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杜甫离去后,议事房内的烛火依旧摇曳。

王维望着窗外渐沉的暮色,语气诚恳:“摄政王,杜先生虽不愿入仕,却心怀天下苍生。“

“此次您封他为钦差巡察使,既随了他游历四方的心意,又能让他替朝廷监察百官,实在是两全之策。”

安倍山转过身,指尖轻轻摩挲着案上《自平》诗稿的褶皱,眼中满是感慨。

“杜先生的才华与心性,本就不该被朝堂束缚。“

“让他带着监察之权走遍天下,才能真正听到百姓的心声。”

他顿了顿,又道:“再说,两都贡举增设‘民生科’的提议,也多亏了他提醒。”

“将来选拔出懂农桑、知疾苦的官员,才能真正为百姓做事,避免再出现吕太一这样趁乱谋私的蛀虫。”

王维躬身应道:“摄政王深谋远虑,臣定会尽快完善‘民生科’的考核章程,确保能选拔出真正的贤才。”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侍卫面色凝重地闯入:“摄政王!何记织坊的何明远先生,于今日午时在家中病逝了!”

“什么?”

安倍山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

何明远是东唐国际的元老股东。

当年他推行纺织业改革时,何明远第一个响应,不仅捐出大半家产支持开办织坊,还亲自带着工匠改良织布机。

岭南十三行的布匹生意,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何记织坊供应的。

“怎么会这么突然?”

安倍山快步走到殿外,语气急切:“何先生前日还派人送来岭南织坊的账目,怎么今日就……”

侍卫低下头,声音带着几分沉痛:“据何府管家说,何先生近来一直操劳岭南织坊被劫的事,日夜难眠,昨夜突发心疾,没能抢救过来。”

安倍山沉默了,心中满是惋惜。

他转身对王维道:“两都贡举的事,你先盯着,本王去何府吊唁。”

“臣遵旨!”

王维躬身应道,看着安倍山匆匆离去的背影,心中也满是感慨。

何明远的病逝,对东唐国际,对大唐的纺织业,都是一大损失。

安倍山带着侍卫,快马加鞭赶往何府。

刚到门口,就看到何府挂着白色的灯笼,府内传来阵阵哭声。

何明远的儿子何子墨身着孝服,跪在门口迎接。

见安倍山到来,他连忙起身,躬身行礼:“草民何子墨,见过摄政王。”

“起来吧。”

安倍山扶起他,语气沉痛:“何先生一生为国为民,本王还没来得及感谢他为大唐纺织业做的贡献,他就这么走了,实在可惜。”

何子墨眼眶泛红,声音哽咽:“父亲临终前还说,没能看到岭南织坊重建,没能为摄政王分忧,是他最大的遗憾。”

安倍山跟着何子墨走进灵堂,看着何明远的灵位,心中满是复杂。

他上前上香,对着灵位深深鞠躬:“何先生,您放心,岭南织坊定会重建,您毕生的心血,本王会替您守护好。”

祭拜完毕,安倍山与何子墨来到书房。

何子墨从抽屉里拿出一份账本和一枚印章,双手递给安倍山:“摄政王,这是父亲留下的何记织坊账目和印章。“

“父亲说,若是他不在了,就让草民将织坊交给摄政王打理,只求摄政王能继续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安倍山接过账本和印章,却又递了回去,语气坚定:“何先生的心血,理应由他的后人继承。”

“本王任命你为新的何记织坊主事,继承你父亲在东唐国际的股份。”

“你放心,朝廷会全力支持你重建岭南织坊,所需的资金和工匠,本王都会派人协助你解决。”

何子墨眼中满是惊喜,又带着几分犹豫:“摄政王,草民年轻,恐难当此任……”

“你父亲既然能将织坊交给你,就说明你有这个能力。”

安倍山打断他,语气带着鼓励:“本王相信你,定能比你父亲做得更好。”

何子墨深吸一口气,郑重地接过账本和印章,单膝跪地:“草民定不负摄政王信任,不负父亲遗愿,好好打理织坊,为大唐的纺织业尽一份力!”

“好!”

安倍山扶起他,“你先处理好你父亲的后事,织坊的事,等你忙完再说。”

从何府出来,天色已黑。

长安的街道上挂着白色的灯笼,与何府的哀伤氛围融为一体。

安倍山坐在马车上,看着窗外的夜景,心中满是沉重。

何明远的病逝,广州的混乱。。。

大唐的复兴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而此时的广州,却是另一番景象。

节度使府内,吕太一躲在书房里,听着城外传来的攻城声,吓得浑身发抖。

他手中的酒杯掉在地上,摔得粉碎,酒液溅湿了他的衣袍,他却浑然不觉。

“大人!不好了!海盗已经攻破外城,马上就要打到内城了!”

一名将领慌慌张张地冲进书房,声音带着哭腔。

吕太一一巴掌扇在他脸上,语气疯狂:“慌什么!咱们还有这么多士兵,还能跟他们拼一拼!”

将领捂着脸,眼中满是绝望:“大人,士兵们早就没了战意,好多人都已经逃跑了!”

“咱们还是投降吧!再这样下去,咱们都会死在这里!”

“投降?”

吕太一气得浑身发抖,指着将领的鼻子怒骂:“投降也是死!安禄山不会放过咱们,海盗也不会放过咱们!“

“哼!不如跟他们拼了,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他转身从墙上摘下一把弯刀,刀刃在烛光下泛着冷光:“来人!传我命令,谁敢再提投降,格杀勿论!”

士兵们面面相觑,却没人敢动。

城外的攻城声越来越近,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如同催命的号角。

一名士兵突然跪倒在地:“大人,咱们真的撑不住了!投降吧,至少能留条活路!”

“对!投降吧!”

其他士兵也纷纷跪倒,齐声喊道。

吕太一看着眼前的景象,眼中满是绝望。

他知道,自己已经众叛亲离,大势已去。

他举起弯刀,想要自刎,却被身边的将领死死按住。

“大人!别冲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将领劝道,“咱们投降,或许安禄山还能看在咱们曾镇守广州的份上,饶咱们一命!”

吕太一瘫坐在地上,手中的弯刀掉在地上。

他看着窗外越来越近的火光,眼中满是悔恨。

若是当初没有发动兵变,若是当初能好好守护广州,或许就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罢了…… 投降吧……”

吕太一声音沙哑,带着几分绝望。

将领闻言,松了口气,连忙派人去与海盗谈判。

城外的喊杀声越来越近,广州城,即将迎来又一场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