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动人心的话说了一大箩筐,众人都很是松了一口气。
堰体在丰林,按照一般流程图纸出来之后需要上报给州城布政司批准,但是他们可以省去这一步,直接收拾备份好图纸,确定工程规模、标准、预算、所需人力物力,写一份奏折上交就可以了。
上交不是为了让皇帝批准方案,而是要钱。
年前他要了一回,杳无音信。
这次多少多少都得给一点儿吧。
宁元昭看着下方激动地人群,敲了敲桌子,“好了,大家先别激动,之后还有征调民夫、徭役、工匠、匠户,囤积粮食、工具,准备石料、木桩、水泥等物料。”
众人安静了一会儿,随后还是很激动。
根据目前的设计图来看,就堤堰主体总长就有一百三十四丈,堰体宽度快有两丈,高度和厚度基本上也快有三丈的一个庞然大物,更别说还有其他的那些东西。
这东西要是做成了,他们在座的各位全都有机会留名千古。
这可不是一点小事那么简单,怎么会让他们不激动呢?
宁元昭也不生气,笑着看大家兴奋地讨论,过了一会儿,他还是控制住了场面,“趁现在赶快把前期准备工作做完,等到了枯水期,我们抓紧时间把堰体给弄出来。”
前边做的准备越充足,后边干起活来就越顺利。
这些事情前期也有很多事情要去做,不过心里最大的那块石头暂时没有了。
宁元昭悄悄松了一口气,这口气还没松多久,底下的人就送来了一封信和一个人。
人他没怎么在意,先把计一舟的信给看了,发现他又改了自己的最初的方案,说是要为他省钱,有他开的三道碶口就够用了,但是要宁元昭把这三道碶口分布的均匀一点。
还说了,送来的这个人就是来这边看三道碶的施工图纸的,让宁元昭把事情给他叮嘱明白,让他早些回去把位置标记好,他那边好安排人挖其余的引水渠。
宁元昭看完信笑了笑,把信收好,看向顾云,“这人你带着熟悉一下广安区域那片地方的三道碶从什么地方开,怎么开,让他们先开始干活,计大人那边要用淡水了。”
渭月江那边开三道碶之后丰水期可以帮忙分担一下潮水,枯水期他们上游施工的时候也不怕下游地区没有水可以用,渭月江那边还是会继续有淡水流下来,丰水期有海水倒灌的话关闭闸口就好了。
顾云热情地将陈雷带了下去,从厚厚的一摞资料当中找出渭月江以南的三道碶口的施工图纸出来,跟小组里边的人一起跟他讲解图纸上标注的这些数字具体是什么意思。
图纸定下来,之后的工作也好进行了。
让下边的人休息了两天,他带着财政方面的人开始算账。
这项集拦潮、引水、调蓄、排涝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其耗费将是一个足以震动朝野的数字。
他召集起来的这个核算团队也顶着巨大的压力,这么大的东西,换成钱他们都不敢想。
寮南本来就穷,这一年来稍微好一点儿了,但是吃不起饭的人还是很多,基础的建设也有好多地方没有完善。
别的地方不说每个县城,最起码每个府城都会有一个慈幼院和一个书院,但是寮南这边,就光这个府衙都没有一个像样的慈幼院,顶多撑死有个要死不活的书院。
更下边儿的镇子上,或者县城里,能找到两个私塾就算不错了,向上书院学习,必须去府城。
他们都不敢想,要是将图纸上的每一条线、每一个点,都转化为具体的物料清单、人力需求和冰冷的银钱数目,这会是一个多大的数字。
就拿石料来说,当初堰体会选在这个地方就是因为两岸有山,采石料很方便,并且河道相对较窄,节省材料。
根据图纸上的数据,他们估计光堰体核心,就要数十万吨巨石。
干渠渠堤加固、渠底铺砌、关键段落衬砌所需的石料量,经初步测算,竟与堰体本身所需不相上下,这还未计算沿途所需的无数涵洞、渡槽。
规划中的数座大型闸门,包括进水闸、出水闸、分水闸和排涝碶闸,每一座都是精巧的石结构建筑,需要大量经过精细凿刻的条石和板石,其总数也非常可观。
还有相配套的蓄水湖,所需土石方量同样巨大,其中用于护坡、防浪,以及出水口加固的石料又是一笔巨款。
所有工程项的石料需求叠加,总量较原先只建堰体的预算暴增了近三倍。
采石场的规模、开采强度,尤其是运输距离和成本,这些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
这其中有多少部分可以换成水泥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是同样体量下的水泥肯定比石材贵,宁元昭肯定只会把钱花在刀刃上。
能用石材的地方就用石材,一些关键并且精巧的地方就用水泥。
这样一来,花费可想而知。
当然也可以用石材直接做了,但是考虑到一个堤堰肯定是要用很多年的,还是要考虑长久性的问题。
除了石材之外还有木材,也是一个大头,甚至可能还需要去其他州城购买材料才行。
他们就一个离山,也不能不考虑水土流失的问题,铆足劲儿薅这一座山吧。
虽然这个离山连绵不绝非常大,但是跟别的州城还是没办法相比较。
围堰、脚手架、支撑架、施工器械等需求不变,但因工程规模大和工期长,损耗与补充量也不少。
所有规划中的闸门都需要厚重的木质闸板、坚固的绞关架,以及配套的栈桥和工作平台。
这需要大量质地坚硬、耐水耐腐蚀的巨木,其采购成本和加工难度远高于普通木材。
所有闸门都需要打造巨大的铁制绞盘、铁链、闸门提升挂钩,以及加固闸体的铁件吧,好了这个给铁器方面又是一大笔钱,不仅钱,官营铁坊的产能也需要极高要求。
还有什么竹篾、麻绳都算是便宜的了。
这么大的工程量,这么久的工期,虽然人工可以招来徭役、匠户和军匠,人工倒是免了,饭他们得管吧,粮食的消耗这也就上来了。
啧。
宁元昭头秃。
寮南粮食本来就贵。
这样一比起来,给工人搭的简易营帐都算是九牛一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