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笼罩下的九州,表面是剃发令强制推行后的死寂,地下却涌动着炽热的岩浆。在黑田胜重、小西玛诺、桦山久守三方初步盟约的基础上,一张松散但广泛的反抗网络开始如藤蔓般悄然延伸。
萨摩的深山里,废弃的银矿坑道成了天然的练兵场。黑田胜重等浪人首领,将他们对明军燧发枪阵和刺刀战术的观察,融入传统的武士剑法和夜袭技巧,训练着那些家破人亡、心怀血仇的年轻人。他们没有精良的火器,便着重练习弓弩、吹箭、投石,以及如何利用地形和夜色进行不对称作战。
长崎及其周边,小西玛诺利用残存的地下教会网络传递信息。切支丹信徒们以其特有的坚韧和秘密联络方式,承担起情报传递和物资转运的风险任务。一些对明朝商人垄断贸易心怀不满的本地豪商,如博多的吴服屋家主,在巨大的利益诱惑和“驱逐明寇,恢复故国商机”的口号下,开始暗中提供资金和藏身之所。荷兰东印度公司承诺的火绳枪,也通过琉球中转,零星地偷运上岸,虽然数量稀少,却极大地鼓舞了反抗者的士气。
岛津家旧臣桦山久守则利用其残存的人脉,试图将联络网向本州的长州藩、土佐藩等对幕府(现已被明朝架空)和明军同样心怀忌惮的外样大名渗透。信使伪装成行商或云游僧侣,穿梭于群山与海岸之间,传递着密信,内容无非是“隐忍待机”、“积蓄力量”、“九州烽火若起,四方务必响应”。
反抗的种子,正借助仇恨、信仰、利益的土壤,在冰封的大地下顽强萌发。
博多都护府内,并非对暗流一无所知。副都护陈子壮麾下的按察使司(司法监察机构)不断接到各地代官关于“民间暗传流言”、“发现可疑聚会”、“物资流向不明”的禀报。锦衣卫安插在市井中的坐探,也送回了关于荷兰商船异常靠近、某些豪商夜间活动频繁的密报。
议事厅内,气氛凝重。
“王爷,” 陈子壮面带忧色,指着地图上几个被标记的地点,“萨摩、肥后、丰前,近日皆有不稳迹象。虽未酿成大乱,然民间怨气积聚,恐非善兆。下官以为,当再行怀柔之策,如暂缓催征部分苛捐杂税,严惩几个民愤极大的贪酷胥吏,或可稍安民心。”
范文程却持不同意见:“陈大人之心,乃仁者之心。然乱萌已显,怀柔恐被视作软弱。当下之急,乃强化侦缉,擒贼擒王!应令‘缉浪队’加大力度,对可疑分子,宁抓错,勿放过!同时,对那几家与西夷有勾连嫌疑的豪商,可寻个由头,抄家没产,既可断逆党财路,亦可充盈军饷**!”
多尔衮端坐主位,手指敲击着扶手,沉默不语。他深知陈子壮的建议符合儒家 “仁政” 理念,能争取底层民心,但见效慢;而范文程的策略虽立竿见影,却风险极大,容易扩大打击面,反而可能将观望者推向反抗阵营。更重要的是,他必须考虑北京的态度。崇祯皇帝既要求稳定,又忌讳将领擅权滥杀。
“二位所言皆有道理。” 多尔衮最终开口,试图平衡,“陈大人, 怀柔之事,你可酌情办理,遴选几个典型州县,减免些 次要杂税,务必 将陛下仁德 宣示到位。**”
“范先生, 侦缉之事,不可松懈。但抓人需有实据,抄家更需谨慎,以免 打草惊蛇,或 激起更大民变。 重点 查清 逆党 首脑 及其 联络渠道。**”
“另外, 奏明朝廷,陈述 倭地 隐忧, 请旨 增派 精锐 斥候 及 精通 倭语 之 锦衣卫 干员, 以 加强 侦防。”
他将难题部分上交朝廷,同时在自己权限内采取谨慎的 双管齐下策略。
北京紫禁城,养心殿。崇祯皇帝案头,并排放着多尔衮的奏章、陈子壮的密报(通过文官系统渠道)以及锦衣卫的独立情报。三份文件从不同角度勾勒出九州“表面平静,内里暗涌”的图景。
崇祯仔细比对着其中的差异:多尔衮强调局势可控,请求增派专业情报人员;陈子壮担忧民怨深重,建议加大怀柔;锦衣卫则直指反抗联盟已初步形成,并有外部势力介入迹象。
“王承恩。”
“奴婢在。”
“元狩四年,汉武 为何 派 张骞 二次 出使 西域?**”
“回皇爷,一是为联络大月氏共击匈奴,二是为广布耳目,知西域虚实。”
“嗯。” 崇祯目光深邃,“今之倭地,亦需‘广布耳目’。 多尔衮要人,朕给他。但要的,是能直达天听的耳目。”
他迅速做出决断:
“传旨。”
“一、 准扶桑都护府所请。 着锦衣卫指挥佥事赵靖忠,遴选 精干 斥候、 通译百人, 火速赴倭, 组建 ‘ 靖倭卫’, 专司 侦缉 逆党, 可直接 向 朕 密折 奏事。 其后勤补给, 由都护府 协助, 但人事、 行动独立。” (派去直属皇帝的情报机构,既加强侦察,也制衡多尔衮)
“二、 密谕陈子壮:‘ 怀柔安民, 乃长远之策, 卿可悉心推行。 然需把握 分寸, 勿使逆党借机坐大。 各地代官政绩考核, 当加入 ‘ 民情 安稳’ 一项。” (支持怀柔,但强调底线,并改变官员考核导向)
“三、 敕令东南督抚及郑芝龙:‘ 近有西夷船只疑似接济倭寇, 着即加强 海防巡逻, 对可疑船只, 可登船检查。 若 查获 军械, 一律 没收, 人员拘押审讯。 务求 斩断 其 外援。” (进一步收紧外部封锁)
“四、 着兵部,密调登州水师‘海蛟’营战船十二艘,驻防对马海峡,归北洋舰队李嘉南节制,名为‘协防’,实为策应扶桑。” (增强军事威慑,预备不测)
崇祯的布局,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从情报、内政、外交、军事多个维度,向九州暗中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