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直播现代:生活被祖宗们围观了 > 第288章 李林甫的三项改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听到这个名字,李隆基的脸上瞬间血色尽失,悲愤与悔恨交织,他失控地用拳头捶打着地面,喉咙里发出困兽般的呜咽,咬牙切齿的骂道:“这个逆贼!逆贼!”

李世民看着李隆基这副模样,心中已然明了。

这个安禄山,估计就是安史之乱的“安”了。

那场叛乱的元凶,至少也是元凶之一。

可听今越所言,此刻的安禄山,不过是河北边境一个打了败仗的普通胡将。他未来,是如何拥有掀起如此大乱的能力的?

而李今越听着李隆基的咒骂,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他再如何叛逆,不也是你一手宠出来的?”

此言一出,李隆基顿时无话可说,随即立刻语无伦次地反驳:“不!不是朕!这不是朕的错!是李林甫!是杨国忠!是他们……是他们蒙蔽了朕!更是他安禄山!是他不忠!是他谋逆!这一切,跟朕没关系!”

看着自己这个曾孙毫无担当的样子,李世民胸中的怒火再也压制不住,他猛地冲上前,一脚将李隆基踹翻在地。

“看看你现在这个样子!像什么样?!”

李世民指着地上的人,恨铁不成钢地骂道:“今越骂你骂得不错!敢做不敢当!你还算不算个男儿!”

李隆基被这一脚踹得倒在地上,不停地颤抖,可却不敢还嘴,只能喃喃道:“太宗,太宗,我……我……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这不能怪我……不能……”

“够了!你给朕闭嘴!”李世民如今却丝毫不想听他的辩解,只是骂道:“朕不想听你那些没用的狡辩!若是真的与你无关,你就告诉朕!今越所言之事,你哪件没做过?”

李隆基闻言,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李世民看着他这副样子,失望的闭上了眼睛,声音里满是疲惫:“你给朕跪好。从此刻起,朕,不想再听到你的声音。待今越讲完,朕,再与你算账。”

李隆基不敢违抗,只能重新跪直,将头深深埋下。

而此刻,李今越也摇了摇头,懒得再看他,只是冷冷说道:“李隆基,无论你怎么狡辩,都绕不开一件事。你是一个手握实权的皇帝。无论是李林甫、杨国忠,还是安禄山,在局势失控前,在你将所有事情丢给李林甫、自封双耳之前,他们所有的行为,你基本都知情,甚至默许。”

“哪怕在安禄山反叛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你都有无数机会叫停,甚至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可你没有。你依旧沉醉在虚假的盛世美梦之中,用着百姓们辛苦缴纳的赋税,享受着奢靡的生活。李隆基,谁都可以没有责任,唯独你不行。欲戴其冠,必承其重,这个道理你不懂吗?何况,这一切,你本就要负最主要的责任。”

说完,李今越不再理会他,转身走到了背对着这边的李世民身旁。两人干脆都不再看李隆基,眼不见心不烦。

“二凤陛下,缓过来了吗?”

李世民摇了摇头,他怎么可能缓得过来。但他还是长长地叹了口气说道:“你继续吧。”

李今越随即笑了笑,问道:“二凤陛下想先听哪个部分?安禄山?还是……”

李世民摆了摆手说道:“今越自行安排即可。”

李今越点了点头,随即说道:“那咱们就按照顺序来吧。在李林甫挤走了张相后,几乎是同一时刻,李隆基便任命李林甫为兼职中书令,又将朔方节度使牛仙客任命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说到这里,李今越又再度冷哼一声,无语道:“但正如张相所言,牛仙客常年身处边陲,目不知书,如今在李林甫的举荐下被拜为宰相,又能有什么作用呢?不过是李林甫在借机讨好唐玄宗,并且借机完成了专制相权的目标罢了。”

“而这一切,李隆基知道吗?他知道。至于为什么?那当然是咱们唐明皇累了,要享受享受了。根据《旧唐书》记载,当时的情况是:‘百官奔走其门,天下事皆决于林甫。’”

李世民听到此处,只觉得眼前阵阵发黑。

这个孽障!是不是有病!大唐为何要设立群相制?不就是为了防止一人独大,堵塞帝王耳目吗?不就是为了让多名宰相互相制衡吗!他竟然敢让李林甫一人执掌大权!

李今越见状,连忙安抚道:“二凤陛下不必太过着急,时间还没到呢。”

她将李世民扶到位置上坐下,才继续说道:“正如我们此前所说,李林甫确实有他的过人之处。他不是那种只会阿谀奉承的传统奸佞,他确实有本事。”

李世民坐了下来,他当然相信李今越的话。可他此刻也十分清醒,再有本事的奸佞,终究也只是个小人。他们会为了权柄去努力,他们知道权力的来源是皇帝,会死忠于皇帝,但他们绝不会在乎天下百姓的死活。他们一切行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

但,李世民还是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听了下去。

李今越缓缓地介绍道:“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终于掌握话语权的李林甫开始放开手脚,针对唐朝此前存在的种种弊病展开了三项改革。”

“首先,他修订并颁布了新一轮的均田令。”

“均田制自高宗时起便已逐渐崩坏,但时代的发展并非像翻书那般篇章分明。在李隆基上位初期,整个社会还未诞生出能完全取代均田制的新制度,所以,他依旧寄希望于维护旧制。”

“与均田令同时推行的,是李林甫的财政改革。他提升了户税、地税在朝廷总收入中的比重,以此来稳定税源,缓解朝廷日益沉重的财政压力。”

李今越顿了顿,继续道:“其二,是从开元二十二年到开元二十五年,由李林甫主持(张说,张九龄等编撰。),对唐朝的律、令、格、式等律法文件,进行了全新的修订。最终修订成法律条文十二卷,律疏三十卷,令三十卷,式二十卷,开元新格十卷,这便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唐六典》。”

“不仅如此,他还亲自撰写了方便官员们参考的《理道要诀》四十卷,由尚书都省抄写五十份,发往各地,作为行政指南。”

听到这里,李世民紧绷的面容,竟是微微松动了一瞬。

《唐六典》?行政指南?这些举措,无疑是巩固国家法制,提升行政效率的大好事。

哪怕是他,也不得不承认,单论这第二项改革,这个李林甫,确实有宰相之才,是个能吏。

可李世民心中的疑云,却并未因此散去,他敏锐地捕捉到了第一项改革中的致命问题。

李世民的眉头再度紧锁,他沉声问道:“今越,这新一轮的均田令,可有彻查天下隐田?”

“若是没有将此前被豪强、勋贵们吞并的土地重新清查、吐出,那再颁布一轮均田令,又有何用?”

“还有,你此前曾言,开元后期,百姓的负担已然极重,此刻再加户税、地税,那百姓们,该如何生活?流民,岂不是会更多?!”

听到李世民如此一针见血的问题,李今越不由感叹,不愧是二凤陛下,这政治敏感度可真高啊。

于是李今越说道:“二凤陛下,您先别急,我们先说说他的第三项举措。”

“那便是,继张说将中央禁军从府兵制改为募兵制后,林甫则更进一步,正式将屯驻边疆的所有部队,全面替换为以募兵而来的长征健儿。”

“至此,募兵制彻底取代府兵制。而为了配合这项国策,内地各州县,则是‘包起甲胄,兵刃,以示不用’。”

此言一出,李世民的脑子“嗡”地一声,眼前瞬间发黑。

李世民再也忍不住,他猛的站起身,气得浑身发抖,指着地上那个还在瑟缩的身影,厉声问道:“你!你究竟在干什么?!你怎么会如此短视!”

“府兵制崩坏,改行募兵,朕能理解!为守边疆,在边境陈列重兵,朕也可以理解!只要多加限制,尚有可为!可你……你怎么敢让内地军备废弛到如此地步!你究竟是怎么想的!你的脑子是被驴踢了吗!!!”

李隆基被这声怒骂吓得魂飞魄散,趴在地上不敢言语,只敢在心中默默的辩解。

他只是想制衡那些文官,他只是想打压那些世代垄断十二卫大将军之位的关陇贵族,他只是……

李今越看着他那副样子,冷笑一声,替他将心里话说出了口。

“二凤陛下,他当然有他的‘考量’。”

“李林甫为了彻底打压以张九龄为首的,那些有风骨、敢直谏的文官集团,便向李隆基提出了一个‘高明’的主张。那就是,大力扶持番将。”

“由此,形成一个‘胡将—权相—皇权’的三角政治格局。三方互相制衡,又互为同盟。”

“而在咱们的唐明皇看来,边疆的胡人将领,与朝中的宰相,可以互相牵制,而他这个皇帝,便可以高枕无忧地居中裁判,于是他默许了这样的布局,毕竟,三角形最为稳固嘛。”

“所以,二凤陛下,”李今越看向李世民:“李林甫这个人,虽然人品低劣,但他的行政能力确实不俗。他这三项改革,也确实为所谓‘天宝盛世’的表面安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

李今越话锋一转,声音变得冰冷。

“但这只是这些勋贵们的安定!而对于天下的百姓而言,对于天下的百姓而言,这些无异于灭顶之灾!”

“咱们前面说了,李林甫出身宗室,是勋贵中的一员,他所做的一切,自然是为了维护勋贵们的利益。”

“李林甫颁布新均田令,却根本没有清查隐匿的田亩,这等于是变相承认了土地兼并的合法性!不仅如此,他还允许部分永业田可以自由交易。结果是什么?结果是无数农民因赋税沉重,被迫卖掉赖以为生的土地,沦为佃户,或是背井离乡的流民!”

“《通典·食货》中记载,天宝年间,天下逃户,竟占总户数的三分之一!”

“他提高户税地税,可根据《旧唐书·杨炎传》的记载,那些富户勾结官吏,轻易便将负担转嫁出去,最后,还是压在了本就贫苦百姓的身上,逼得他们‘卖儿贴妇’,家破人亡!”

李今越一步步逼近地上那个身影。

“于是,勋贵大族们依旧活在歌舞升平的盛世余晖之下,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奢华。”

“而天下的百姓呢?他们‘卖儿贴妇’,易子而食!几乎要被吸干最后一滴血!”

“这就是你所谓的盛世吗?”

那句“唐明皇”,像一根针,狠狠刺中了李隆基。他猛地抬头,刚想反驳,却迎上了李世民那几乎要杀人的眼神,瞬间又吓得把头埋了下去。

李今越随即不再看他,而转头对李世民笑道:“不过,要说李隆基在李林甫主政的这段时间里什么事都没干,那也不对。”

“毕竟,咱们这位唐明皇,那时候还是挺忙的。毕竟他在享乐的同时还得抽出时间,顺手杀了自己的三个儿子,顺便……再结个婚,不是吗?”

话音落下,整个空间死一般的寂静。

李世民脸上的怒火瞬间凝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致的错愕与不可置信。

[……什么?]

[我听到了什么?!这皇帝忙里偷闲还顺便找了个时间杀了自己三个儿子?!顺便结了个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