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和丰林的距离不算远,广安又在丰林的下游, 坐着船用不了多久就漂到广安了。
计一舟送出去的信没过多久就收到了回信,彼时他跟陈雷盯着沙盘大眼瞪小眼。
挖那么长一个沟渠工程量大不说,淡水好像还是不太够。
广安这片荒地的面积太大了,这样一条小渠是没办法供应所有田地用水的。
两人正发愁之际,许书带着信进来了,“大人,丰林回信。”
“给我的?”计一舟瞅了一眼,“公文送去给周枷。”
“这就是给您的。”许书说。
计一舟挑眉,拆开信笺看了起来。
果然是给他的,纸上密密麻麻都是宁元昭各种引经据典的“想你”,计一舟笑了笑,看完这一二三四页纸的情书,后边才出现宁元昭回复的正事。
先是让广安这边自己向布政司申请申请,不过他们最多补贴五千两,再多就不行了。
不是没有,而是不行。
大坝那边是大头,计一舟也理解。
他估算了一下,这么大的工作量大概需要小一万人挖个三四个月才行,这就是光挖的时间,后续再加上河道清理、加固边坡、修建与现有水系连接的口门、闸坝等也是个不小的工程量。
河道也不需要全部都是新挖的,也可以把一些原本的小溪流改个道或者分流也行,能节省一点是一点。
之后再是宁元昭在计一舟画的草图上添加的三处,并且特别标注了这个地方到时候是会开水道俢碶的。
那也就是说还可以从渭月江分流出三条支流过来,帮他们解决淡水问题。
计一舟啃着沙盘,再看看宁元昭计划开河道的地方,又改了主意。
“这是宁大人标注的他们会开支渠的地方,”他把图纸递给陈雷,“你看看有了这三条支渠的话,咱们就不横穿广安了怎么样?”
横穿广安太劳民伤财了,这么大的工程量完全是可有可无的。
陈雷看了会儿,“若是这三道碶真的会有的话,想必就是帮着他们新分出来的河道分流了,那我估计是够用的。”
两人又商量了一下,说到最后都觉得宁元昭在设计工程图纸的时候,不会不考虑到广安这边的用水。
最后一合计直接放弃了原先横穿整个广安的想法。
真的是因为这个工程量实在是太大了,而且还不是很有必要。
如果说广安这边一点水源都没有,那他们这个河道就是无论如何都要开了。
但是现在有宁元昭那边给的三道碶,基本上广安荒起来的地就能解决掉。
丰林那边的土地就是比明月村那边严重了些,跟广安的比起来还是很好处理,到时候改几个小河道就可以了。
至于冲鱼那边就算了,冲鱼本来就不靠种植生存,他们的大部分精力还是在捕鱼业上边。
宁元昭这边帮他们规划好了三条淡水来源,剩下那些需在田地里开挖的排水干渠、支渠、毛渠之走向与深度就要他们自己来研究了。
他们搞大坝肯定管不到这么细的地方。
计一舟带着小宝和狗狗,有自己的大马车也不需要别人再过多照顾他们,再加上陈雷和陈雷的几个手下,又把渭月江以南的地方看了一遍。
中途还召集了几个有经验的老师傅,判断水流可能汇聚的方向,还要用她们那些原始又笨拙的工具去测量土地和土地之间的细小差距。
那些眼睛分辨不太出来的微小坡度也不能放过,不然之后保证不了排水沟有足够的自流坡度,导致积水。
心里有个大概章程之后,计一舟带着陈雷又花了几天时间商量好田间地头的沟渠要怎么挖。
“排水沟须比灌溉渠更深,”计一舟强调:“深度要能有效拦截那高盐的地下水,间距也是,过密浪费时间,太稀疏了排水效果又不好,干渠需要又宽又深,那样才可以快速输走大量咸水,毛渠则要密集,如叶脉般深入每寸土地。”
陈雷点点头,“下官看这样就挺好的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还能照顾到所有土地。”
“淡水沟渠现在不用咱们自己挖了,等着丰林那边开工之后就会有安排了,咱们现在就让人来把田间地头这些排水渠还有沉盐池给挖出来。”计一舟说。
“下官这就去汇报给周大人。”
“去吧。”
等陈雷走后,计一舟给宁元昭写了封信,把他们初步画的冲淋沟渠分布图给了一份,让宁元昭看着安排渭月江以南的三道碶要怎么分布比较均匀。
陈雷找到了周枷,把事情汇报上去,周枷立马就跑过来见了计一舟,“大人,我们现在就安排人挖沟渠嘛?”
计一舟正打算带着小宝去集市上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吃的呢,看着周枷一脸无语,“是。”
周枷笑了两声,“那这个人手,要征集多少才够啊?”
“想要速度快一点的话就多找一点,早点把各种沟渠挖出来,早点把水泥运过去把暗道都铺好,后续还要有好多准备工作呢,你自己看着来吧,反正我是不着急。”计一舟说。
“不过在挖沟渠之前要让人先把这些土地全部深耕一遍,土壤板结严重,估计也要花些时间,自己带了工具的你就看着多给几文钱。”
周枷一一应下,这会儿已经在想要怎么去完成这些事情了。
陈雷站在原地等了一会儿,等计一舟空出来了他才上前,“大人,那这个淡水是不是也要同步进行准备了?”
“哎呀我都差点忘了,”计一舟一拍脑门儿:“这样,你去丰林,宁大人他们在丰林商讨修建堤坝的事情,你去瞅一瞅,然后问问宁大人怎么安排,让他跟你说。”
计一舟只是过来帮个忙,还真指望他啥事儿都负责呀。
他就不是个这么负责的人。
他顶多就在这边先找一亩田讲解一下要怎么做,举一个例子就差不多了,剩下的田地他肯定不会就在这边守着的。
而且现在除了冲淋法之外,肯定还要下一些别的手段。
什么石灰石、绿肥之类的肯定不能断,全部都要加上,甚至比之前在明月村更加繁琐复杂。
思及此,计一舟叫来了王寺水,“你去一趟明月村,让刘明月找几个上次学会了冲淋法的人,你带过来,到时候当工作顾问,每天给他们……五十文钱,管吃住。”
明月村的那些土地就是计一舟自己教了他们一亩地,剩下的就让他们自己捣鼓的。
村里有些上了年纪的人,生活经验很丰富,干活的时候还能提出一些小妙招,是计一舟都没有提前考虑到的那种。
那些老人看着没什么劳动力,实际上干活做事都是一把好手,让他们来监工,计一舟很放心。
给明月村的人找点活干的同时,自己还能省点心。
送走王寺水,计一舟又把许书叫来,“你去冲鱼给我带一些洗干净的沙子过来,带个……一千斤吧,沙子要用磁石过一遍,去除里边的杂质,然后晒干了再带来。”
海滩上的沙子因为经过海浪和风力的长期磨蚀,石英含量较高,这是烧制玻璃很好的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