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长安皇宫的议事房内。

鎏金兽首烛台的火苗在穿堂风里明灭。

安倍山刚在 “清君侧” 的卷宗上签下最后一笔朱批,案头的鎏金铜铃突然急促作响。

是八百里加急的信号。

侍卫捧着染血的密信闯入。

牛皮信封上还沾着岭南特有的潮湿水汽,封口火漆印已被海水泡得模糊。

“摄政王!广州急报!”

安倍山一把抓过密信,指尖刚触到信纸,就觉出不对劲。

纸张边缘泛着暗红,竟是被血渍浸透的。

展开一看。

“吕太一兵变”“纵兵劫掠”“海盗再犯” 几个字像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他眼底。

“吕太一!”

安倍山猛地拍案而起,玄色蟒袍扫落案上的青瓷笔洗。

墨汁泼在金砖上,晕开一片狰狞的黑斑。

“本王让他掌管市舶使,是让他协助张休稳定广州,他竟敢趁乱兵变,纵兵屠城!真是胆大包天!”

侍卫吓得单膝跪地,头埋得更低:“据报,吕太一已控制节度使府,城内粮仓被他私分,百姓…… 百姓死伤惨重。”

“够了!”

安倍山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走到舆图前,手指重重按在广州的位置,指甲几乎要戳破羊皮:“传旨!”

“命田乾真、崔乾佑即刻调江陵三万兵马,先行驰援广州,务必守住城门,不让海盗再踏入城内半步!”

“再传史思明,让他加快行军速度,护送那一万五千支燧发枪到江陵后,立刻率霹雳军主力南下,既要剿灭海盗,也要平定吕太一的叛乱!”

他顿了顿,语气又沉了几分:“另外,传信袁晁,让他带着赈灾物资紧随其后,到达广州后,第一时间安抚百姓,掩埋尸体,防止瘟疫蔓延!”

“是!摄政王!”

侍卫躬身应道,刚要起身,又被安倍山叫住:“等等!告诉史思明,若是吕太一负隅顽抗,不必生擒,就地正法!”

“臣遵旨!”

侍卫快步离去,议事房内只剩下安倍山的脚步声,与烛火燃烧的噼啪声交织。

他望着舆图上从长安到广州的蜿蜒路线,眉头紧锁。

岭南路途遥远,就算兵马日夜兼程,也要十日才能抵达。

这十日里,广州百姓还要承受多少苦难?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内侍的通报:“摄政王,吏部尚书王大人求见,说有位文人墨客,携诗作前来,想为广州之事进言。”

“文人墨客?”

安倍山愣了一下,随即摆了摆手:“让他们进来。”

很快,王维带着一名身着青布长衫的男子走进来。

那男子面色黝黑,眼角布满细纹。

虽衣着朴素,却难掩眉宇间的书卷气,正是杜甫。

“臣王维,携杜子美先生,拜见摄政王。”

王维躬身行礼,杜甫也跟着拱手:“草民杜甫,见过摄政王。”

安倍山抬手示意:“免礼。“

“杜先生远道而来,可是有什么话要对本王说?”

杜甫上前一步,从怀中掏出一卷泛黄的纸笺,双手递上:“草民听闻广州遭海盗劫掠,又逢吕太一兵变,百姓流离失所,心中悲痛,遂作此诗《自平》,愿摄政王能听听岭南百姓的心声。”

安倍山接过纸笺,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自平宫中吕太一,收珠南海千余日。近供生犀翡翠稀,复恐征戎干戈密……”

笔锋苍劲,字字泣血,将广州的惨状与百姓的苦难描绘得淋漓尽致。

“好一个‘复恐征戎干戈密’!”

安倍山读完,忍不住赞叹。

这还是自穿越以来第一次与杜甫面对面。

当初在殿内第一次召见王维时,也只是拜读了那首《石壕吏》。

安倍山心想着,眼中却多了几分沉重:“杜先生心系百姓,本王敬佩。“

“只是不知,先生对广州之事,可有什么建议?”

杜甫叹了口气,语气沉痛:“草民听闻,吕太一兵变后,城内粮草断绝,百姓以草根树皮为食,甚至有易子而食之惨状。”

“如今当务之急,是尽快送去粮草与药品,先解百姓燃眉之急。”

“其次,需严惩吕太一及其党羽,以告慰死去的百姓。”

“最后,海盗未除,需派精锐之师,彻底肃清海疆,让百姓能安心生活。”

王维也补充道:“杜先生所言极是。臣以为,还需在广州设立安抚使司,选派清廉能干之臣,长期治理岭南,避免再发生此类祸事。”

安倍山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二位所言,与本王不谋而合。”

“本王已命田乾真、崔乾佑率军驰援,史思明随后便到,袁晁也会带着赈灾物资前往。”

他看向杜甫,语气温和:“杜先生有如此才华,又心怀苍生,不如留在朝中,为本王出谋划策,如何?”

杜甫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动容,却还是摇了摇头:“多谢摄政王厚爱。只是草民习惯了漂泊,更愿走遍天下,记录百姓的苦难,为他们发声。”

“若摄政王真能平定广州,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草民便感激不尽了。”

安倍山也不强求,笑着点头:“好!既然先生志在四方,本王便不挽留。”

“只是日后先生若有需要,可随时来长安找本王,本王定当相助。”

“多谢摄政王!”

杜甫躬身道谢,又道:“草民还有一事相求。”

“听闻摄政王推行两都贡举,注重经世致用,草民恳请摄政王,能在科举中增设‘民生科’。”

“选拔那些真正懂农桑、知疾苦的人才,让他们到地方为官,造福百姓。”

“民生科?”

安倍山眼前一亮,“先生这个提议甚好!本王会让王维大人尽快商议,将此事纳入两都贡举的章程中。”

王维也躬身道:“臣遵旨!定不辜负摄政王与杜先生的期望。”

杜甫欣慰地笑了:“如此,草民便放心了。时辰不早,草民告辞。”

安倍山点了点头,正准备命内侍送杜甫出宫。

然而心中又有所想,对杜甫道:“先生暂且留步,本王有个提议。”

杜甫:“摄政王请讲。”

安倍山道:“先生心系天下百姓,本王想,直接命你为钦差巡察使。”

“在你游历天下时,行监察天下百官之权。任何贪赃枉法之事可直奏本王。不设品级,等同于一品,领朝廷俸禄。”

“如何?“

杜甫转念一想,随即跪拜道:“谢摄政王!臣定当不辱使命。”

“好!好!”安倍山连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