瞬间变得凝重,沉声道:“庄公子设计的这柄刀,威力足以作为军中主战武器了。”
家丰却摇了摇头:“轩辕先生,现在这刀的材质还不过关。铁匠们无论怎么锻造,都没法让它既坚硬又有韧性 —— 要么硬度不够,要么太脆易断,关键还是火候和工艺不到位。想装备军伍,还早得很。”
“既然如此,那日常训练先用着也好。” 轩辕柏舟眼中仍带着期待,“希望将来庄公子的铁匠们,能把这柄刀的完美形态锻打出来。”
和轩辕柏舟商量完训练场的后续事宜,家丰便转身去找里正,筹备学堂的事。
“里正爷爷!” 一进门,家丰就热情地打招呼。
“哟?小丰来了!不在你那漂亮的大院子里待着,来我这小破屋是有啥事?” 里正一看见他,就笑着开起了玩笑。
“是为学堂的事来的。” 家丰开门见山,“之前我哥冠礼的时候,您也在场 —— 我打算在村里办个学堂,以后我哥、我妹妹,还有四时,都要在里面读书识字。”
“那你自己呢?” 里正好奇地问。
“我?” 家丰挠了挠头,笑着说,“我时不时也会去,顺便当个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