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 > 第8章 科举热潮:千年“公考”独木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章 科举热潮:千年“公考”独木桥

这年春天,汴京城里多了许多背着书箱的年轻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穿着朴素的衣服,脸上带着疲惫却又充满希望的神情,汇聚到这座繁华的都城——他们是来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

马骥看着这些士子,仿佛看到了古代版的“考研考公大军”。客栈里挤满了人,有的士子甚至只能在茶馆里打地铺;酒楼茶馆里,随处可见士子们埋头苦读的身影,他们一边背诵经书,一边互相切磋学问;还有的士子结成“考友团”,一起讨论经义,分享备考经验。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是每个士子的梦想。他们寒窗苦读十年,就是为了能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仕途,光宗耀祖。马骥看着他们紧张的样子,心里很是感慨——这种对未来的期盼与焦虑,古今皆然。

他在茶馆里找了个位置坐下,点了一杯茶。旁边桌子上,几个士子正在讨论经义。一个穿着蓝色襕衫的年轻士子皱着眉说:“今年的策问不知道会偏重什么内容?我听说去年考的是农事,今年会不会考边事?”

另一个士子摇了摇头:“不好说。陛下最近很关注西北的局势,说不定真的会考边事。我们得好好准备一下。”

马骥听着他们的讨论,心里的“好为人师”之魂又开始蠢蠢欲动。他凑到那个穿着蓝色襕衫的年轻士子旁边,神秘兮兮地说:“兄台,我这儿有内部消息,今年策问肯定偏重西北边事!要不要了解一下?我还有《应试宝典》,里面有各种答题技巧和范文,包你能过!”

那士子愣了一下,疑惑地看着马骥:“内部消息?《应试宝典》?你是谁啊?”

“我是马骥,是个‘考试专家’!”马骥拍着胸脯说,“我这内部消息是从宫里传出来的,绝对可靠!《应试宝典》更是我花了好几年时间编写的,里面的答题技巧都是精华,比如‘分点论述’‘结合时事’‘字迹工整’,只要你掌握了这些,保证能考中!”

他越说越兴奋,开始瞎编一些所谓的“重点”,比如“西北边事要注意与西夏的关系”“要强调军队的重要性”“还要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比如加强边防、训练士兵”。那士子听得一愣一愣的,差点就信了。

幸好旁边的一个士子及时拉住了他:“兄台,别信他!他一看就是个妄人,怎么可能有内部消息?科举考试是国家大事,岂能泄露题目?”

那穿着蓝色襕衫的士子恍然大悟,瞪了马骥一眼:“你竟敢骗我!真是太过分了!”

马骥尴尬地笑了笑,赶紧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他知道自己又犯了错误——科举考试是宋朝的头等大事,管理非常严格,怎么可能有“内部消息”呢?他只是想帮这些士子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没想到反而被当成了骗子。

放榜那天,贡院外挤满了人,比州桥夜市还要热闹。马骥也挤在人群中,想看看这古代“高考放榜”的盛况。贡院的墙上贴满了红榜,上面写着中举士子的名字。

士子们挤在红榜前,一个个睁大眼睛,仔细寻找着自己的名字。有的士子看到自己的名字,当场喜极而泣,手舞足蹈,甚至激动得晕了过去;有的士子反复寻找了好几遍,都没看到自己的名字,面如死灰,瘫软在地,嚎啕大哭;还有的士子虽然没中举,但也没有太过悲伤,只是叹了口气,决定明年再来。

马骥看着这一幕幕,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看到一个中举的士子,激动得抱着旁边的人又哭又笑,嘴里不停地喊着:“我中了!我中了!”马骥忍不住摇摇头:“心理素质不行啊,这要是面试环节,肯定会扣分。”

他又看到一个落榜的士子,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嘴里念叨着:“我十年寒窗苦读,为什么还是中不了?我该怎么回去面对父母啊?”马骥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兄弟,别太伤心了。今年不行还有明年,明年不行还有后年。条条大路通罗马,不一定非要考科举啊!你可以考虑一下自主创业,比如开个小店,或者做个商人,说不定能闯出一番天地!”

那士子抬起头,疑惑地看着马骥:“自主创业?商人?我们读书人怎么能做那些俗事?”

马骥愣住了,他忘了在宋朝,商人的地位很低,士子们都以做官为荣,根本看不起商人。他只好尴尬地笑了笑:“我只是随便说说,你别在意。”

虽然他的安慰话没起到什么作用,但那落榜士子看他态度诚恳,倒也收住了一些哭声。马骥心里感慨,这一纸皇榜,牵动着多少人的命运啊!它像一座独木桥,无数人挤在上面,有的人成功过河,有的人却掉进了水里。

他摸了摸胸口的挂坠,挂坠的光芒明灭不定,像是在随着士子们的心情起伏。马骥能感觉到,挂坠吸收了这科举场域中的“文运”之气和“竞争”能量——这种能量既包含着希望与喜悦,也包含着焦虑与绝望,复杂而浓烈,让挂坠的光芒都变得不稳定起来。

“科举真是太残酷了。”马骥心里想着,他庆幸自己生活在现代,有更多的选择,不用像这些士子一样,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场考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