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宋立春自责光顾着研究军粮了,居然连同住一个镇上的大伯母生病她都不知道。

“看过大夫了吗?大夫怎么说,什么病,没有大碍吧?”

宋立春边问边往里走。

春苗迎了出来,唤了声‘大姐’,代答道:“大姐,我娘没事,你别担心,已经看过大夫了,就是吃东西凉到了胃,上吐下泻了两天,大夫开了药,吃了一天就止住了,这会儿就是身子拉吐虚了,多吃点饭身上有力气了就好了。”

春苗解释得清清楚楚,宋立春这才放下心来,一进屋,却见两个姑姑正围着杜娟忙活。

“大姑二姑?你们怎么来了?”

这两人嫁人这么多年,平时连娘家都很少回,今天可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居然在杜娟炕头上端饭喂药的。

杜娟见人进来,蜡黄的脸上现出几分无奈,虚弱道:“立春,你大姑二姑是来照顾我的,我已经没事了,熬药煮饭这些春苗都做得来,不用再麻烦你大姑二姑了,等下你替我送她们出门。”

杜娟已经不是之前那个逆来顺受的性子了,她这撵人的话说得也并不算委婉含蓄,看来期间没少拒绝两个前大姑姐的照顾,只是这两人实在脸皮厚,竟然赖在这不走了。

这个时辰,村里大部分人应该都已经入睡了,宋立春忙了一天也是又累又困,见杜娟确实没什么大碍了,她便直接起身送客。

“大姑二姑,今天劳烦你们照顾大伯母了,好在大伯母病来得快也去得快,剩下的喂饭喂药的活就交给春苗吧,咱们也都回家吧,走,我送你们出门。”

两个姑姑却像是屁股沾了粘粘胶,并没有要起身离开的意思。

“立春经常忙到这么晚才回来吗?”宋大丫干笑一声道:“成亲了还天天不着家,你公公婆婆都由着你不管吗?”

“我是出去做事情,又不是出去鬼混。”宋立春笑道:“再说了,我公婆自己的事情也多,也挺忙的,可不会瞎操心管别人的闲事。”

两个管别人闲事的姑姑,果然脸色不怎么好了。

又听宋二丫说道:“立春,你的事情再忙也得让底下的人歇着啊,你看你大伯母,天天忙你的事情都累病了,人身都是肉长的,天天忙得脚不沾地连个歇息的空都没有可是不行的,铁打的身子都遭不住。”

见杜娟急得就要起身辩解,宋立春轻轻把人安抚躺下,笑着回宋二丫:“是啊,都怪我,还以为大伯母在宋家时练成铁人了,没想到她也是个肉身,也是会累病的啊,我知道了,以后一定会给大伯母安排休息时间。”

这话一出,宋家三姐弟齐齐红了脸。

杜娟在宋家时有多苦多累,被折磨得腰身就没直起来过,那时这姐弟三人都看在眼里,可没有一个替她说话的,也没人想过要替她分担的。

这会儿倒好,来这里充当好人来了,一个肠胃受凉,就惊动了这三个人过来服侍,还怪起她这个侄女压榨苛待人了。

姐弟三人肯定是说不过这个侄女的,不情不愿地被送出门,宋大壮却还是一步三回头,希望杜娟能开口把自己留下。

“大伯别回头了。”宋立春一语双关,“还是回去好好守着家里的吧。”

她总觉得,赖三儿一个外县人,居然大半夜地出现在金堂镇,虽然她没抓个现行,可直觉上就是跟宋凤琴有关。

宋大壮愣了下,终是没再纠缠。

宋立春又回房间问了杜娟的病情,确定她真没有大碍才放心。

“我大姑二姑怎么会过来照顾你呢?是被大伯请来劝你回心转意的吗?”

杜娟摇摇头,“她们是来借钱的。”

“借钱?”

“是啊,知道我给你做事赚了些钱,她们就惦记上了,磨了我一整天了,要不是你来得及时,估计今晚还有得磨。”

“大伯母借给她们了吗?”

“肯定没借啊。”杜娟苦涩笑笑,“我和春苗到现在还要靠你收留才不至于流落街头,就算有钱了,肯定也要先置办个属于自己的宅子才是,总不能一直赖着你啊。”

“大伯母别这么说,你帮我的要比我给你的多得多,怎么能说你赖着我呢。”

“话不是这么说的……罢了,咱不扯这个了。”杜娟喝了粥,身体也恢复了些气力,强撑着坐起来说话,“立春,你准备要做那么多生意,肯定是需要许多人手的,你真不打算用你大姑二姑吗?”

宋家姐妹俩,从宋立春开始做生意就一直自请过来帮她,也是希望像杜娟一样有个赚钱的去处。

不过宋立春对她俩看不惯,就一直没同意,等她嫁进沈家,她们又提了几次,后来还趁她不在家就去找了自己婆婆沈宁,婆婆也劝过她,有些不妨碍的活可以交给她俩去试着做做,她也一口拒绝了。

这会儿,杜娟又主动提到这事,她就更奇怪了。

“大伯母,你这是想替大姑二姑说情吗?当初你受苦的时候,她们可没帮过你啊。”

“说情?算是吧。”宋家的事情已经与自己无关,所以杜娟无论说什么都无比坦然,“整个宋家,你以前最看不惯你三叔三婶对吧?可现在,你依然帮麦秋找了好差事,你帮了麦秋,就是帮了你三叔三婶,你现在再看他们,还会不会像之前那样讨厌?”

宋立春仔细想来,这段时间来,三房还真没闹什么幺蛾子,平时自己爹娘这边有事,三叔三婶也还真是出人出力跑前跑后帮忙,两家人再也没像之前那般互相算计互相看不顺眼了。

“大伯母说的没错,三叔三婶的确改变了很多。”

“人都是会变的。”杜娟在宋家时的苦难,算起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来自于三房的剥削压榨。

她以前嘴上不说,心里却是有数的,可现在,她已经不恨了。

当然,她替宋家人说情,也不全是同情宋家人。她主要是还是为了宋立春,还有腊月。

姐弟俩,都和她一样是最底层出身,可一个嫁进了大户人家,另一个公费去了学堂读书。

这种情况,不招人眼红是不可能的。

姐弟俩以后混得越好,走得越远,就越需要有个可靠的大家庭在背后支撑。

这也是为什么越是大家族就越注重团结的原因。

杜娟说不出这些大道理来,只隐隐约约觉得应该就是这样子的,所以她愿意用自己的笨嘴,劝一劝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