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斋的线索如同一根紧绷的弦,缠绕在萧云倾心头。德妃这步棋走得隐秘,桂嬷嬷亲自出宫接触暗桩,所图必然不小。她加派了精干人手,对静心斋及其周边进行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严密监控,务求捕捉到任何传递信息或人员的蛛丝马迹,顺藤摸瓜,找到血玉盟的核心据点,更要弄清楚德妃此番接触的具体指令——是针对即将到来的恩科?还是针对清查隐田的推进?亦或是……针对君临渊本人?
然而,未等静心斋的网有所收获,另一件牵动天下士子之心的大事如期而至——恩科放榜!
此次恩科,乃新帝登基、改元承熙后的第一次抡才大典,意义非凡。君临渊与萧云倾锐意改革,在科举取士上也做了大胆尝试:其一,试题侧重实务策论,大大削减了浮华空洞的经义篇幅;其二,糊名誊录制度执行得更为严格,几乎杜绝了舞弊空间;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萧云倾的建议下,君临渊下旨,各地州府县学,需按比例推荐家境贫寒、但有真才实学的学子参考,其路费由官府补贴。此三策,如同三把利斧,狠狠劈向了被门阀世家长期垄断的科举晋升通道。
放榜之日,贡院外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寒门学子与锦衣华服的世家子弟混杂一处,空气仿佛都因紧张和期待而凝固。当那覆盖着明黄绸缎的巨大金榜被礼官郑重悬挂起来时,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绸缎揭开,一个个墨迹淋漓的名字显露出来。
“中了!我中了!二甲第七名!”一个穿着洗得发白儒衫的青年看清榜上名字,猛地跳起来,热泪盈眶,仰天大喊,状若癫狂。他身旁几个同样衣着朴素的学子围上来,激动地拍打他的肩膀,分享着这改变命运的狂喜。
“我也中了!三甲同进士出身!爹!娘!儿子没给咱老王家丢脸!”另一个黝黑瘦削的汉子更是扑通跪倒在地,朝着家乡的方向连连磕头。
榜下欢呼雀跃者,竟大半是些衣着寒酸、形容朴拙之人!
反观那些被仆从簇拥、志在必得的世家子弟们,脸色却越来越难看。
“怎么可能?张兄才高八斗,怎会落榜?”
“李兄家学渊源,竟只得了三甲末流?”
“那寒门泥腿子何德何能,竟排在赵公子前面?”不满、惊愕、难以置信的情绪在世家子弟中蔓延。他们习惯了依靠家族声望、师长提携乃至金钱铺路,在此次真正凭才学取士的考试面前,许多人原形毕露。
当最终统计结果呈报御前时,更印证了这巨大的反差:此次恩科录取进士三百名,其中明确出身寒门(三代内无五品以上官员)者,竟占了一百八十余名,足足六成有余!而许多声名显赫的世家大族子弟,纷纷折戟沉沙。
这个结果,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深潭,瞬间在京城、乃至整个天圣的上层社会激起了滔天巨浪!
“舞弊!定然有舞弊!”
“寒门贱子,岂能有如此多人才?定是主考官偏袒!”
“试题偏颇,专考些实务俗务,有辱斯文!我等世家子弟,学的是圣贤大道,治国经纶,岂能与此等汲汲营营之术相较?”
落榜的世家子弟及其背后的家族势力,群情激愤。他们不敢直接质疑皇帝的决策,便将矛头指向了主持此次科考的主考官——以清正刚直闻名的翰林院掌院学士周正清(非太子党周家),以及那份被他们认为“离经叛道”的考卷。更有甚者,开始串联,准备联名上书,要求复核试卷,严查舞弊,甚至要求罢黜那些“名不副实”的寒门进士。
这股汹涌的暗流尚未完全爆发,又一则如同雪上加霜的急报,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入了紫宸殿!
“报——北疆六百里加急!幽、并、冀等北方七州突发蝗灾!飞蝗蔽日,所过之处,禾稼草木尽成赤地!灾情蔓延极快,百姓惊恐,恐酿成大饥!”
君临渊和萧云倾看着急报,脸色凝重。真是祸不单行!蝗灾,在古代是仅次于水旱的可怕天灾,一旦失控,颗粒无收,饿殍遍野,极易引发大规模民变。
然而,这噩耗传到那些本就对新政、对寒门崛起充满怨恨的保守派耳中,却成了他们攻讦的绝佳武器!
“天罚!此乃天罚啊!”那位在朝堂上激烈反对凤鸣书院的老翰林,在府中听闻消息后,激动得浑身颤抖,对聚集而来的门生故吏疾呼,“新帝登基,不敬天道,不守祖制!重用寒门,混淆贵贱;纵容皇后牝鸡司晨,设立女学,扰乱阴阳!更有那清查隐田,倒行逆施,触怒士绅!如今蝗神降灾,赤地千里,此乃上天警示!若不改弦更张,废止那些荒唐新政,恐有更大的灾祸降临!”
“对!定是皇后干政,触怒上天!”
“女子入学,阴阳颠倒,故有此蝗灾!”
“必须立刻停止清查田亩,安抚士绅,罢黜那些寒门进士,方能平息天怒!”
恶毒的流言如同蝗虫般,伴随着真实的灾情,在京城的大街小巷、茶楼酒肆飞速传播。保守派们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开始积极串联,准备在朝堂上借天灾发难,将一切罪责都扣在新政和皇后萧云倾的头上。
凤仪宫内,萧云倾听着夏竹忧心忡忡地转述着宫外愈演愈烈的流言,以及北方不断传来的灾情急报,秀眉紧锁。世家反扑、蝗灾肆虐、流言中伤、还有隐藏在暗处如同毒蛇般的德妃与血玉盟……重重压力,如同乌云压顶。
但她眼中,却看不到丝毫慌乱,只有一片冰寒的镇定和澎湃的斗志。她走到书案前,铺开一张素笺,提笔蘸墨,笔走龙蛇。她写下的不是辩白的奏章,而是一道道关于如何灭蝗救灾的具体指令!
“传令北方各州县:一,即刻发动所有百姓,采用‘篝火诱杀’法,于田间地头夜间燃起大量篝火,飞蝗趋光,聚而歼之!二,推广‘掘沟掩埋法’,于蝗虫过境方向挖掘深沟,驱赶蝗虫入沟,迅速填土掩埋!三,最要紧者,”她的笔锋重重一顿,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速速征集、调运大量鸡鸭!尤其是鸭!鸭食蝗虫,效力远胜人力!令官府出资,向民间大量收购鸡鸭,组成‘鸭军’,放于蝗区!此乃生物防治,事半功倍!”
写罢,她将指令交给青鸾:“火速以皇后懿旨连同陛下救灾圣谕一同发出!通告北方各州县,务必严格执行!同时传本宫话:凡在灭蝗救灾中表现卓异之地方官吏及百姓,不拘出身,本宫亲自向陛下为其请功!凡散布流言、懈怠抗灾、或趁机盘剥灾民者,严惩不贷!”
她抬起头,望向窗外北方阴沉的天空,仿佛透过重重阻碍看到了那遮天蔽日的蝗群,声音清冷而充满力量:“天灾不足畏,人言不足恤!想要用区区蝗虫和流言蜚语就压垮本宫?做梦!这灭蝗之战,本宫亲自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