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玄幻魔法 > 叶法善:以道镇唐,力挫西域异教 > 第8章 法器鸣清越,乐律合道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章 法器鸣清越,乐律合道音

藏经阁的晨露还挂在窗棂上时,王道宗已带着叶法善穿过曲折的回廊,来到中层东侧的“法器室”。推开雕花木门的瞬间,一股混合着桐油、铜锈与檀香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是常年存放法器特有的味道,沉静而厚重。室中靠墙摆着一排紫檀木架,架上陈列着各式科仪法器,分门别类整齐排列:

最上层是剑类,一柄青铜剑剑身刻着北斗七星,剑鞘镶着玳瑁,铭牌写着“七星剑”;旁边是柄桃木剑,木质泛红,隐隐可见细密的纹理,铭牌注“千年桃心剑,辟阴邪”。中层摆着令牌与铃铛:桃木令牌雕着雷纹,边角被摩挲得光滑;铜铃悬着朱红流苏,铃舌是纯银所制,轻轻一碰便发出清越的响。下层则是玉圭、香炉、编钟等大件,其中最显眼的是一架编钟,大小不一的钟体挂在黑漆木架上,钟身铸着“宫商角徵羽”五音记号,铜色温润,显是有些年头了。

“科仪如戏,法器如角,无角则戏不成。”王道宗走到木架前,取下那柄桃木剑,剑身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红,仿佛有血气在其中流动。“这柄剑采终南千年桃木心制成,”他掂了掂剑,入手微沉,“你看这纹理,”老道指着剑身上细密的纹路,“像不像水流?桃木属阳,千年之木聚足了太阳精气,专破阴邪。持剑时,要‘剑随身动,身与剑合’,就像你前日练禹步,步到剑到,剑上灵力才会顺。”

他握着剑柄,手腕轻抖,剑身在空气中划出一道弧线,带起一阵微风,竟让架上的铜铃轻轻颤动,发出“叮铃”细响。“你看,”王道宗手腕翻转,剑尖在空中画了个圆,“转腕时要用上腰力,就像甩鞭子,力量从脚跟起,经腰、肩、臂,最后聚在剑尖,这样剑气才能‘透’出去。”

叶法善接过桃木剑,入手比想象中沉,约有三斤重。他试着按王道宗的指点,剑尖斜指地面,步法配合昨日练的禹步,走“离位”时剑身前送,踏“坎位”时剑身后收。起初剑总晃悠,要么步法快了剑慢半拍,剑峰还没指到离位,脚已踩进了坤宫;要么剑快了步法乱,剑尖刚到坎位,脚步却还在震宫徘徊。

王道宗敲了敲他的手腕,力道不重却带着警示:“握剑要‘松而不泄,紧而不僵’,像握着一只鸟,握太紧会捏死,太松会飞掉。”他伸手握住叶法善的手,调整其指节位置,“拇指压在剑柄内侧,食指贴住剑脊,这样转腕时才灵活。灵力要顺着手臂流到剑尖,就像水流过渠,渠道顺了,水才畅;渠道堵了,水就会漫出来。”

叶法善依言调整握姿,果然觉得手腕灵活了些。他再次迈步,踏“乾位”时剑身后收,剑脊贴着手腕转动;踩“兑位”时剑身前送,剑尖如灵蛇吐信,带起的风扫过地面的落叶,竟让叶子打着旋儿飘起。

练罢剑法,王道宗取下架上的铜铃,铃身刻着云纹,悬着的流苏垂到膝盖。“铃者,‘令’也,”老道摇了摇铃,“叮铃铃”的响声清越,像山涧泉水滴落在玉石上,“摇动时声传三界,召神听令。科仪中摇铃,要‘声随步变,音与咒合’,急摇则声促,如雷令;缓摇则声悠,如神谕。”

他示范着轻摇铜铃,手腕小幅度转动,铃声绵长,像月光洒在湖面;重摇时手腕发力,铃声急促密集,似急雨打在芭蕉叶上。“你听,这声音里有灵力,”王道宗把铃递给叶法善,“急时如火星迸溅,能惊退邪祟;缓时如月华流淌,可安抚神魂。”

叶法善摇响铜铃,却总找不准节奏:要么摇得太急,步还在震位,铃声已乱成一团;要么太慢,脚已踏到艮位,铃声还拖着长音。王道宗便让他先练“铃与步合”:踏“乾位”时轻摇三下,声如“宫”音(低音);踩“坤位”时重摇两下,声似“羽”音(高音)。他还取来一支玉笛,吹起简单的五音旋律,让叶法善跟着节奏摇铃,笛声清亮,铃声清脆,倒像一曲简单的合奏。

练了两个时辰,叶法善的铃声才渐渐与步法相合,急缓有度:踏“离位”时摇得急促,配合“南方火德”的咒文;踩“坎位”时摇得舒缓,应和“北方水神”的祝词。此时王道宗又敲响编钟,“宫”音钟体厚重,敲之如雷贯耳;“角”音钟体小巧,击之如雏鸟鸣唱,与铜铃的清越相和,在室内织成一张音网。

“乐律者,天地之音也。”王道宗指着《道门科范秘要》中“科仪乐律篇”,“古人观天地运转、万物生长,创‘宫商角徵羽’五音,对应五行:宫音应土,商音应金,角音应木,徵音应火,羽音应水。科仪中鼓乐,要合‘道音’,五音齐鸣,方能感通五行之气。”

他指着一页批注:“你看,‘三清祈福仪’用角音起,因春属木,主生;‘开度亡魂仪’用羽音落,因冬属水,主藏。就连敲钟的次数都有讲究——祈福敲九声,应‘九天’;驱邪敲五声,合‘五雷’;度亡敲七声,配‘北斗七星’。”

叶法善试着敲响“徵音”钟,钟声明快,果然让人想起火焰跳动的画面;再敲“羽音”钟,声音幽远,仿佛能看到水流潺潺。“明日起,每日辰时练剑,午时摇铃,申时敲钟,”王道宗收起编钟的木槌,“三个月后,法器自会‘听你号令’——你想让剑带多少灵力,铃响几分急缓,钟鸣几成高低,它们便会应你心意。”

夕阳西下时,法器室的钟铃之声仍未停歇。叶法善握着桃木剑,剑尖斜指地面,左手摇着铜铃,脚步踩着禹步的方位,嘴里念着简单的咒文。剑风带动铃声,铃声应和钟声,三者交织成一股流动的能量,让室内的檀香烟气都顺着这股能量盘旋上升,久久不散。

他忽然明白:法器不是死物,是灵力的“扩音器”,能把体内微弱的灵力放大数倍;乐律不是杂音,是天地的“密码”,能让无形的灵力化作可感的声音,与天地共鸣。唯有熟稔于心,才能在科仪中“以器载道,以音通神”,让每一剑、每一铃、每一钟,都成为连接人与天地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