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新阅微异谈 > 第57章 香玉奇踪迷千古,青片妄称避火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7章 香玉奇踪迷千古,青片妄称避火器

【香玉谜踪】——

《杜阳杂编》里记载着唐代大宦官李辅国拥有一块神奇香玉的故事,说那香玉不仅能辟邪驱鬼,还自带奇异香气,情节离奇古怪,充满神秘色彩。初读这段记载时,我只当是小说家言,荒诞不经,不过是文人墨客为博人眼球编造的奇闻轶事罢了。然而,在听闻外祖母的苍玉扇坠之事后,我才惊觉,这世间或许真有香玉这般神奇的物件。

先外祖母曾珍藏着一枚苍玉扇坠,据说是明代大宦官曹化淳的旧物。遥想当年,曹化淳出入宫廷,权势滔天,这枚扇坠怕是从明代内府中悄然窃出,历经岁月流转,不知怎的便到了外祖母手中。扇坠的造型并不华丽,反倒透着几分古朴简约,匠人巧妙地顺着玉石原本的形状,雕琢成两条螭龙相互缠绕纠结的模样,那螭龙的身姿灵动,仿佛下一秒便要破空而去。更令人称奇的是,玉石表面分布着几点血斑,色泽鲜艳,宛如融化的蠛蠓,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诡异与艳丽。最神奇之处在于它的香气,只要用手轻轻摩挲,待玉石发热,一股清幽的沉香气便缓缓飘散开来,萦绕鼻尖,令人心旷神怡;可若是不摩擦生热,它便与寻常玉石无异,毫无香气。我暗自揣度,李辅国的那块香玉,恐怕也不过如此,那些古籍中的记载,想来是撰写之人添油加醋、大肆渲染了一番。

这枚苍玉扇坠,在家族中引发了不少故事与猜测。先太夫人对这神奇的扇坠喜爱至极,曾多次私下向外祖母表达想要收藏的心意。外祖母看着女儿热切的眼神,慈爱地许下承诺:“等我死后就传给你。”这本是母女间的一句约定,却没想到为日后的纷争埋下了伏笔。

外祖母离世后,这枚扇坠的下落成了一个谜。舅舅心中起疑,觉得母亲生前最疼女儿,这珍贵的扇坠定是早已给了太夫人;而太夫人同样满腹疑惑,认为舅舅身为家中男儿,或许母亲会将这宝物托付于他。卫氏姨母见大家争论不休,便回忆道:“母亲在世时,无论走到哪里都把这扇坠佩戴在身上,片刻不离,依我看,怕是跟着母亲一同入土了。”然而,伺候外祖母生病的婢女们却纷纷摇头,坚称入殓之时并未见到那枚扇坠。这下,众人的怀疑目光又投向了卫氏姨母。

时光匆匆流逝,如今姨母也早已亡故,曾经也算有些家底的卫家,更是家道中落,日渐式微。家中珍藏的古玩字画、奇珍异宝,为了维持生计,都被一件件典卖出去,直至如今,家中值钱物件早已卖尽。可即便如此,那枚神秘的苍玉扇坠也从未现身于市面上。它究竟去了哪里?是真的随外祖母长埋地下,还是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蒙尘,又或是流转到了他人手中?这个谜团,恐怕永远都无法解开了,只留下一段充满神秘色彩的故事,在家族中代代流传,引发后人无尽的遐想与叹息 。

【瓷片骗局】——

暮春的琉璃厂弥漫着沉香与墨汁交织的气息,檐角铜铃在穿堂风中叮当作响。我负手走过几家古旧铺子,忽被一阵激烈的争执声吸引。转角处,一位灰布长衫的中年人正攥着个油布包,与玉器行掌柜争得面红耳赤。

\"三百两纹银!少一文我扭头就走!\"中年人将布包重重拍在柜台上,露出半片天青色瓷片,釉面在日光下流转着雨过天晴的润泽,细碎冰裂纹间竟隐隐透出虹彩。围观的看客们发出阵阵惊叹,有好事者伸长脖子问道:\"这瓷片看着倒是稀罕,难不成真是柴窑的?\"

中年人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得意,他小心翼翼捧起瓷片,声音压得低沉:\"各位有所不知,此乃柴世宗御窑秘宝。将它嵌在头盔上,战场上刀枪不入,炮火不伤!\"人群顿时骚动起来,几个武夫模样的人更是凑到近前,眼中满是贪婪与怀疑。

我忍不住上前两步,指着瓷片道:\"阁下何不将此物用麻绳悬于空处,再以火铳发射铅丸试之?若瓷片完好无损,莫说三百两,便是五百两也值;可若一击即碎,这'避火器'之说,岂不是无稽之谈?\"

中年人脸色骤变,将瓷片迅速揣入怀中,冷笑道:\"书生只知纸上谈兵!柴窑神器,岂是你等凡夫俗子能用火器亵渎的?\"说罢甩袖欲走,却被玉器行掌柜拦住:\"这位先生留步,我愿出二百两!\"两人压低声音讨价还价,最终以一百五十两成交。

看着中年人揣着银票得意离去的背影,我不禁摇头叹息。几日后,竟听说那瓷片被京中某位权贵高价购得,据说要镶嵌在新打造的护心镜上。

夜深人静时,我铺开宣纸,挥毫写下《旧瓦砚歌》:\"铜省台址颓无遗,何乃剩瓦多如斯?文士例有好奇癖,心知其妄姑自欺。\"窗外月色如水,照在案头残卷上,恍惚间,我仿佛看见千军万马中,那片脆弱的瓷片在炮火中化作齑粉,而追逐它的人,仍在虚幻的神话里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