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魏砥 > 第455章 移鼎之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

历阳城头,守军最先感受到了变化。

持续了数月,几乎从未停歇的猛烈攻城浪潮,在一夜之间骤然平息。取而代之的,是魏军营寨外围更加密集的鹿角、壕沟和望楼,以及游弋巡逻的骑兵数量明显增多。那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迫感消失了,但一种更深沉、更冰冷的封锁感,如同无形的铁箍,紧紧缠绕住了这座孤城。

“都督,魏贼这是……不打了?”黄忠拖着伤臂,望着城外壁垒森严却异常安静的魏军营盘,布满血丝的眼睛里充满了困惑和警惕。

陆逊负手而立,青衫在晨风中微动,脸上并无喜色,反而更加凝重。他仔细观察着魏军的调动迹象,尤其是那些向西北方向行进的车马和部队烟尘。

“不是不打,是换了打法。”陆逊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张辽在用兵之道上,堪称国士。他见强攻难下,伤亡惨重,而西线吃紧,便果断改变了策略。如今之势,他欲以最小的代价,将我等困死于此。筑长围,绝粮道,疲我军心,待我自溃。”

他指向魏军营地后方隐约可见的、正在加紧构筑的土垒和栅栏:“看,他在构建长期围困的工事。同时,其主力精锐,恐怕已在悄然西调,驰援曹真去了。”

黄忠倒吸一口凉气:“西调?那蜀汉的压力岂不是……”

“正是。”陆逊颔首,“曹丕这是断尾求生,亦是集中力量,欲先破一路。历阳之围虽暂缓,然关中大战,恐将更加惨烈。而我等……”他回头看了看城内虽然士气回升,但依旧面带菜色的士卒和百姓,“亦并未真正安全。若西线蜀军败绩,曹魏便可全力东顾,届时历阳仍是瓮中之鳖。若蜀军能顶住甚至取胜,则我等方可真正解围。”

他顿了顿,语气斩钉截铁:“故而,我等此刻,绝不能因魏军攻势稍缓而松懈!相反,需趁此机会,加紧整备,修复城防,囤积一切可囤积之物,准备应对可能更为漫长的围困!同时,需设法与外界恢复联系,获取粮食和消息!”

陆逊立刻下令:组织城中尚有体力者,趁魏军不再猛攻,全力抢修破损最严重的几段城墙,并加深城内蓄水池,收集雨水。派精通水性的士卒,尝试夜间潜泳,与文聘水军取得联系,告知城内情况,请求输送最关键的口粮和盐巴。

历阳攻防战,从血肉横飞的消耗战,转入了更为考验意志和后勤的围困战。陆逊肩头的担子,并未减轻分毫,只是换了一种形式。

就在历阳转入围困的同时,荆南宜都方向,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

偏将军陈式,得到江陵都督府增派的三千精锐(主要由潘璋部曲及部分丹阳兵组成)后,精心策划,利用无当飞军善于山地跋涉的特性,避开魏军主要哨卡,沿着隐秘的山林小道,长途奔袭百余里,如同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筑阳城下。

筑阳守军虽有所防备,但兵力确实被抽调,面对陈式亲自率领的无当飞军和潘璋部精锐的勐烈攻击,抵抗了不到两个时辰,城防便被突破。魏军守将率残部仓皇从水门乘船北逃,遗弃了大量粮草和军械。

陈式迅速控制了筑阳城,并按照预定计划,并未贪功冒进,而是立刻分兵把守各处要隘,尤其是扼守汉水渡口,并焚烧了魏军设在附近的一处小型船坞。他下令将缴获的部分粮食就地分发给城中贫困百姓,以收民心,其余大部分则准备运回宜都。

捷报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传回江陵,整个都督府为之沸腾!

“好!陈式将军果然不负众望!”陈砥拿着捷报,兴奋得脸颊微红,看向赵云,“赵叔父,我们成功了!”

赵云沉稳的脸上也露出笑意:“公子临机决断,陈式将军用兵如神,此战确实漂亮!夺取筑阳,不仅缴获颇丰,更关键的是,如同一颗钉子,嵌入了曹魏房陵、上庸防线的腰部,直接威胁其汉水补给线!曹真得知,必如芒在背!”

长史桓阶也抚须笑道:“此捷报传至建业与历阳,必能大大鼓舞士气。传至蜀中,亦能让那些散布流言者哑口无言!公子,此乃定鼎之功也!”

陈砥努力压下心中的激动,冷静下令:“立刻将捷报抄送建业主公处,并通报历阳陆都督!同时,行文嘉奖陈式、潘璋及所有有功将士,犒赏三军!令陈式将军,依原定方略,稳固筑阳防御,探查魏军反应,不可冒进,若魏军大举来攻,可酌情放弃,携物资撤回宜都!”

他的处理,既有对胜利的褒奖,也有对后续风险的清醒认知,显得愈发成熟。

消息传到建业,陈暮、庞统、徐庶皆是大喜过望。庞统更是击节赞叹:“公子砥已具雄主之姿!陈子烈(陈式)亦是一员良将!荆南此胜,意义非凡,不亚于一场大战!”

很快,通过文聘水军冒险送入历阳的,除了少量的粮食和盐,还有这份抄录的捷报。当“荆南军克筑阳,断敌粮道”的消息在历阳守军中传开时,引发的振奋甚至超过了之前魏军停止强攻。这证明了他们的坚守是有价值的,外面的战友正在用胜利回应他们的牺牲!

陆逊看着欢声雷动的士卒,对黄忠感慨道:“公子砥此举,不仅解我历阳之困于无形,更稳住了联盟之基。江东后继有人,实乃大幸。”

关中,曹真在得到张辽部三万精锐增援,以及曹丕严令反击的旨意后,一改之前稳守的策略,开始主动寻求战机。

他判断诸葛亮用兵谨慎,主力沿渭水布防,难以迅速击破。于是将目光投向了西面的陇右。蜀汉的马良偏师在此活动,虽为疑兵,但若能将其歼灭,便可斩断诸葛亮一臂,稳定侧翼,甚至威胁蜀军主力后方。

曹真任命大将费曜为主将,辅以戴陵等将,率步骑两万,自陇山道秘密西进,意图围剿活跃在祁山一带的马良部。同时,他亲率主力在渭水前线摆出强攻架势,牵制诸葛亮。

然而,曹真低估了马良的机动力和陇右地区羌胡部落的向背。马良用兵灵活,并不与魏军硬碰,而是利用骑兵优势,采取诱敌深入、断其粮道的战术,与费曜周旋于陇山丘陵之间。

更关键的是,诸葛亮早已通过降将和细作,洞悉了陇右羌胡对曹魏统治的不满。他提前派出能言善辩的使者,秘密联络了数个有影响力的羌人部落首领,许以重利,约定共击魏军。

当费曜大军深入陇右,追击马良至一个名为 “段谷” 的险要山谷时,早已埋伏在此的羌人骑兵突然杀出,与马良部前后夹击!

魏军猝不及防,地形又不利,顿时陷入混乱。费曜虽奋力死战,但难以挽回败局,部队损失惨重,戴陵战死,费曜本人仅率少数亲卫突围逃回。

段谷之败,消息传回曹真大营和许都,如同一声惊雷!

曹真又惊又怒,他不仅未能消灭蜀军偏师,反而损兵折将,让陇右局势更加动荡。更重要的是,此败挫伤了魏军锐气,也让曹丕对他的能力产生了更深的疑虑。

诸葛亮则趁此机会,在渭水前线发动了一次精心策划的渡河作战,由老将吴懿指挥,成功在 “五丈原” 南岸建立了一个稳固的桥头堡,大军源源不断渡过渭水,对曹真形成了真正的正面压力。

与此同时,江东夺取筑阳、威胁魏军汉水补给线的消息也传到关中。曹真顿时感到腹背受敌,压力倍增。

“陈暮!诸葛亮!”曹真在中军大帐内,一拳砸在桉上,脸色铁青。他原本集中力量先破蜀军的战略,因江东在侧翼的连续动作和马良在陇右的胜利,而变得支离破碎,陷入了东西两线同时告急的窘境。

许都,魏王宫。

段谷兵败、筑阳失守、诸葛亮大军渡过渭水的消息接连传来,让曹丕的脸色阴沉得几乎要滴出水来。朝堂之上,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废物!都是废物!”曹丕的咆孝声在殿中回荡,“曹真手握重兵,竟丧师辱国!张辽迁延日久,拿不下一个残破历阳!朕要你们何用!”

他猛地咳嗽起来,身旁内侍连忙上前伺候,却被他一把推开。近半年来,国事艰难,东西战事不利,使得这位篡汉自立的魏王,身心俱疲,脾气也越发暴戾。

散骑常侍司马懿出列,躬身道:“大王息怒,保重龙体。胜败乃兵家常事。西线虽暂时受挫,然我大军主力尚在,关中根基未动。当务之急,是稳定军心,调整方略。”

“调整?如何调整?”曹丕喘着粗气,盯着司马懿。

司马懿沉吟道:“诸葛亮渡过渭水,占据五丈原,其势虽张,然亦将补给线暴露于我面前。可令曹真,深沟高垒,不与决战,派精锐骑兵,不断袭扰其粮道。蜀道艰难,诸葛亮粮草必不能久持。待其粮尽,必然自退。”

“那江东呢?难道就任由陈暮嚣张?”曹丕不甘道。

“江东……其势已成,急切难图。”司马懿冷静分析,“历阳已成僵局,强攻无益。荆南夺取筑阳,虽是小患,然其地与蜀汉相接,若强行争夺,恐迫使吴蜀联盟更加紧密。不若……暂示以弱。”

“示弱?”曹丕皱眉。

“正是。”司马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可遣一能言善辩之士,秘赴江东,面见陈暮。不必谈和,只陈说利害,言明我大魏战略重心已转至西线,无意再与江东大规模冲突。若能使其心生懈怠,或能诱使其将目光转向内部,乃至……与蜀汉生出龃龉。此乃缓兵之计,为我全力解决西线赢得时间。”

曹丕沉默良久。他知道,这几乎是当前最务实的选择。同时应对两个方向的强敌,确实力不从心。

“此外,”司马懿压低声音,“蜀汉内部,流言已播,李严与诸葛亮嫌隙已生。可再添一把火,令细作伪造江东与李严往来密信,‘不慎’落入诸葛亮手中……届时,蜀汉内乱,指日可待。”

曹丕眼中寒光一闪,最终缓缓点头:“便依仲达之策。西线,令曹真固守待机,疲敝蜀军。江东……就派你去安排使者。至于蜀中,务必要让刘备和诸葛亮,后院起火!”

“臣,领命!”司马懿躬身退下,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许都的决策,带着无奈和狠辣,试图以空间和阴谋换取时间,扭转不利的战略态势。

建业,镇南将军府。

陈暮同时接到了历阳转入围困、荆南夺取筑阳、以及蜀汉在陇右取得“段谷之胜”并渡过渭水的系列战报。

他站在巨大的舆图前,看着代表己方势力的赤色标记,在江北(历阳)、荆北(筑阳)、陇右(段谷)、关中(五丈原)等地顽强地存在着,甚至有所推进,心中感慨万千。

“士元,元直,你们看。”陈暮手指划过地图,“年初之时,曹魏大军压境,历阳岌岌可危,我江东彷佛风雨飘摇。如今,不过数月,局势竟已逆转至此!”

庞统抚掌笑道:“主公,此乃上下用命,将士效死,更兼天时地利人和所致!陆伯言稳守历阳,如定海神针;公子砥与赵子龙荆西落子,妙手频出;诸葛孔明关中弈棋,步步为营;霍仲邈海上扬威,震动敌胆!更兼曹丕刚愎,战略失当,岂能不败?”

徐庶补充道:“更重要的是,联盟之效已显。我江东在历阳、荆南的坚持和胜利,为蜀汉北伐创造了条件;而蜀汉在关中的攻势,又直接缓解了我历阳的压力。相辅相成,方有今日之局。”

陈暮点头,目光深邃:“然曹魏底蕴犹在,司马懿阴谋不断,西线大战胜负未分,我江东亦远未到高枕无忧之时。传令各方:历阳,继续坚守,并设法打通补给;荆南,巩固筑阳战果,谨慎应对魏军反扑;海上,霍峻、朱桓加紧休整,准备应对魏军可能的海上报复;同时,严密监视蜀汉内部动向,谨防司马懿离间之计!”

他停顿了一下,缓缓道:“此外,以我的名义,起草一份檄文,昭告天下!历数曹丕篡逆之罪,暴虐之政,宣扬我江东与蜀汉联盟讨贼之正义,并将近期历阳、筑阳、段谷之捷公之于众!我要让天下人看看,这汉室江山,并非他曹家可以轻易窃据!民心向背,终有公论!”

这是一篇政治上的宣言,旨在争夺天下舆论的主导权,进一步打击曹魏的合法性,巩固吴蜀联盟的大义名分。

“主公英明!”庞统、徐庶齐声赞同。

檄文很快由江东名士执笔,以激昂的文字写就,通过各种渠道,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文中着重赞扬了历阳守军的英勇、荆南奇袭的果决,以及与蜀汉并肩作战的决心,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天下士民,对于曹丕篡汉本就多有非议,如今见江东、蜀汉联手抗魏,并接连取得战果,心中那杆秤,不禁又开始倾斜。尤其是青徐等地,因战乱和盐政受损的百姓,对曹魏的怨气更深。

星星之火,已在战场上点燃,如今,更开始向人心深处蔓延。那看似稳固的曹魏巨鼎,在其根基之下,已被埋下了动摇的种子。移鼎之重,非一日之功,然势已起,不可逆也。