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凤唳九霄倾天下 > 第436章 诡灾·蝗蔽天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萧云倾那道融合了现代智慧与古代执行力的灭蝗懿旨,如同插上了翅膀,经由朝廷最精锐的驿卒,星夜兼程飞向北方七州。然而,灾情蔓延的速度超乎想象,流言的毒雾更是无孔不入。

北疆,幽州府。

天空不再是澄澈的蓝,而是被一层不断移动翻滚、发出低沉嗡鸣声的黄褐色“幕布”所笼罩。数以亿计的蝗虫汇聚成遮天蔽日的洪流,它们啃噬的声音汇聚成一片令人毛骨悚然的沙沙声,如同死神的低语。所过之处,刚刚抽穗的麦田瞬间化为枯杆,翠绿的树叶只余下光秃秃的枝桠,甚至连屋顶的茅草都未能幸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混合着草木汁液与昆虫体液的怪异气味。

田野间,绝望的农夫挥舞着扫帚、树枝,甚至脱下衣服拼命抽打,试图驱赶这吞噬他们一年希望的可怖虫群。但个人的力量在如此浩劫面前,渺小得如同尘埃。哭喊声、咒骂声、孩童惊恐的啼哭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末日般的景象。

“老天爷啊!开开眼吧!”

“粮食……全没了!这让我们怎么活啊!”

“听说了吗?京城里都在传,这是老天爷降下的天罚!因为皇后娘娘牝鸡司晨,设立女学,乱了阴阳纲常啊!”人群中,不知是谁带着哭腔喊出了这诛心之语,瞬间点燃了更多惶恐与怨愤的情绪。

府衙内,幽州刺史赵文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额头上的汗珠就没干过。他刚接到朝廷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圣谕和皇后懿旨,要求立刻执行灭蝗三策。可看着外面那如同移动城墙般的蝗群,再看看衙门外越聚越多、情绪激动的灾民,听着那越来越响亮的“天罚”流言,他只觉得头皮发麻。

“大人,怎么办?这……这‘鸭军’去哪里找那么多鸭啊?”通判的声音都在发颤。

“还有篝火!晚上点篝火,万一引发山火……”另一个官员忧心忡忡。

赵文彬猛地一拍桌子,嘶声道:“都闭嘴!圣谕和懿旨在此,岂容你我质疑?执行!立刻执行!传令各县:一、所有青壮即刻组织起来,按皇后娘娘所示,在蝗虫过境方向挖掘深沟!二、命各县衙役、乡绅带头,挨家挨户收集所有能点燃的柴草、废料,今夜子时,所有田头村口,给本官燃起篝火!越多越好!三、快马通知临近州府,高价收购鸡鸭,尤其是鸭!有多少收多少!钱不够……本官先垫上!”他咬牙下了决心,这是赌上身家性命的一搏。若成了,或有生机;若不成,或死于蝗灾后的饥荒,或死于朝廷的震怒。

就在幽州府衙焦头烂额之际,几匹快马冲入城中,带来了临近冀州的消息:冀州知府雷厉风行,已组织起数万百姓挖掘沟壑,并在昨夜点燃了数百处篝火,效果显着!据报,昨夜冀州一处大篝火堆,一夜便诱杀、焚毁蝗虫逾千斤!消息如同强心针,让幽州官员们精神一振。榜样在前,再无人敢懈怠,整个幽州的行政机器终于全力开动起来。

京城,紫宸殿。

早朝的气氛比北方的蝗灾更令人窒息。保守派重臣,以三朝元老、阁臣王守仁为首,终于发难。他手持笏板,须发皆白的身躯因“激愤”而微微颤抖,声音却洪亮得响彻大殿:

“陛下!臣痛心疾首!北方七州蝗灾肆虐,赤地千里,此乃上天示警,降下灾殃!究其根源,实因朝纲不正,阴阳失序所致!”他目光如刀,直指御阶之侧的萧云倾,“皇后娘娘虽母仪天下,然干预朝政,设立女学,混淆男女尊卑,致使坤纲不振!更有清查隐田,苛待士绅,恩科取士,重用寒门,致使贵贱不分,礼崩乐坏!种种倒行逆施,触怒上天,方有此蝗神之怒!臣恳请陛下,为江山社稷计,为黎民苍生计,立即废止凤鸣书院,暂停清查田亩,重新复核恩科取士,严惩舞弊偏袒之考官!并请皇后娘娘深居后宫,静思己过,以安天心,以平民怨!”

“臣附议!”

“王阁老所言极是!此乃天罚,不可不察!”

“请陛下明鉴!”

十几名保守派官员齐刷刷出列,跪倒在地,声浪一波高过一浪。他们将北方惨烈的灾情,一股脑地归结于萧云倾的新政,字字句句,如同淬毒的利箭,射向御座旁的皇后。

殿内死一般的寂静。支持新政的官员如沈清、陆文渊、秦烈等,皆面露怒色,却因王守仁资历太老,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措辞反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君临渊和萧云倾身上。

君临渊端坐龙椅,冕旒的玉珠遮住了他深邃的眼眸,看不出喜怒。他修长的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击,发出笃笃的轻响,每一下都仿佛敲在人心上。

萧云倾缓缓站起身。她没有看那些跪地的官员,目光平静地扫过殿内诸臣,最后落在君临渊身上,清越的声音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陛下,王阁老及诸位大人忧国忧民之心,本宫感同身受。然,将天灾归于妇人干政,归咎于兴学育才、整肃吏治、为国选贤之举,此等言论,恕本宫不敢苟同。”

她向前一步,目光锐利如电,直视王守仁:“王阁老言‘天罚’,敢问阁老,前朝暴政之时,为何不见蝗神降世?太祖皇帝提三尺剑开创基业时,为何不见天罚阻挠?历代水旱蝗灾,皆因君王无道、妇人干政乎?此等牵强附会之论,非但不能解民倒悬,反会扰乱民心,贻误救灾良机!北方官吏军民,此刻正与蝗灾殊死搏斗,我等在朝堂之上,不思如何倾力相助,反以虚无缥缈之‘天罚’攻讦朝政,动摇国本,试问诸公,此心何安?此责谁负?”

她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泉注入浑浊的泥潭,让许多原本被保守派气势所慑的官员清醒过来,纷纷点头。

王守仁老脸涨红,正欲反驳,殿外突然传来一声高亢的急报:

“报——幽州六百里加急!灭蝗大捷!”

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几乎是滚进殿内,高举一份火漆封口的军报,声音因激动而嘶哑:“启禀陛下!幽州刺史赵文彬急报:遵照皇后娘娘懿旨,发动全州百姓,昨夜于蝗虫聚集之地燃起篝火千余处!飞蝗趋光,扑火如雨!仅一夜,焚烧、诱杀蝗虫难以计数!同时挖掘深沟数十里,填埋蝗虫无数!冀州紧急调拨之第一批‘鸭军’五千余只已抵达重灾区,鸭子食蝗,成效斐然!灾情已初步遏制!赵刺史言:皇后娘娘灭蝗三策,真乃神授!百姓感念皇后娘娘恩德,自发高呼‘娘娘千岁’!”

满殿哗然!

王守仁等保守派官员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如同被人当众狠狠掴了一巴掌。方才他们还在声嘶力竭地控诉“天罚”,转眼间,被他们攻讦的皇后,其策略已立下赫赫战功,赢得了灾民的民心!

君临渊终于开口,声音冰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呈上来。”他快速浏览军报,嘴角勾起一丝几不可察的弧度。他将奏报重重拍在御案上,目光如寒冰利刃扫过跪地的王守仁等人:“好!好一个‘天罚’!好一个‘扰乱阴阳’!皇后之策,解万民于倒悬,在尔等口中竟成了罪过?王守仁,尔等身为朝廷重臣,不思为君分忧,为民解难,反在国难之际,妖言惑众,攻讦中宫,离间君臣,动摇国本!该当何罪?!”

“陛下息怒!老臣……老臣也是一片忧国之心啊!”王守仁浑身颤抖,伏地请罪。

“忧国之心?”君临渊冷笑一声,“朕看是祸国之心!传旨:王守仁妖言惑众,扰乱朝纲,着即革去一切官职爵位,贬为庶民,永不叙用!其余附议者,罚俸一年,闭门思过三月!再有敢以天灾攻讦新政、诽谤皇后者,严惩不贷!”

雷霆之怒,瞬间浇灭了保守派的嚣张气焰。王守仁瘫软在地,被侍卫架出大殿。其余跪地官员噤若寒蝉,汗如雨下。

萧云倾微微垂眸,心中并无多少快意。她知道,这仅仅是暂时压下了明面上的反对,暗流只会更加汹涌。就在此时,青鸾悄然来到她身侧,以极低的声音禀报:“娘娘,静心斋有异动。桂嬷嬷今日清晨又去了一次,取走一批特制香烛。我们的人在香烛夹层中,发现疑似密信残片,上有‘血玉’及‘地宫’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