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四月初的时候,所有甘蔗收割完毕并被销售一空,累了十几天的村民总算能歇个几天,而知青点的知青更是筋疲力尽,恨不能连着睡几天缓缓。

不知道阿尔法是不是有什么强化身体的功能,乔木虽然清瘦,但体力与恢复力都很强,就连身体最好的孔大庆与陈军都比不上。

也因此,在农忙的这些天里,做饭的一直是乔木,照顾大伙的也是乔木。

不知不觉间,七个人竟然都将她当成了大姐大。

乔木对此适应良好。

哪怕再怕吃苦,再怕劳累,要让她一个内里几十岁的老太太同十几二十岁的青年计较,根本不可能。

既然没有心思恶毒,整天当搅屎棍的同伴,她高兴还来不及呢,稍微照顾一二也乐意。

或许她并没有觉察,从怕吃苦、娇气、不敢面对现实,到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劳作,转变的过程也不过半个月时间,不可谓不快。女王终究是女王,你爸爸也终究是你爸爸。

见一个个知青又黑又瘦,乔木唯恐累狠了,伤了元气,从村里连着买了三只老母鸡,天天给他们炖着喝,把一众知青感动的差点喊妈。

“滚去!”乔木佯怒道,“我有那么老吗,喊妈?!”

孙平端着碗嬉皮笑脸道:“姐,你太好了,比我妈对我还好呢。要是在家里,鸡汤肯定是那几个继兄继姐的。”

大家对他家里的情况都有所了解,听这么一说,不由十分同情。

黄娟也感激道:“乔木,多谢你,没你我可能根本坚持不下来。”

陈军笑呵呵道:“小乔,辛苦你操持这一大家子了。”

李红烟圈泛红道:“乔姐,你太好了,我在家一年还没有这几天喝的鸡汤多。”

乔木故意道:“行了啊,这鸡是大家凑钱买的,又不是我一个人买的。农活要干,身体也要保养,万一累坏身子骨,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孔大庆瓮声瓮气地道:“小乔这个家当的好,能吃饱,有荤腥。”

就连平时冷淡的赵天也赞了一句:“乔木为大伙花了心思。”就那三只老母鸡就不好买,这会养殖的家禽数目是有限制的。

乔木面色平静,心里却也是高兴的,哪怕付出时并不期望得到回报,但若有人怀着感恩之心,那也令人开心。

哪怕从许多文学作品上读到知青内斗,但她仍然希望能拧成一股绳,将下乡这段时间、精力放在有意义的地方,而不是互相挤兑、互相构陷,暴露人性之恶。

“喔喔喔——”大公鸡仰头打着鸣,被吵醒的乔木一听就是村长家那只好斗的大公鸡。

伸了个懒腰,她发觉睡了一觉,疲惫全消,精力充足,若是重来,一个人就能割两亩甘蔗,对,就是这么能干!

趁着休息,她跑去离村子有段距离的雨林里采割晚熟的香蕉,没想到竟然看到了芒果、菠萝蜜、菠萝、杨桃、木瓜、山竹、榴莲等热带水果。

这可把人美坏了,决定把这片密林当成私人果园,擎等着水果成熟采摘。

一边感叹南方省物质丰富,一边再次惋惜,这么好的水果运不出去,不能实现经济价值,换成各种工业品,满足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需要,简直暴殄天物。

中午没有回家吃饭,爬到大树上,一边啃水果,一边欣赏孔雀开屏。

想到南方省是疟疾多发之地,乔木心里一动,这里是植物的天堂,或许应该研究研究药草,学习学习中医,给自己的生活再加一层保障。哎呀,不知村里有没有被下放蹲牛棚的中医大国手,年代文里标配呀。

回到住处,已经是傍晚,除了两个去镇上购物的外,都在宿舍。

见乔木又提着一篓水果回来,众人一哄而上。

“这也是野果?天哪,南方省真是好地方。”

“荔枝真心甜啊,就是核有点大。”

“这个带刺的是什么玩意?怎么吃乔木?”

乔木见问的是菠萝蜜,就走过去,用镰刀割开外皮:“看见里面了吗?这一层就是果肉,里面还有一层果核。来试试。”说着将果肉一一递给他们。

“甜,真的太甜了。”

“好吃,嚼起来有弹性,不错。”

“不过我还是爱吃荔枝。”

乔木见孙平嘴巴不停,竟然一口气吃了半篓荔枝,连忙阻止道:“好了,别再吃了,荔枝吃多了上火,小心嘴上长泡。你试试别的。”

“这个紫色的是什么?怎么吃?”孔大庆问山竹的吃法。

乔木将山竹剥掉外皮,露出里面棉花般的果肉:“这样吃。”

“乔木,你还真是见多识广,这么多种热带水果都知道怎么吃,了不起啊。”赵天语气意味深长。

说者未必无心,听者肯定有意,乔木心里一动,忙笑着描补道:“哎呀,说了你们可别笑话。我是躲在树上看一群白脸颊的猴子这么吃才知道这些果子的吃法的。”

众人一听,哈哈大笑,黄娟更是搂着乔木的肩膀笑得前仰后合:“哈哈,我们还不如猴子。我这会相信人是猴子进化来的啦。哈哈。”

众人又是一阵狂笑。

休息了两天后,队长又给知青们安排了活,开荒。

这开荒开出来的土地并不会全部用来种植水稻,还有一部分用来种植甘蔗及橡胶树。

在这个年代,国家不光缺少粮食,也缺少食糖,更缺少橡胶这种在工业上用途广泛的工业原料。

红旗村并不缺少大米,这里的水稻可以一年三熟,尽管味道比不上后世一年一熟的东北大米,年产总量不低。此外,因为地处热带,绿色植物品种繁多,就是野果野菜也能填饱肚子,当地人是饿不着的。然而饿不着并不代表生活就好。这里离边境不远,交通不便,所以哪怕物质丰富,却难以运输出去,无法实现经济价值,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也就无法支撑他们的消费。能吃饱,也要穿衣、购买生活用品及农业工具吧?然而,百姓并没有钱购买。

丰富的物质并没有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难怪他们会视而不见了。

记得后世时香蕉片起码七八块一斤,其实就是芭蕉果、香蕉果用棕榈油油炸、再干燥而成。那个时期不管是航空还是高铁公路在全国早就铺开,“要想富先修路”这话确实没错,至少菠萝、芒果、菠萝蜜、香蕉这种华国中北部曾经难得一见的热带水果顺着脉络般的物流货运系统递送到千家万户。

红旗村目前最主要的收入就来源于甘蔗。相较容易腐烂,不能保存的各种鲜果,将甘蔗榨糖后包装运输无疑更能保证其价值的实现,也难怪要开荒扩大种植面积了。

知青们的工作还包括割橡胶,只是目前才种下没几年的橡胶树还不能大量采割橡胶液,这才让他们有了喘息之机。

水稻一年三熟,饿不着,却也意味着农活多,比不上东北还有“猫冬”。可以说,在红旗村,一年四季都要忙碌,整年都闲不下来。

果然,不等开荒完成,水稻就成熟了。队长只好放下开荒,领着村人、知青收割水稻。

单季水稻产量并不高,亩产也就四五百斤。将水稻收割后,还要脱粒、晾晒、入仓、再插秧,等忙完,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

经过这段高强度的体力劳动,知青们更黑更瘦了。

收割完稻子,自然又是插秧。

乔木不怕插秧,却最怕水田里的蚂蟥,每每看到那些柔韧无骨、靠着吸血生存的害虫,就浑身发寒。

可惜,这种生物是避无可避的,除非穿上长筒胶鞋。但这个时期,长筒胶鞋是需要工业品才能购买的,乔木没有。

插秧的几天就在乔木战战兢兢中度过了,并让她再次升起给自己换个工作的想法。

看着越来越瘦越来越黑、满脸疲惫的知青,她再次坚定了信念,年轻的知青不能将青春与热血消耗在日复一日单调枯燥的农活里,这不仅发挥不了自身的优势,还被本地农民鄙视,更加深了“读书无用论”。不管从当前来看,还是从长远来看,都不是好观念。

等插秧忙完,总算又有几天休息。

拎着一包糖,乔木再一次前往奶奶家。

从上次跟着拖拉机去镇上,到今天,因隔着一个农忙,这还是乔木首次上门。

天气越来越热,最高已经有三十度,晚上许多人家都在院子里乘凉。

乔木从村尾一路走过去,有友好打招呼的,更多的是熟视无睹的。

知青与普通村民间的关系显然不仅仅是不好,极可能很恶劣。

这中间的原因除了粮食问题,莫非还有其他原因?乔木很不解。可惜,同样因为连轴转的农忙,她还没来得及打听。

径直走入奶奶家,村长一家刚刚吃完晚饭,正坐在院子里乘凉。

奶奶见乔木来了,热情地道:“乔木吃了吗?快,来奶奶跟前坐。”说着,还让旁边坐着的大海将凳子让给乔木。

大海很听话,站起身就要往屋里跑,被乔木一般抓住:“来,姐给你们买的糖。”

奶奶忙道:“下次别买了,甘蔗刚进厂,不缺糖。”

乔木一时没想起这个,不好意思道:“还真忘了,咱村有糖厂。”

大海插嘴道:“姐,你这个糖糖厂可做不出这个味。”

乔木好奇道:“花生糖厂里不会做?”

村长吸了一口烟道:“村里的厂只会榨糖。加工只有县里的会做,咱没机器。”

这可不就是乔木的来意?

她忙道:“那要是有人有这手艺,再找来机器,厂里愿意做吗?”

村长了然地看了乔木一眼,就知道“无事不登三宝殿”。他淡淡道:“不光要会做,做出来还要能卖出去。”

乔木笑道:“村长,知青干农活比不上村里人,但干技术肯定比村里人强。您只要肯同意糖厂开发新产品,后续的技术、机器、生产、销售及售后知青可以自己跑腿,完全一条龙服务,不麻烦村里。其实全国人民都缺糖,没有卖不出去这回事。”

一直静静坐着的吴建国心思一动,鼓励道:“乔木,说说你还有什么别的想法。”

乔木理了理思绪,慢条斯理地道:“村里地少人多,能吃饱,但吃不好、穿不好、用不好,全靠能粗加工甘蔗的糖厂。”

吴建国点点头:“继续说。”

奶妈摇着蒲扇,微笑着听乔木侃侃而谈。

“若是村里将糖加工成水果糖、花生糖,再卖到海市呢?完全可以换取海市的工业品,热水瓶、布料,甚至手表、自行车等等。”

村长摇头道:“想的太简单。生产出来你怎么运到海市呢?海市那里有人要吗?”

乔木胸有成竹道:“这些可以包在知青身上。”想到烂掉的芭蕉果,又道,“其实村里可以将糖厂扩建成食品厂。”

“哦?”吴建国好奇道,“什么样的食品厂?”

村长也抬头看了乔木一眼。

乔木笑道:“野芭蕉无法保存,很容易烂掉,但可以加工成香蕉片出售。柑橘、荔枝、枇杷丰产期价格低廉,不易保存,却可以加工成罐头在冬天销售。”

若是计划顺利,她甚至想将后世的薯片提前发明出来。

这会全国人民都缺少油脂热量,油炸食品肯定受欢迎。

吴建国神色激动。他早就想大干一场,却因为形势不好,被亲爹压着,不让出头,没想到下乡的这个侄女竟然同他有着相同的抱负与野心。

村长不置可否,磕了磕手里的烟袋。

吴建国急了:“爹,你有没有什么看法?我觉得乔木这建议不错。要是干成了,村里人的日子肯定好过不少。”

村长淡淡看了他一眼。大儿子被磨了这么多年的性子,还是这么冲动,瞧瞧乔木,人家小那么多岁,还坐的稳稳当当,不急不躁呢。

乔木微笑望着村长,这可是村里的土皇帝,能“一言九鼎”的人物。不管有什么计划,都需要人家支持才行。

不过,今天过来不过是稍微提一提,详细的计划还要看吴村长的态度。

从想方设法种植甘蔗、开办轧糖厂来说,吴村长应该不是个保守的性子。

村长说了句:“不急,等村委会商量商量再说。”

乔木无奈,只好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