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官场沉浮:开局我就能看穿人心 > 第272章 林望亲赴一线,解决实际问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2章 林望亲赴一线,解决实际问题

行政处的电话挂断,办公室里静得能听到窗外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王珂、李悦等人还处于一种大脑宕机的状态,他们看着林望,仿佛在看一个陌生人。在他们的认知里,领导的艺术在于运筹帷幄,在于调兵遣将,而林望此刻的决定,却像是象棋里那个过了河就不再回头的兵,简单,直接,甚至有些莽撞。

“林望,”王林最先回过神来,他站起身,走到林望面前,那张布满褶子的脸上,凝重与激动交织,“你确定?你一个人去?”

“老虎嘴,总要有人去探一探深浅。”林望将桌上的内线电话轻轻放回原位,“我在省里,听到的永远是第二手、第三手,甚至是被人精心修饰过的消息。只有站到车间里,站在机器旁,我才能听到真正的声音。”

他看向王珂和李悦:“安平县和临江区那边,你们也先停一停。不要再催项目进度,不要再开会要钱。你们就待在那儿,什么也别干,就去跟农民聊天,跟学生泡图书馆,听他们抱怨,看他们发愁。把所有的问题,不管大小,原原本本地记下来。我们之前太急了,想一口吃成个胖子,结果噎着了自己。”

王珂和李悦对视一眼,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震撼。他们明白了,林望这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在进行一次彻底的战略调整——从自上而下的强推,转为自下而上的倾听。

“好,我们明白了。”两人用力点头,头顶的[迷茫]标签褪去,重新燃起了[斗志]。

王林看着林望,长长地吐出一口气,那口气仿佛带走了他心中最后的一丝犹豫。他头顶的[忧虑]仍在,但旁边那枚[信服]的金色标签,已经彻底压过了它。

“行,你去。办公室里,我给你守着。”王林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老一辈干部特有的沉稳,“有什么事,随时打电话。云州那帮人要是敢给你下绊子,我这把老骨头豁出去,也要去省委给你讨个说法。”

林望笑了笑,拍了拍王林的肩膀,没再多说什么。

第二天一早,当省委大院还笼罩在晨曦的薄雾中时,林望已经独自一人,登上了飞往云州的最早一班航班。

没有欢送,没有随行人员,只有一个简单的背包。

两个小时后,飞机降落在云州机场。林望没有联系市政府的任何人,直接在机场外拦了一辆出租车。

“师傅,去云州钢铁集团,走老厂区那个门。”

司机是个话痨,一听口音就知道林-望是外地人,便热情地介绍起来:“小伙子,来云钢谈生意啊?那可是我们云州的门面,大国企,铁饭碗!就是这几年,听说效益不太行了,年轻人都不爱去了。”

林望有一搭没一搭地应着,目光却投向窗外。这座城市,对他而言,有着太复杂的意义。这里是他政治生涯的起点,也是他遭受第一个重大挫折的地方。当初那个被一纸调令踢出省城的年轻人,大概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会以这样的方式,重新回到这里。

出租车在云钢集团斑驳的老厂区门口停下。巨大的铁门锈迹斑斑,门楣上“团结、奋进、求实、创新”八个红色大字,在风吹日晒下也已褪色。与旁边新建的、气派的集团总部大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林望谢过司机,背着包,像一个前来应聘的大学毕业生,径直走了进去。

厂区很大,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铁锈和煤灰混合的独特气味。巨大的管道如钢铁巨蟒般在空中交错,远处高炉的烟囱正冒着白烟。

他没有去办公楼,而是凭着记忆和路牌,径直走向了王林报告中提到的“二号转炉车间”。这里,是云钢最新引进的一套德国自动化炼钢设备的所在地,也是数字化改造的“样板间”。

还未走近,就听到一阵嘈杂的争吵声从车间里传来。

“我说老张师傅,你那套经验早就过时了!电脑上显示,这炉钢的碳含量已经达标,可以出钢了!”一个年轻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急躁。

“电脑?电脑有屁用!”另一个苍老但中气十足的声音立刻反驳,“我炼了三十年钢,信我的眼睛,不信这破玩意儿!你看那火焰的颜色,发白!还差着火候!现在出钢,就是一炉废钢!”

“可德国专家说了,要严格按照数据来!您这样每次都拖延,我们的生产效率怎么提得上去?”

“放屁!德国人懂炼钢,还是我懂炼-钢?!”

林望走进车间,只见几个穿着蓝色工服的工人,正围着一个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争论不休。显示屏上,各种数据和曲线图不停地跳动。

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戴着眼镜,满脸通红,头顶的标签是[急于求成]和[理论至上]。他对面,站着一个五十多岁、身材敦实、满脸油污的老工人,正是他们口中的“老张师傅”。老张师傅头顶的标签更有意思,一枚是深红色的[固执],旁边还有一枚金灿灿的,写着[工匠荣耀]的标签。

旁边几个工人则是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表情,头顶全是[幸灾乐祸]和[观望]。

这就是王林报告里那个“配合良好”的试点车间。

林望没有出声,只是默默地走到一旁,看着显示屏上的数据。他的大脑飞速运转,将这些数据与自己脑中储存的冶金知识进行比对。

“小刘,别跟张师傅吵了,他是老师傅,听他的准没错。”旁边一个工人劝道。

被称作小刘的年轻技术员气得直跺脚:“王哥,这不是听不听的问题,这是科学!是规矩!再这么下去,我们这个数字化改造,就彻底成了一个笑话!”

就在这时,林望忽然开口了,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

“这套西马克系统,是不是没有把本地焦炭的灰分和硫含量波动,作为修正参数输入进去?”

一句话,整个车间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林望这个突然冒出来的陌生年轻人。

小刘愣住了,他扶了扶眼镜,仔细打量着林望,头顶的[急躁]标签瞬间变成了[错愕]和[疑惑]:“你……你怎么知道?”

老张师傅也眯起了眼睛,他那双能看透钢水温度的眼睛,此刻正锐利地审视着林望。

“我之前看过这套系统的说明书。”林望随口胡诌了一句,他当然没看过,但【因果线】系统在他看到数据的瞬间,就已经推导出了问题症结,“德国的焦炭质量稳定,所以他们的基础模型里,这个参数是默认值。但我们云钢用的是本地煤矿的焦炭,批次之间质量波动很大。如果不把这个波动值加进去,电脑算出来的碳含量,跟实际情况,就会有一个系统性的误差。”

他转向老张师傅,语气里带着请教的意味:“张师傅,我猜,您每次看火焰发白,就知道火候不到,其实就是凭经验,修正了这个误差,对不对?”

老张师傅浑身一震,他那双锐利的眼睛里,第一次露出了惊奇。他头顶那枚[固-执]的标签,颜色肉眼可见地变淡了。这小子,说到他心坎里去了!他炼了一辈子钢,靠的就是这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本事,没想到今天被一个毛头小子一语道破。

“你……你也是炼钢的?”老张师傅的声音不再那么冲。

“不是,我就是个打杂的。”林望笑了笑,然后对目瞪口呆的小刘说,“你试试,在后台把焦炭质量的实时监测数据接口接上,建一个新的修正模型。我估计,电脑算出来的时间,应该就跟张师傅凭经验判断的时间,差不多了。”

小刘如梦初醒,他看着林望,眼神里已经带上了崇拜。他头顶的标签,从[错愕]变成了金色的[醍醐灌顶]。这个问题困扰了他快一个月,德国专家来了也只是让他们相信数据,从没人告诉他,数据本身可能是错的!

“好!我马上去试!”小刘立刻转身跑向控制室。

车间的气氛,从刚才的剑拔弩张,变得微妙起来。剩下的几个工人看林望的眼神也变了,从看热闹变成了敬佩。

林望走到老张师傅身边,递过去一支烟:“张师傅,这新设备,用着还习惯吗?”

老张师傅接过烟,别在耳朵上,没点着,只是叹了口气:“习惯个啥?全是洋码子,跟看天书一样。那帮德国人叽里呱啦说一通就走了,留下这堆铁疙瘩,有时候还不如我这双眼睛好使。”

他头顶的[工匠荣耀]旁,一枚[失落]的灰色标签悄然浮现。

“那是因为机器还没学会您的本事。”林望说道,“要是能把您这三十年的经验,都教给它,让它变成您的徒弟,那不就两全其美了?”

“教给它?”老张师傅愣住了,随即摇了摇头,“我这手艺,怎么教给一堆铁?”

“能教。”林望看着他,眼神清澈,“只要您愿意,我们就有办法,把您的经验,变成一行行代码,一套套程序。以后,云钢出来的每一炉钢,都带着您张师傅的手艺。这,才叫真正的传承。”

老张师傅彻底呆住了。他看着眼前的年轻人,感觉自己一辈子信奉的东西,正在被一种全新的方式重塑。他头顶那枚[失落]的标签,开始慢慢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名为[向往]的微光。

就在这时,控制室里传来了小刘兴奋的大喊:“出来了!出来了!加上修正参数,系统重新计算的出钢时间,跟张师傅估计的,只差了不到三十秒!”

整个车间,一片哗然。

老张师傅猛地回头,看向控制室的方向,布满油污的脸上,是难以置信的狂喜。

林望的嘴角,也露出了一丝笑意。他知道,云州这块最硬的骨头,他已经找到了第一条裂缝。

然而,他脸上的笑容还没来得及完全绽放,一个粗暴而充满怒气的声音,就在车间门口炸响。

“吵什么吵!都不用干活了是不是?!”一个挺着啤酒肚、满面油光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他一眼就看到了聚在一起的众人,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张大海!刘明!你们几个又在偷懒!这个月的奖金不想要了?”

当他的目光扫过人群,最终落在林望这张陌生的面孔上时,他愣了一下,随即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眼神里充满了警惕和不悦。

“你是谁?”男人用一种审视的目光上下打量着林望,语气不善,“哪个部门的?在这里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