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金銮殿内,关于如何封赏镇国公张枫的争论,已然持续了数日。最初的狂热与颂扬过后,现实而棘手的难题摆在了皇帝与满朝文武面前。如何赏赐一个立下“封狼居胥”不世之功、声望如日中天的臣子,成了当下朝堂最大的政治漩涡。

今日的朝会,气氛格外凝重。

户部尚书率先出班,他手持笏板,语气带着为难:“陛下,按祖制及军功律,阵斩敌酋、开疆拓土、平定大患者,当封国公,已是人臣之极。然镇国公本就世袭罔替之国公位,爵位已无可再晋。若论赏赐金银田宅,北境数战缴获无算,恐国公亦不以此为重。此番功业,旷古烁今,若赏赐不足以匹配其功,恐寒了天下将士之心,亦让百姓议论朝廷吝于赏功啊。”

他这番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也点明了赏赐的尴尬——张枫已经站在了臣子爵位的顶峰,常规的赏赐对他而言意义不大。

话音刚落,一名御史便出列反驳,语气激昂:“尚书大人此言差矣!功是功,制是制!我朝异姓不封王,此乃太祖铁律!岂可因一人之功而废祖宗之法?镇国公之功,自当厚赏,可加封食邑,赐丹书铁券,追封先祖,其麾下将士亦应重重犒赏!然王爵之位,关乎国体,绝不可轻启!”

“王御史未免过于拘泥!”一位身着蟒袍的勋贵老臣冷哼一声,他是少数几位与张家没有旧怨的勋贵之一,“祖制亦是人定!霍光辅政,虽无王名,而有王实!镇国公之功,堪比卫霍,若不能破格封赏,岂非让天下人笑话我大夏不能容功臣?依老夫看,可效仿古制,封‘郡王’,不加实地,以示恩荣,亦不违祖制根本!”

“郡王亦是王!”另一位大臣立刻反对,“今日可封郡王,他日若再立新功,又当如何?莫非还要封亲王不成?此例一开,后患无穷!”

争论的焦点,迅速集中在了“是否封王”这个核心问题上。支持者认为功高当赏,破格方能体现皇恩浩荡,安抚军心民心;反对者则坚称祖制不可违,异姓封王是取乱之道。

端坐龙椅的皇帝,面无表情地听着下方的争论,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

这时,一直沉默的兵部尚书出列,提出了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陛下,诸位同僚,赏赐之事尚可商议。然臣以为,当务之急,乃是如何安置镇国公及其麾下虎狼之师。”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声音沉重:“北境边军经镇国公整编锤炼,加之破军营之精锐,如今可谓兵强马壮,战力冠绝诸军。而镇国公经此一战,在北境军民心中,威望已如天神。若使其长久镇守北疆……恐非朝廷之福。”

这话如同冷水泼入油锅,瞬间让争论的焦点转移。

一位阁老捻须沉吟:“尚书大人所虑甚是。然若将其调离北境,以何名义?北蛮新败,余孽未清,部落纷争,正需强将坐镇安抚。若无故调离,岂非自毁长城?若蛮族死灰复燃,何人能当?”

“可若留其在北境,”另一位大臣接口,声音压低了几分,“手握重兵,威望无两,又与草原诸部多有联系……时日一长,恐成尾大不掉之势啊!”

“调回京城呢?”有人试探着提出。

立刻有人反驳:“调回京城?如何安置?授予何职?枢密使?还是入阁参政?以其年纪、资历、以及……军功,无论置于何位,都将是众矢之的,朝堂格局必然动荡!更何况,其麾下那些骄兵悍将,尤其是那支‘破阵营’,是否愿意离开他们的‘军神’,安心受朝廷其他将领节制?”

此言一出,众人皆默。调回京城,看似解除了兵权,实则如同将一头猛虎放入自家庭院,其引发的连锁反应和潜在风险,可能比让他留在边境更加难以预料。

封王,赏无可赏,且违祖制,恐生僭越之心。

留任边境,尾大不掉,恐成藩镇之祸。

调回京城,无处安置,易引发朝局动荡。

进退维谷,左右为难!

皇帝的目光缓缓扫过下方争论不休或沉默不语的臣子,最终停留在御案前那份关于北境的详细奏报上,上面清晰地列着张枫麾下目前的兵力、装备、控制区域以及民间对他的称颂之语。

他深吸一口气,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决断:

“众卿所言,皆有道理。镇国公之功,确乃国朝罕有,不重赏,不足以彰其功,慰将士,安民心。然祖制国体,亦不可轻废。”

他顿了顿,字斟句酌地说道:“朕意已决。晋封张枫为‘镇北王’,世袭罔替!”

“陛下!”几位老臣惊呼出声,就要反对。

皇帝抬手制止了他们,继续说道:“然,此王爵,不加实地,不裂土,仅示尊荣。其镇国公封号及食邑依旧。另,赐九锡,准其剑履上殿,赞拜不名。”

这几项,皆是人臣所能得到的最高礼遇,尤其是“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几乎是权臣的标配。

不等众人消化,皇帝话锋一转:“至于其职司……北境新定,百废待兴,蛮族虽溃,根基未损。着镇北王张枫,总督北境六州一切军政要务,总揽边陲防务、部落安抚、屯田商贸等事宜。务必将北疆,给朕打造成真正的铜墙铁壁,永绝后患!”

“陛下圣明!”支持封王和主张留任的官员立刻躬身称赞。这看似是极大的信任和权力下放。

然而,皇帝最后补充的一句,却让所有人心头一凛:“待北境局势彻底平稳,蛮族再无反复之虞,边军建制完善,府库充盈之时,朕,当在太极殿前,亲设御宴,为镇北王及北伐将士,接风洗尘,叙功行赏!”

这话听起来是殷切期盼,但潜台词却再明显不过——北境什么时候算“彻底平稳”,由朝廷(皇帝)来判定。在此之前,你张枫就好好待在北方,经营你的地盘,但想轻易回京,却没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