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做李怀恩就很好,当个代理封疆大吏,只要认真地履职,几年之后,他年龄成熟些,业绩稳定些,就能转正。这个职务也适合他,领着两万大军,日日操练人马,保护边疆安生。每年得朝廷的军费,不够用的,让大军们囤田、做工、植树造林、饲养牲畜。

李怀恩想着,一切都很好,唯一可惜的就是再也见不着元娘,是他们要先害别人的,如今他心里痛苦得像裂了一样。他不想追究义父的下落,看在元娘的脸上,也不想牵连到王刺史,所以撒了谎。

如今只能等待,只有时间能治愈一切,所有的伤痛都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变轻,不管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的。

过了中秋,王雪领着弟弟,带着车队回都城了。二十七个月的孝期说短不短,说长也不算长,孝期过完,他们兄妹要去母亲坟前进行祭拜,然后去孝,恢复正常的生活。父亲这边不能直接离开,要向朝廷申请假期或以进都城述职的名义,才能回都城为母亲上坟。

谁都有家务事,何况近期北疆平稳,朝廷也没有太难为王刺史,准他在十月份进都城述职。王刺史一回来先给曲夫人办祭典,太子殿下也派人前来参加了亲家母的祭拜仪式。

去孝没几天,太子恩准王雷做了太子詹事,统管东宫机构,理由是太子殿下舍不得长女去外地,想让她陪在身边。各路官员也不敢吱声,太子的其他儿女年龄还小,唯一成年的就是广平郡主了。让这两口子在身边帮忙,有什么可说的,关键是你说也白说,还把未来的长公主和大驸马一并得罪了。

王霆在孝期时,一直在青州驻守,稳商安民,鼓励农商,把昌乐山庄的的牛和驴租借给农户使用,官声很好,出孝后升任青州做刺史。广平郡主的四表兄林志强在任期间,任劳任怨,成绩卓着,升任密州郡守。

官员中自然有不服的,御史也纷纷上奏,觉得这二人升职的理由牵强附会,言过其实。也有人认为太子不公正,简直任人唯亲,太让人不服气了。可惜二人形势比人强,皇帝越发病重顾不上管事了,别看上朝时太子不敢坐龙椅,在旁边设了临时位置,实际上龙椅是空的,朝中大事都是太子说了算。

太子妃也是忧心忡忡,太子一直拉拔跟广平有关的人,难道还想立为皇太女啊?英王家气鼓气胀的,跟太子交涉几次,太子只能安抚:“不会的,孤有儿子,不可能推女儿上去的。只是朕的儿女中,只有广平成年了,先给她安排妥当。广平虽不是太子妃亲生的,可也是几个儿子的亲姐姐啊,有她帮扶,难道不比外人强吗?”

杨家又盯上了王霆,非要把家里那个庶女十六娘嫁给他。王刺史讽刺一笑:“不好意思了,您家说迟了。本公的次子王霆,早和林家的姑娘订了亲,媒人是礼部的淳于大人。要不是在内人的孝期里,早成亲了。本官这次来都城述职,顺便给亡妻除孝,也要给次子成亲。”

杨家气坏了,一打听还是真事,王家早都给林家过了聘礼,据说丰厚异常。袁掌柜这个继母很会办事,为了跟继子们打好关系,自己贴补了不少东西。

婚期也择了,正月初九的正日子,王霆会在腊月底回都城,给母亲办完三周年,然后迎娶林家姑娘,婚后夫妻同去青州任上。

听到消息的渤海高氏,心里如吃了一只苍蝇,合着王家前脚跟高家退婚,无缝对接就跟林家定了亲呗。这是拿高家没当回事啊,不就是要点赔门财和一点股份吧,这汝南王氏也太不通情理了。

高大人听得老家人来信说这事,他简直是无话可说,你提的条件人家不答应,后来王家出了事,高家也不干了。两家退亲后,就没什么关系了,现在来信扯这些岂不是自寻烦恼吗?

婚期如约而至,林三小姐令华心里十分忐忑,林家为了提高自家的门第,结亲只看利益。

大姐荣华嫁了宗室的一个鳏夫,大姐才十九岁,风华正茂,淮西郡王都三十四了,孩子有三个,想着就闹心。还好大姐的手段高,智商情商都在线,把那父子几个哄得服服帖帖。

二姐繁华嫁得是兵部尚书左家的嫡三子左思斌,那人武艺虽高,长得实在是其貌不扬,脾气还有些暴躁。也难为二姐心态好,对外只说年龄相当,人品踏实,家境还好,男人无所谓外貌。

她母亲道:“令华别想太多了,咱们女人婚姻如何,全都是命啊。改变不了命运,只能改变自己的心态。王家下了巨额聘礼,肯定有家底,而且对你非常满意。听别人说王二公子长得很好,年纪轻轻,就做到刺史,肯定是青年才俊。虽然有后娘,他在外地任职,想来也没什么大影响。”

成婚当日,众人一见新郎婿,长相真是不错。身高七尺半,肤色晒得偏黑,但五官俊俏,身条笔挺,都羡慕林三小姐运气挺好。新郎还很有才,让背诗背诗,让射箭射箭,文武都过得去。想着他父兄得力,家境殷实,本身也是进士及第,年纪轻轻就是大州刺史,前途甚好,一片夸奖之声。

林令华也放了心,不说别的,就冲郎君这副长相,日子就能过下去。婚后,夫妻都是聪明灵慧的,彼此满意,相处融洽。小日子过得和谐,双方家长也高兴了。

启辉三十年的上元节,王郡公一家人在一起过得很幸福。家里有两个王刺史,总不能称为大王小王吧,好在大王刺史现在有了爵位,因此外人见了大王大人称一声郡公大人,小王大人称刺史大人吧。

王雷的长子王英两岁多了,长得白净可爱,小脸圆乎乎的,很乖很听话的样子。人都说隔代亲,主要是东陈的男人讲究抱孙不抱子,王刺史见了孙子,比自己的三个儿子都亲热。没几日,祖孙俩就好得跟什么似的,什么好的美的都想留给孙子。

两个儿子的亲事完结,下面就该女儿的婚事了,儿子们好办,往家娶人,只要门当户对,女子外貌品行中等就行。嫁女儿可得谨慎,嫁到别人家,就是别家的媳妇。虽说娘家有势力的,婆家会好一点,可要是有什么矛盾也不好越俎代庖去管。

女子最怕进了外光里空的家,要是再碰见面甜心苦的家长,那才是有苦说不出呢。

家里支持王雷和王霆使劲发展,不全是重男轻女。家里一直不肯给小雪办大产业,也是怕人太过觊觎小雪的财产算计她,对她好不是看中她的人,而是盯上她的身家。

小雪参与开办的金玉店目前有三家,都城的一号店,袁夫人和小雪各有一半股份;青州的二号店,王善惜占八成股份,小雪有两成股份;丰州的店,王元娘有两成股份,袁夫人有三成股份,小雪有五成股份。

不过,三家店具体能分多少钱,外人不知道,从店里的生意来看,盲猜收益或许还不错。

王家人放出话来,因为青衣君的前尘往事,王家引以为鉴。姑娘找夫家,不入宗室,不攀高门。只求男子德才兼备,长相过得去就行,家产多少也不紧要。可是,因为几年前十四皇子作的孽,讲究的人家都对王家姑娘嗤之以鼻,丢人现眼的东西,娶过来怎么出门见人。

也有通情达理的人家,觉得王雪这孩子可怜,不是她的过错。可是同情是一回事,要是成亲,又想到十四皇子遭遇天遣,心有忌讳。再联想到之前韦西洲全家失踪案更是心惊。过日子哪有舌头不磕牙齿的?万一什么事做得不好,老天降下天罚,日子还过不过了?

姑娘没有着落,王家也无可奈何。新的春耕马上就要开始了,有国法管着,都得去各自的任地就职。王郡公领着袁夫人和小儿子最先出发,丰州比较远,此时路上的雪还未化,走得慢。随后,王霆领着新妇出回青州任上了,今年可是要开始偿还太子殿下的钱了,潜秀山和凤凰峪都得认真经管。

王善一这会儿干什么呢?她在安南明珠岛上搞建设呢。长孙侯爷什么都依着外孙女,领着两千老兵在明珠岛上建了别墅群,外观都是模仿着空间里王博士的别墅建造,英英帮忙打印的内部结构图。这里人迹罕至,王善一在里就没了什么忌讳,水泥、瓷砖、钢筋、钢管、铝合金窗框、钢化玻璃,只要空间能提供的,她都敢用,简直就是奔着在这里终老的架势。

长孙侯爷问她:“乖宝啊,你弄这么大阵仗,真打算来这里过日子了?”

王善一点头又摇头:“现在还不知道,不过未雨绸缪嘛,皇帝快完蛋了,怕到时候有腥风血雨呢。太子殿下这个人心机深沉,眼下看着还好,谁知道会不会卸磨杀驴啊?”

长孙侯爷道:“不至于吧?皇帝升天跟咱们有啥关系呀?争位也是那几位皇子,王家和长孙家对太子又没有二心,用谁不是用?”

因为李怀恩的事,王善一心情一直不大好,说话做事也有些失了章法。她干脆跟外祖父摊牌了,心里有太多的事窝囊着,不吐不快。

她第一句话就把老祖父吓得腿软了:“外祖父,乖宝做了屠龙局,把太医给皇帝的丸药更换了。那药会透支人的生机,初用时精神变好,痛苦减轻,到后来上了瘾,身体被掏空。估计这会儿,那种药早用完了,太医配的药根本不起作用,皇帝心中忧思恐惧,最多今年到头,他也该龙归碧海了。”

屠龙局是灭九族的大罪,乖宝一点也不乖,胆大包天了。怪不得要开发明珠岛呢,这是怕事情万一败露好逃命呢。也是,当初在梁王府能做诈死局,现在也能做诈死局啊。

王善一道:“没事,要是暴露也是在用药期间,只要有心人发现丸药不对劲,让太医一查验就会发现成份不同,屠龙局就败露了。现在这个时候,那种药早吃完了,拿什么去查。开发明珠岛,是看它周边的环境很不错,可以养海水珍珠。”

长孙老侯爷满脸严肃:“说,为什么要屠龙呢?有什么大事不能解决了,非要拿九族的性命去赌呀?”

曲氏和王雪出事的详细情况,王家人怕老侯爷太着急,之前没敢告诉他,只说曲氏是急症过世。现在时过境迁,也不怕老侯爷知道,王善一就把当初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外祖父。

长孙老侯爷气得破口大骂:“是该死,净可着一家祸害啊!害了善一,害了曲氏,又害小雪,没完没了的,太可恨了。”

王善一点头:“咱家的悲剧,一多半来自皇帝的特权,他的儿女坏透了膛,把咱家给坑了,可是咱们却动不了那些人,不就是有这恶龙的庇护。咱家啥也没干,却有这样的下场,乖宝实在不服气,凭什么啊?”

长孙老侯爷想着,皇帝该死,他六儿子害了乖宝,转身就娶了五望七姓人家的姑娘当续弦;他十四儿子害了善先媳妇曲氏的性命,污辱了小雪,所以遭遇天遣,皇帝却把善先贬到丰州;他十九女儿缺德,害了小雪名声,却能嫁得心仪之人,过得美满幸福,咱家小雪却断了前程,至今没有姻缘。

两人沉默半晌,长孙老侯爷长叹一声,不再怪责外孙女,事到如今,只能听天由命吧。他都一把年龄了,还怕什么?只希望孩子们平平安安。皇帝确实不是个好东西,这些年把长孙家的孩子弄的不能团聚,只为莫须有的提防。

两人达成一致,皇帝死了,太子登基,以新皇跟善先的关系,兴许会好一点吧。

老侯爷想到这里,忽然想起一件事:“乖宝,你三舅在南诏,如今形势好像不大妙。”

王善一挑眉:“三舅冰雪聪明,在南诏当大使,东陈是上邦大国,南诏是附属小国,两国又不打仗,怎么就不妙了呢?”

长孙明道:“嗐,别提了,这几年,东陈天灾频繁,一直没消停。南诏也受影响了,茶叶卖不出去,滇药也卖得不大好。南诏的贵族和大商,把对东陈的不满冲你三舅舅发泄,他现在的处境就有点尴尬。”

王善一想了一下才道:“咱东陈国内的茶叶都是小苗品种,只图快,三年苗就开始采摘。通过压枝剪枝等手段不让茶树长高,就为了采摘方便。可滇地的茶树很多是百年大树,极为难得,那茶叶的味道也特别好。”

长孙明吃惊:“还有这事?外祖父也不懂这个,你三舅有时候给送一点茶叶来,外祖父喝着也没比南粤的茶强到哪里去。”

王善一道:“外祖父就爱吃肉,哪里懂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