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内,灯火通明。
林卫东面前摊开着杨帆和赵大海搜集来的所有资料——关于“滨海信托投资公司”模糊不清的股权结构,关于“滨城饮料厂”等几家国营厂触目惊心的债务窟窿,关于国债期货市场近期异常波动的数据,以及那个手背有烫伤的南方炒家神出鬼没的行踪。
信息碎片如同冰冷的拼图,在他脑海中逐渐拼接出一张狰狞的网。这张网的目标,就是将他和他的“万家香”拖入深渊,并以此为支点,撬动更大的灾难。
力量本源的受损,让他失去了以往那种凭借超凡“味感”洞悉先机的优势。此刻,他更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普通人,只能依靠理智的分析、过往的经验和一丝对危险的本能直觉。
李秀兰端着一杯热茶走进来,轻轻放在他手边,看着他紧锁的眉头和苍白的脸色,眼中满是担忧。“卫东,要不……我们先缓一缓?厂子现在刚稳定下来,那些兼并的事情,太冒险了。”
林卫东握住她的手,感受到她掌心的温暖,这让他冰冷的心绪稍稍回暖。“秀兰,树欲静而风不止。不是我们想缓就能缓的。对方已经出招,我们若不接,下一步可能就是更直接的攻击。”他指了指那些资料,“这不是商业机会,这是一个陷阱。但我们未必不能将计就计。”
他将自己的推测和分析,用李秀兰能理解的方式,简单说了一遍。
李秀兰听得脸色发白,她无法想象商业竞争之下,竟然隐藏着如此恶毒和庞大的阴谋。“那……那我们该怎么办?报警吗?”
林卫东摇摇头:“没有证据。这些都是商业行为和市场波动,警方无从介入。而且,‘饕餮’的人隐藏在幕后,那个烫伤男人,只是台前的棋子。”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冷静。“他们想让我贪婪,想让我在危机感驱使下,盲目扩张,吞下毒饵。那我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第二天,林卫东做出了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
他先是客客气气地回绝了刘处长和李主任关于兼并“滨城饮料厂”等企业的“好意”。理由冠冕堂皇:厂子刚刚经历风波,资金用于稳定生产和品牌建设尚显不足,无力承担如此重大的重组任务,需要时间休养生息。
这个消息传出,外界一片哗然。不少人认为林卫东太过保守,错过了借助官方力量做大做强的良机。甚至连厂里一些不明就里的管理层,也私下表示惋惜。
林卫东对此充耳不闻。
紧接着,他做出了第二个令人费解的决定——他非但没有听从杨帆的建议,抽调资金进入看似火热的国债期货市场,反而开始悄悄地、分批地将厂里一部分流动性较强的闲置资金,兑换成美元和外汇券(符合90年代初背景),并指示张芸(经过严肃谈话和担保后,暂时留用观察)严格控制现金流,保持极高的资金储备。
与此同时,他亲自拜访了几个人。
第一个是沈墨轩。他将金融层面的危机告知了沈墨轩,坦言自身“味感”受损,难以感知超自然层面的动向,恳请沈墨轩运用其他手段,密切关注滨城范围内,尤其是金融市场周边,是否有异常的“能量”聚集或“味道”波动。沈墨轩欣然应允,表示虽不擅金融,但护持一地气机、探查邪祟乃是分内之事。
第二个是周老板。这位昔日的竞争对手,如今的有限合作伙伴,消息灵通,三教九流认识不少人。林卫东没有透露“饕餮”的存在,只说是收到风声,有一股外地游资可能要在滨城兴风作浪,目标可能是国债期货,提醒周老板如果涉及相关投资,务必谨慎。周老板将信将疑,但林卫东过去的精准判断和此次的严肃态度,让他还是留了心。
第三个,则是通过赵大海的关系,联系上了一位在省财经学院任教、对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颇有研究的退休老教授,姓秦。林卫东以请教企业管理、了解金融风险为名,带着厚厚的资料和问题,虚心向秦教授求教。他重点咨询了国债期货市场的运行规则、风险点,以及大规模资本如何可能操纵市场。
秦教授学识渊博,见林卫东一个“个体户”如此关注金融风险,颇为赞赏,深入浅出地为他分析了其中的门道,特别是提到在目前监管不完善的情况下,利用信息不对称和资金优势,在特定合约上“多通空”或“空杀多”是完全可能的,关键点在于制造恐慌情绪和引爆杠杆。
“林厂长,金融市场,有时候比的不是谁看得准,而是谁更能承受波动,谁更冷静。”秦教授最后意味深长地说。
林卫东深以为然。
就在林卫东积极布局,加固自身防线的时候,“饕餮”的金融攻势,如期而至。
首先是在一些小道消息和地下圈子里,开始流传关于“国家即将出台严厉政策打压通胀,大幅提高国债利率”的谣言。这则谣言直指国债期货市场的命门——利率预期。
紧接着,市场上开始出现不明来源的大额空单,集中攻击几个关键期限的国债期货合约。价格应声下跌,市场上弥漫起恐慌情绪。
与此同时,之前催促林卫东兼并的刘处长和李主任再次找上门来,这次语气急切了许多。
“林厂长,‘滨城饮料厂’等不了啊!现在银行催债催得紧,工人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再没有资金注入,就只能破产清算,那可是几千工人下岗啊!”刘处长痛心疾首。
李主任也在一旁施压:“林厂长,现在是非常时期,需要你们这样的优秀民营企业挺身而出,承担社会责任!市里可以在土地、税收上给予最大程度的优惠!而且,我听说现在国债市场行情不错,如果资金一时周转不开,完全可以利用金融工具嘛!”
图穷匕见!
他们不仅继续推销债务陷阱,甚至开始“贴心”地指点林卫东如何通过炒作国债期货来“快速融资”!这几乎明示了要将“万家香”引向高风险的投机之路。
林卫东心中冷笑,面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为难和犹豫。“两位领导,不是我不想帮忙,实在是……唉,厂里资金确实紧张。而且最近国债市场波动太大,我听说不少人都亏了钱,心里没底啊。”
他表现得像一个既想抓住机会、又畏惧风险的普通商人,完美地符合了对方对他“可能上钩”的预期。
刘处长和李主任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又加紧“鼓励”和“分析”了一番,留下“市里非常期待”的话语,这才离去。
送走两人,林卫东脸上的犹豫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冰寒。
沈墨轩那边也传来消息,他通过观测滨城地气,发现城市西南方向(正是证券交易所和几家大型金融机构所在区域)近期“金气”躁动异常,隐隐有“虚火”与“晦暗”交织之象,并非正常的市场活跃,反而像是被外力引动、透支的征兆。这与林卫东判断的金融攻击区域完全吻合。
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一点:“饕餮”的网,正在收紧。他们利用官方渠道施压,利用市场谣言制造恐慌,利用空单打压价格,一切都为了创造一个绝佳的“抄底”陷阱——当他们把价格打到足够低,当“万家香”被诱骗入场“抄底”或者被迫为兼并筹集资金而进行高风险投机时,他们就会反手做多,或者利用更极端的手段,瞬间绞杀!
是时候了。
林卫东召集了李秀兰、赵大海、杨帆和沈墨轩,召开了一次绝对机密的会议。
“他们希望我们贪婪,希望我们恐惧,希望我们入场。”林卫东目光扫过众人,“那我们就入场。但不是以他们期望的方式。”
他摊开一张纸,上面是他和秦教授反复推演后制定的计划。
“他们的核心是‘滨海信托’和那个烫伤男人代表的游资。他们的优势是资金和信息。我们的优势是……我们知道这是个陷阱,以及,我们足够冷静。”
“大海,你继续盯死那个烫伤男和他核心圈子的动向,尤其是资金调动和具体操盘手的身份。”
“杨帆,你动用所有媒体关系,反向操作。不是辟谣,而是……适度渲染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强调稳健经营的重要性,把水搅浑。”
“秀兰,你坐镇厂区,确保生产和资金安全,这是我们的大本营,绝不能乱。”
“沈先生,请您继续监控异常气息,尤其是如果对方狗急跳墙,可能动用非正常手段时,及时预警。”
“而我……”林卫东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要去见一个人,下一个能帮我们破局的人。”
“谁?”赵大海忍不住问。
林卫东缓缓吐出一个名字,一个在之前的剧情中曾短暂出现,却可能握有关键资源的人物。
“徐厂长。‘滨城饮料厂’那位老厂长。”
众人皆是一愣。徐厂长?那个固执、爱厂如子、但对林卫东入股改造充满怀疑的老派厂长?他现在自身难保,能帮上什么忙?
林卫东没有过多解释,只是意味深长地说道:“最了解一个地方哪里藏着老鼠的,往往是看守这个地方最久的老猫。而且,有时候,看似绝境的地方,反而能找到意想不到的盟友。”
“饕餮”想利用“滨城饮料厂”作为债务炸弹塞给他。但他偏偏要亲自去会一会这个“炸弹”的核心,看看能不能从内部,找到拆除引信的方法,甚至……反过来利用它。
夜幕下,林卫东独自驱车,驶向那座暮气沉沉的“滨城饮料厂”。他受损的“味之源”在怀中微微发热,仿佛感应到了前方那片看似绝望的废墟之下,隐藏着某种……微弱却坚韧的,不同于“贪婪”与“绝望”的别样“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