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教子之际,战场胜负已明朗。
安阳抬眼看向战场,战场已乱成一团,准确的说,第五氏大军全乱了。
三千亲卫骑兵在第五氏大军中纵横捭阖,重骑横冲直撞,所到之处血肉横飞,第五氏士卒莫敢近身,万余步甲紧跟重骑绞杀...
不成阵型,组织不起有效的防御,第五氏大军只有被屠杀的份。
没有经历血战的第五氏大军面对屠杀,心中的恐惧将无限放大,不管军中曲长校尉如何驱使也无济于事。
不想被屠杀,溃逃成了最后出路。
几乎没用多久,第五氏大军的众多士卒不由自主的后撤,甚至很多士卒扔下武器转身便向四周溃逃...
燕军重骑踏着溃兵,直奔第五氏中军而来,其后是滚滚黑浪的步甲,燕军杀穿第五氏大军!
“第五氏,完了!”
第五氏中军中,第五昌面若死灰,已经无力阻止溃逃之兵了,看向天空,长叹一声:“悔不当初啊!”
他此刻很是后悔,当初为何昏了头没有听取儿子的意见,若听进去了,或许第五氏不至如此。
可惜,一切都晚了。
“天意如此。”
第五渊同样面若死灰,重重的连续咳嗽,直到一抹鲜血被咳出,他看向战场那竭力拼杀试图挽回败局的身影,混浊的眼睛似乎有了一丝光亮:
“族长,败局已定,你我可死,第五氏不能绝,留下你我之身拖延一二,让复齐带第五缺及本部亲卫逃命吧!”
第五昌同样看到了混乱的溃败中,那不断拼杀的身影,他点点头,让几个亲卫前去向第五复齐传令,而后拔出长刀,与第五渊对视一眼,大喝道:“亲卫曲,随本族长杀!”
五百余甲士迎着溃逃的兵马,冲向战场,瞬间便淹没在战场中...
...
嘚,嘚,嘚...
安阳抱着李安民共乘一骑,战马缓步而又沉稳的踏在战场上,马蹄踏过一具尸体,踩着一面被鲜血浸染的暗黄色旌旗,缓缓停住。
“禀大王,第五氏所有重要俘虏将校皆在于此。”沈易浑身带血,身边的长枪深深插入泥土,手握长刀说道。
“你伤势严重吗?”安阳微微颔首,上下打量了一下沈易。
沈易拍了拍胸膛,笑道:“谢大王关心,末将无事,小伤不碍事。”
安阳点点头,随即扫视了一眼被俘虏的第五氏重要族人及将领,也看到了灰头土脸,满脸污垢血迹的第五复齐。
第五复齐原本带着第五缺与三百亲卫脱离战场想趁乱逃走,但在土坡上的安阳将整个战场尽收眼底。
安阳自然不难猜出,如此有序集中的溃逃,定有第五氏的重要人物,而后便让一百亲卫骑兵追击捉拿,最终第五复齐成为了俘虏。
淡漠的扫了一眼后,说道:“第五复齐,何必躲在人群中沉默不语,上前来见孤?”
双臂被缚的第五复齐缓缓抬起头,走到安阳的战马前,深深的看了一眼安阳,一脸冷漠道:“燕王有何指教?”
安阳淡然一笑,“叛燕背孤,可想到有今日?”
第五复齐冷笑一声:“燕王这是想羞辱我吗?兵败不过一死,何必如此?”
安阳轻笑了一声:“兵败不过一死?倒有那么一丝气概,只是又何必战前向孤乞降?在孤眼中,你与第五氏不过跳梁小丑罢了,何需孤羞辱?”
第五复齐不由得默然,而后长叹一声:“你我皆知,我第五氏乃旧齐之后,起兵叛燕乃早晚之事。”
“只是我父当初太过心急急于起兵才沦落至今日,若非如此,这天下诸侯未尝没有我第五氏一席之地。”
安阳淡淡一笑摇了摇头:“不知所谓,当初渤州只有一个王羡之便让第五氏差点灭族,你如何认为在渤州夹在孤与吴淞之间便能成为一方诸侯?”
第五复齐微微一愣,沉吟片刻,再谈叹道:“妄念一起,祸及全族,悔之晚矣。”
而后,不再说话。
他也不会求安阳饶命,自从知道安阳为了剿灭第五氏不惜掀起渤州大战,他便知道第五氏只要战败,便不可能存活,安阳要第五氏全族做杀鸡儆猴的那只鸡。
安阳微微颔首,随后说了一句“全部斩立决”便打马转身离去...
...
燕王三年秋,第五氏入清河郡的三万大军全军覆没。
第五氏第五昌、第五复齐、第五渊、第五折、第五杰、第五缺等核心族人尽皆被斩,三万兵马死伤过半,余者皆为俘。
随着在清河郡第五氏大军的覆没,越州军马本深的一万水军立刻便缩入河中战船,顺河而下逃回中阳郡。
攻入中阳郡的六万燕军,忽而停止了进攻,退回湟河东岸。
紧接着,自常郡与巨鹿郡攻入清平郡的燕军也主动退回了常郡与巨鹿郡。
至此,渤州大战仅仅只持续了不到两个月,便忽然停歇。
大战虽歇,但两个月的攻势,让安阳收获不小。
燕军不仅突入了中阳郡,并占据了中阳郡湟河以东之地,对峙越州军,同时暗中招降了在越州军受排挤洪义洪信两兄弟。
安阳权衡一番后,以洪信为渤州鹰扬军主将,以第五氏降兵为基,再扩一军,命为定南军,调蒙山为主将,洪义为副将。
最后一个收获,便是清平郡的高世番好不容易休养一年,在常郡与巨鹿郡两路燕军的夹击下,损兵折将不少。
大战骤然停歇后,越州吴淞回顾战局也终于得知,安阳与燕军在渤州掀起大战,剑指的是第五氏。
第五氏剩余势力彻底失去价值,吴淞毫不犹豫的令高阳郡的王福臣重兵拿下第五杰的一万兵马。
王福臣不到半个月,击败了第五氏最后一个核心族人第五烈,趁机占据了高阳郡东,并大索斩杀第五氏各支族众。
渤州又陷入了短暂的宁静。
安阳则带着儿子李安民宴请了渤州所有将校后,在燕王三年冬回到了云州。
而后,安阳又开始了繁杂的政事之中,一边忙着燕王四年的正旦准备,一边瞄着北苍和中原纷乱的局势。
此时,安阳收到了一个震动天下的消息:靖海王吴淞,登基称帝了!
吴淞与东海之滨祈告天地,公告天下,除靖海王之号,立国为越,于越州永泰郡登基。
至此,中原除穆国宁武皇帝之外的第二个皇帝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