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1642年),十二月十八至二十。
江户城西之丸的红叶山文库,本是将军收藏古籍、赏玩书画的幽静之所,此刻却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沉重。窗外,枯枝在寒风中摇曳,仿佛在哀悼一个时代的终结。
大殿内,南北分设席位。北面主位,征东都护府大都护、镇东将军 多尔衮端坐于紫檀木太师椅上,身着御赐蟒袍,面色冷峻。身旁,谋士范文程、弟弟多铎、悍将鳌拜等分列左右,甲胄未卸,杀气凛然。南面客位,德川幕府首席老中 酒井忠胜(作为全权代表)、松平信纲、堀田正俊等,皆身着墨色麻质素服,未佩刀,垂首跪坐于榻榻米上,面色灰败。
谈判由范文程主导。他展开一份早已拟好的汉文条约草案,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通过通译(译员)宣读条款。每念一条,幕府代表们的脸色便苍白一分。
“第一款: 去僭号,奉正朔。德川氏须去其‘征夷大将军’伪号,率日本国,向大明崇祯皇帝陛下 上表称臣,行三跪九叩大礼,奉大明正朔,岁岁朝贡。”
(意味彻底否定德川幕府法统,将其降为明朝藩属。)
“第二款: 割地赎罪。割让 九州全岛(含萨摩、肥前、筑前等九国)予大明,由征东都护府 直辖治理。”
(剥夺日本重要战略要地和资源产地。)
“第三款: 通商利国。开放 长崎、大阪、兵库(神户)、江户四口为通商口岸,准大明官商自由贸易、居住、设厂,享有关税协定权、领事裁判权。”
(经济命脉交由大明掌控。)
“第四款: 赔偿兵费。赔偿大明军费 库平银五百万两,分十年偿清,每年另加利银五厘。**”
(巨额赔款将榨干日本财政。)
“第五款: 惩办战犯。交出所有倡议并参与抵抗天兵之武士、大名,由都护府 审讯治罪。”
(彻底清算抵抗力量。)
条款宣读完毕,大殿内死一般寂静。唯有炭火盆中木炭爆裂的噼啪声,格外刺耳。
酒井忠胜浑身颤抖,几乎晕厥。他艰难地抬起头,声音嘶哑:“上国将军……此等条款……是否……过于严苛? 九州乃日本旧疆,五百万两实非小国所能承担……这通商之权……**”
“严苛?” 多铎猛地一拍茶几,厉声打断,“尔等负隅顽抗,杀伤我将士之时,可曾想过‘严苛’? 若非我皇陛下有好生之德,早将江户夷为平地!今日肯坐下与尔等言和,已是天大的恩典!**”
范文程抬手制止了多铎,目光冰冷地看向酒井忠胜:“酒井大人,此非商贾议价,乃战败乞和。条款一字不易。签,则江户可保,德川宗祠得存。不签……” 他没有说下去,但殿外隐约传来的军队操练声和湾内舰炮的阴影**,已说明了一切。
松平信纲闭上眼,泪水无声滑落。他知道,任何争辩都是徒劳。在绝对的武力面前,败者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格。
经过三日的煎熬、争执(主要是幕府内部的绝望讨论)和最终认命,十二月二十日,酒井忠胜代表德川家光,在用汉、和两种文字书写的《明日和好条约》(史称《江户条约》) 上,颤抖地盖上了德川将军朱印。堀田正俊愤而离席,当夜在府中切腹自尽,以死抗争这屈辱的城下之盟。
条约文本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被送往北京。与之同行的,还有多尔衮的详细奏报、范文程的谈判纪要以及锦衣卫的密报。
数日后,北京紫禁城,文华殿后殿。崇祯皇帝在王承恩的伺候下,仔细阅读着这份将决定东亚未来数百年格局的条约文本。他的目光在割地、赔款、开港、去号等关键条款上久久停留,脸上无喜无怒,如同审视一份普通的工程预算。
“王承恩。”
“奴婢在。”
“礼部存档的《倭国朝贡例》,洪武、永乐年间,倭王贡期、贡物,几何?**”
“回皇爷,洪武爷时,倭王十年一贡,贡马、匹、帛、刀。永乐爷时,曾准其五年一贡。**”
“嗯。” 崇祯微微颔首,“五百万两…… 相当于我朝鼎盛时,两年的漕粮折银。九州一岛…… 据宋应星所呈《天工开物·五金篇》载,其地金、银、硫磺颇丰。长崎等口…… 可控东海南北航线。**”
他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进行一场冰冷的利益核算。对他而言,条约的价值不在于羞辱对手,而在于其战略利益和控制力。
“传旨。” 他放下条约文本,语气恢复了一贯的冷静决断。
“一、 明发上谕,准奏所议条约。宣示中外,倭国 德川氏 畏威归化,朕心甚慰,着其谨守条款,永为不征之国。**” (定下官方基调,彰显天朝恩威)
“二、 密令多尔衮:‘条约虽定,监管需严。着都护府 即刻接管九州,移民实边,开采矿藏。四口通商事宜,由都护府 会同户部、市舶司 选派干员 办理,税则 需报部核定。赔款,着都护府 设专员 督催,按期解送内帑,不得延误。**” (确保条约落实,利益归中央)
“三、 着兵部,于九州 要地筑城,设镇守总兵官,驻军 一镇(师)。从征东军中 遴选 熟悉倭情之 将士 留戍。” (军事控制,消化战果)
“四、 谕令北洋舰队李嘉南,划分 巡弋区域,常驻 舰船 于 江户、长崎,保商旅,防反复。”
“五、 告诉宋应星,其 所请 于 九州 设 ‘格物分院’ 之事,准。可 先 勘探 各地 物产。**” (开始技术渗透和资源调查)
“六、 命翰林院, 修 《平定倭国始末》, 详载 此役 之功过, 垂训后世。**”
他的旨意,将条约文本转化为可操作的统治工具。每一步都旨在固化胜利果实,加强控制,并预防反弹。他不仅要在军事上击败日本,更要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将其彻底纳入大明的掌控体系。
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开,日本举国悲愤。九州各地爆发了零星的武士暴动,但很快被护乡军镇压。德川家光称病不出,幕府权威扫地。京都的天皇朝廷,在震惊与恐惧中,发出了无力的敕令,勉强“认可”了条约。
而在江户,征东都护府的旗帜正式升起。多尔衮忙于接管九州、催逼赔款、设立海关,权力和声望达到顶峰。但他也清楚地感受到,来自北京的目光更加锐利,北洋舰队在湾内的存在,更像是一种无形的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