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穿越成朱标,硬气朱标 > 第151章 宝船破浪,帝心似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1章 宝船破浪,帝心似海

当姚广孝在金陵的阴影处悄然播撒思想的异种时,帝国最引人瞩目的远洋探索事业,终于迎来了第一声惊雷般的回响。

龙首归航,盛誉满京:

夏末秋初,一个晨曦微露的清晨,数艘饱经风霜却依旧巍峨的“宝船”,在无数期盼的目光中,缓缓驶入泉州港。桅杆上,代表大明与皇室的旌旗虽略显破损,却在海风中猎猎作响,带着征服远海的骄傲。为首的,正是那艘被朱标赐名“探海”的旗舰。

“龙首舰队”历经近两年的远航,载誉归来!他们不仅成功抵达了旧港、满剌加,更远航至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甚至带回了锡兰(斯里兰卡)的使臣与狮子等珍奇贡物。舰队指挥呈上的,不仅是琳琅满目的香料、宝石、象牙,更有沿途精心绘制的海图、记录的风土人情、水文气象,其价值远超物质贡品。

消息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传遍金陵,举城沸腾!这不仅仅是航海的胜利,更是朱标开海政策、格物院造船技术与帝国雄心最有力的证明。朝野上下,无论之前对开海持何种态度,此刻大多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与自豪之中。朱标闻讯,当即下旨重赏舰队全体人员,舰队指挥封爵,并命礼部筹备盛大的凯旋仪式与献俘(贡)礼。

殿前问策,暗藏机心:

凯旋盛典之后,朱标于奉天殿单独召见舰队主要官员及随行格物院学者,详细询问航行细节与海外见闻。殿内气氛热烈,众人争相描述着异域的风光、繁盛的贸易以及番邦对天朝的仰慕。

然而,在一片颂扬声中,一个沉稳的声音显得格外突出。发言者正是姚广孝。他因在翰林院整理典籍,又对海事策论有所研究,得以被安排参与记录此次问对。在众人盛赞天朝威德远播之后,他合十躬身,语气平和地向舰队指挥提出了一个问题:

“阿弥陀佛。指挥大人远航功绩,彪炳史册。贫僧听闻,那古里、锡兰等地,番邦林立,其国虽小,却舟楫往来频繁,水手娴熟海战。不知大人可曾探知,彼等对我大明宝船巨舰,除仰慕之外,可曾……心存忌惮?或暗中有所防备?其海疆之内,可有我大明商船遭不公之事?”

此言一出,殿内欢庆的气氛为之一凝。舰队指挥愣了一下,仔细回想后,如实禀报:“回陛下,大师所虑,并非空穴来风。确有小邦,见我船队浩大,初时戒备森严。亦有我商船因不谙当地规矩,受过些许刁难。”

朱标目光微动,看向姚广孝,示意他继续。

姚广孝不慌不忙:“殿下,远人慕华,自是美事。然,商贸之道,利字当头。我大明携煌煌天威与巨舰利炮而至,彼等表面恭顺,内心如何,未可知也。贫僧以为,日后远航,除怀柔宣慰,亦需‘恩威并济’。当有明确章程,护我商民;若遇不公,亦需有雷霆手段,以儆效尤。更需细察诸番之间恩怨情仇,若能……因势利导,使其相互制衡,则我大明方为海上真正执牛耳者,而非仅受朝贡之虚名。”

这番话,将远洋探索从单纯的贸易与文化传播,引向了更深层次的地缘政治与战略威慑。其思虑之冷峻长远,令朱标也不由得暗自点头。此策虽略显霸道,却无疑是保障长远利益的现实考量。

帝心深邃,瀚海宏图:

姚广孝的建议,与朱标内心的一些想法不谋而合。他赞赏舰队的成功,但从未天真地认为仅靠德化就能掌控万里海疆。他需要的,正是这种清醒而富有战略眼光的补充。

“道衍大师所言,深得朕心。”朱标缓缓开口,目光扫过全场,“远洋之事,非仅商旅,实乃国策之延伸。怀柔乎?威慑乎?需审时度势,刚柔并济。着兵部、礼部、市舶司,会同靖海水师,依据此次航行所得,详定《护商靖海章程》,明确各方权责、行事准则及应变之法!”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深沉:“此次航行,证明宝船可堪远航,海路可以贯通。然,此仅是开端!朕意已决,登州、太仓新船厂加速建造新式宝船,规模要更大,航程要更远!下一步,舰队目标,当越过古里,西出大洋,探寻通往‘大秦’(罗马)之海路!朕要这日月所照,皆有大明帆影;这波涛所及,皆颂中华文明!”

朱标的雄心,如同无垠的海洋,深不见底,广不可量。他不仅看到了眼前的贸易之利,更看到了一个通过海洋连接、由大明主导的全新世界秩序的可能性。

星火映海,前程莫测:

姚广孝的这次殿前发言,虽未带来立即的升迁,却让他在朱标心中留下了“思虑深远,可参机要”的印象。他成功地让自己的声音,传达到了帝国最高决策者的耳中。

而朱标,在浩渺的海洋宏图与繁杂的内政改革之间,愈发显得沉稳练达。他的意志,如同深邃的海洋,既能容纳百川,也能掀起滔天巨浪。他驾驭着帝国这艘前所未有的巨舰,既要顺应时代潮流,也要警惕水下暗礁,更要提防船上可能出现的、心思各异的乘客。

宝船归来的荣耀,照亮了帝国前行的道路,也照出了潜藏在盛世光辉下的复杂人心。星火已映照在无垠的海面之上,未来的航程,是风平浪静,还是暗流汹涌,无人能够预料。唯一确定的是,执掌航向的朱标,其帝心之深,其图谋之远,已远超这个时代任何人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